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江區打造校園食品安全“校家社”協同治理新模式
蘇州市吳江區市場監管局通過打造“校家社”多方參與、數字賦能、全程透明的治理模式,構建“學校主體責任+部門聯動監管+家長協同共治”的立體化校園食品安全防控網絡。
一是建成一個系統。在全區240家學校安裝“學食安e+”明廚亮灶智慧系統,實現8大類違規行為AI實時抓拍。二是形成一套管理模式。建立并實施一張風險清單、六化建設(網格化、專業化、數字化、全員化、實體化、手冊化)的“1+6”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模式。三是組建三支隊伍。以“食安小衛士”、“食安助理員”、“家長膳食委員會”為發力點,構建家校監督機制,激活家庭參與共治新動能。四是建成一批共享“實驗室+實踐基地”。全區建成食安實踐教育基地3個,全部面向學校開放,培育社會共治新生力量。通過構建協同治理新模式,有效鞏固了校園食品安全防線,實現了2023年以來全區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零事故、零負面輿情。
揚州大學構建“五位一體”校園食安智慧共治生態圈
揚州大學以“數字治理”理念為核心,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構建“政府指導、學校主責、師生共治、商戶自律、科技支撐”五位一體的智慧共治生態圈,通過打造食品安全風險管控平臺,建立“生產細節可要求、管理效能可提升、食安態勢可感知、安全風險可預判、全程危源可追溯”的閉環管理模式,將食品安全全流程工作包括健康證管理、晨午檢、AI抓拍違規行為、智能留樣等納入智能化、數字化管控。
此外,還同步推出“碼上提 馬上辦”接訴即辦平臺,暢通師生監督渠道,確保1小時內響應,24小時內辦結,形成“內部智能管控+外部公眾監督”雙向治理機制。該機制運行以來,食品安全治理效能顯著提升。風險預警準確率達92%,持續保持食品安全“零事故”;累計處理投訴1522條,辦結率100%,師生滿意度達94%以上。
宿遷市推動校園食堂“平臺+立法”守護學生飲食安全
宿遷市市場監管、教育、衛生健康等部門統一建設校園食堂“陽光直采”平臺,建立“互聯網+大數據+智慧監管+電子商務”運行機制。
一是明確準入標準,在線視頻監控、“智慧化”平臺保障食品安全風險可控。二是優化盲采、直采、集采競價等“多元化”采購模式,切斷校企利益輸送。三是依托銀行結算平臺,“一體化”資金托管模式保障學生餐費安全。四是加強會商會辦,構建“協同化”部門監管體系,共同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宿遷市校園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于2024年2月正式實施。截至目前,校園食堂“陽光直采”平臺共服務734所學校、每年90余萬學生就餐,累計交易185萬單,未發生一起校園食品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