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美味、有性價比……很多人都被它“圈粉”了
“亞麻籽、山藥、無花果……這些產品的名字聽起來給我的感覺就是比較健康的,然后我還會看它們的配料表,寫的也都是植物本身,相對而言比較放心。”30多歲的周女士經常熬夜加班,為了增強體質,一直都在吃一些保健品,但那些保健品都是一粒一粒的膠囊或者片劑,有的還顆粒很大難以下咽,直到同事推薦了“超級粉粉”,她便換了“賽道”。
“我現在在喝的有巴西莓粉、奇亞籽粉,還有在實體店專門配的補氣血的調理粉,口味都不錯,有的夏天還能放在冰箱里冷藏后再喝,又是不一樣的口感。”短短一個月,周女士就成了養生粉的忠實粉絲。在她看來,這些粉末的原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營養、功效都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并不認為是“智商稅”。“雖然短期內看不到什么效果,但對身體肯定沒有壞處。”
年輕人為何愛“嗦粉”?記者發現,除了養生需求之外,這些養生粉的價格也很親民。比如某個專注“超級食物”領域品牌的羽衣甘藍粉,50袋的價格為63元,每袋不到1.3元;更貴些的有機亞麻籽粉20條48元,每條也才2.4元,精準切中年輕人“低成本養生”的需求。“有時候跟豆漿攪拌在一起喝,有時候拌酸奶喝,每天早上都吃一袋,飽腹感強,解決我早飯問題的同時,還幫助排脂、促消化,又便宜又健康,很有性價比。”市民劉小姐吃甜菜根粉和羽衣甘藍粉已經有近三個月的時間,最近,她還做攻略買了由黑米、黑豆、枸杞、核桃等制成的“五黑粉”,期待能對養發有幫助,而一斤才50多元。
在社交平臺上搜索養生粉相關關鍵詞,海量的筆記內容撲面而來,有介紹、有測評,還有不少網友給出了姜黃粉炒飯、巴西莓(粉)奶昔、肉桂(粉)拿鐵等花樣吃法,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者的嘗新欲望和購買沖動。
撕開“美味又養生”的濾鏡,它還有隱藏的健康陷阱
食物磨成粉后,營養價值到底會不會打折扣?它又真適合所有人群無差別食用嗎?這些依舊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南京同仁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渠慎強坦言,雖然其中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糖類等營養素影響不大,但部分維生素,尤其是水溶性和抗氧化類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E等)容易在加工過程中因細胞壁破壞而與空氣接觸發生氧化,導致營養流失。消費者需要根據實際需求,理性看待一些產品所宣稱的功能、效果,不宜盲目跟風購買。
而對于孕婦、減重人士、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來說,這些養生粉還存在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健康隱患。“食物中完整的膳食纖維能夠延緩其在胃腸道的吸收速度,幫助穩定血糖。但當食物被打磨成粉,纖維結構被破壞,在食用這些食物時,機體對它們的吸收速度顯著加快,血糖生成指數(GI值)也發生改變,進而可能升高血糖。”渠慎強說。
對于胃腸功能較弱、消化吸收不良的老年人,食材被打碎后更易消化,可適當食用。但對于血糖敏感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需要控制體重等的人群,則不建議長期或大量食用。“正常情況下,我們一般不推薦普通人群常吃粉類食品,尤其是替代主食。”渠慎強強調,對于健康人群而言,更建議盡量保留食材完整形態,均衡搭配營養,這才是維持長期健康更優的選擇。(許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