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吳海舒 文圖】一碗胡辣湯、一個包子,承載著中原煙火,也蘊含著無限商機。
9月28日,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熗鍋胡辣湯、手工大餡包子新產品發布暨團體標準立項交流會舉行。以往,胡辣湯等河南傳統美食多依賴廚師經驗,今后,這些傳統食品將從“經驗”走向“標準”,從而到達更多人的餐桌。
胡辣湯與包子是河南餐飲的“靈魂組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劉志偉介紹,全省日均消費胡辣湯約1200萬碗、包子約1.5億個,帶動原料、加工、物流、餐飲等全鏈條約400億元產值。
然而,早餐產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如何持續創新產品,如何實現清潔化標簽,手工包子的標準模糊如何界定等。“為了讓一碗胡辣湯更香、一個包子餡料更足,河南牧業經濟學院聯合多家食企進行技術攻關。”劉志偉說道,今天發布的熗鍋胡辣湯、手工大餡包子新品是“實驗室—工廠—餐桌”全鏈條協同的最新成果,也標志著河南傳統餐飲食品從“經驗”走向“標準”,從“模糊”走向“清晰”。
“要把更多實驗室的樣品變成市場的產品,把更多的產品打造成爆品,共同推動河南早餐食品產業向千億級規模進發,把‘中原味道’推向全球餐桌。”劉志偉說。
現場,河南省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牛景紅發布了《關于熗鍋胡辣湯與手工大餡包子產品標準立項的通知》。牛景紅介紹,根據河南省食品工業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協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對熗鍋胡辣湯與手工大餡包子兩項團體標準進行了立項審查,符合立項條件,準予立項。各起草單位要嚴把標準制定質量關,增強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先進性。
河南食品產業未來往哪走?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鄒建給出8個趨勢:一是清潔化,即減少不必要的添加和配比;二是新鮮化,用新鮮而非冷凍的食材直接進行加工;三是真實化,手工加工在整個生產鏈條中占比是多少,要真實透明;四是健康化,產品要以營養成分驅動而不是概念驅動;五是直觀化,給消費者“所見即所得”的產品;六是有機化,逐步提升有機原料的占比;七是差異化,給消費者帶來獨特的體驗;最后是傳統和科學統一化,“傳統食品通過工業化做大產業規模,同時,工業食品也要向傳統致敬,回歸煙火味道。”鄒建說。
責編:王時丹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