開展主題講座與知識宣講。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相關負責人走進課堂,通過開展主題講座與知識宣講的方式,結合學生日常飲食場景,講解基礎食安知識,包括“如何辨別過期食品”“零食選購看配料表和生產日期”“外賣、路邊攤的食安風險”等,深入淺出地講解食品安全基本常識,引導學生養成科學、安全的飲食習慣。
現場教授假劣食品鑒別。市場監管局監管工作人員向同學展示了合格與不合格食品的實物對比,并教授學生辨別假冒偽劣食品的技巧,提升其自我防護能力。
走進學校食堂參觀。組織學生代表走進學校食堂,在食品安全專家的講解下,查看食材儲存環境、餐具消毒流程,了解食品的加工制作過程和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宣傳活動期間,向師生發放《食品安全知識讀本》和宣傳彩頁500余份,同時利用校園廣播站廣泛宣傳,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參與食品安全”的濃厚氛圍。
此次食品安全宣傳周進校園活動,不僅是一堂生動的食品安全科普課,更是構筑校園食品安全防線、推動社會共治的重要實踐。通過此次活動,有效提升了在校師生對食品安全風險的辨識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幫助同學們樹立健康的消費理念和飲食習慣,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輻射效應,共同守護青少年“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