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美食博主和運營公司鬧掰之后,打起了短視頻賬號“爭奪戰”1
揚子晚報網9月3日訊(通訊員 耿亞中 記者 高峰)博主有粉絲,運營公司有策略,雙方合作共贏。沒想到,合作期間矛盾頻發,還引起了一場關于賬號的“爭奪戰”。最終,法庭判決,鑒于博主葛某單方解除合同構成違約,且涉案賬號財產屬性強于人格屬性,涉案賬號權屬轉移并不會貶損其經濟價值,故依據雙方約定判決賬號使用權歸傳媒公司。
葛某是一名美食博主,在短視頻平臺擁有15萬粉絲。葛某與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簽訂的協議約定:“葛某將短視頻賬號交由公司運營,公司為葛某提供直播間建設、直播間運營、廣告推廣等運營服務……雙方任何一方單方面終止本協議視作根本違約,違約方視為自動放棄賬號使用權。”
由于合作效果不佳,葛某遂單方面解除合作協議,并將涉案賬號帶走與他人合作。傳媒公司認為葛某單方面終止合作構成違約,依照合同約定,賬號應歸屬傳媒公司。雙方由此產生爭議,傳媒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葛某返還賬號。
宿遷中院經審理認為,在確定短視頻賬號歸屬時,除考慮短視頻賬號名義上的注冊人外,還應考慮賬號注冊、使用、管理和收益等實際情況,在尊重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基礎上,權衡賬號的經濟屬性和人身屬性,秉持誠實守信、物盡其用等原則,合理確定賬號的歸屬。
法庭審理后認為,短視頻賬號兼具財產屬性與人格屬性。人格屬性是指主播基于對賬號個性化使用而形成的粉絲流量,即粉絲流量與主播本人之間具有人身依附性。
短視頻賬號作為直播帶貨、視頻推廣等新型零售模式的媒介,其賬號內的粉絲數量與粉絲粘性決定了賬號經濟價值的高低。因此,當賬號與主播之間人身依附性較強時,強行變更賬號歸屬,不僅會降低粉絲對賬號的認同度,新的運營者也很難進行直播帶貨、銷售商品等,導致賬號經濟價值貶損,違反物盡其用和綠色原則。
本案中,涉案賬號發布視頻內容與美食制作相關,視頻中并無葛某本人出現,故賬號未形成以葛某為主的獨特標識。粉絲對于賬號的喜愛,更多是基于視頻內容而非主播個人,故可以認定賬號與主播之間并未形成較強的人身依附性。
關于賬號歸屬約定的效力問題,法庭認為,短視頻賬號屬于虛擬財產,當事人可以自由處分。本案中,葛某與傳媒公司之間系合作關系,合作事項是共同運營賬號,合作目的是增強賬號變現能力,因而賬號歸屬是決定雙方權利義務的關鍵因素。
葛某和傳媒公司作為專業從事短視頻制作、運營的主體,對“違約方視為自動放棄賬號使用權”約定的內涵和后果是明知的,故可以認定賬號歸屬約定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該約定內容并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認定合法有效。
鑒于葛某單方解除合同構成違約,且涉案賬號財產屬性強于人格屬性,涉案賬號權屬轉移并不會貶損其經濟價值,故法庭作出判決,依據雙方約定賬號使用權歸傳媒公司。
法官說法
依托網紅達人與傳媒機構營銷手段而快速發展的網絡平臺經濟模式中,網絡賬號作為粉絲流量變現的重要載體,其商業價值和經濟價值日益凸顯,網絡賬號也成為主播與運營公司發生糾紛時的“兵家必爭之地”。
網絡賬號作為兼具財產屬性與人格屬性的虛擬財產,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在賬號歸屬方面,主播達人與傳媒機構爭奪的是使用權。網絡賬號使用權的移轉,一方面應當尊重當事人約定,另一方面,應當根據賬號注冊、使用、管理和收益等實際情況,全面合理確定賬號的歸屬。
當賬號人身屬性明顯強于其經濟屬性,其賬號的影響力是基于主播個人對特定群體的影響力,即離開主播將使該賬號經濟價值喪失或大幅減損,則不宜認定賬號權屬與主播分離,可用經濟賠償代替。反之,則可以根據當事人約定依法判定網絡賬號轉移。
校對 李海慧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東湖美食節開啟舌尖上的文化之旅,聽大咖聊上海菜的傳承和創新1
下一篇:學校食堂禁用慎用食材清單發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