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產水稻、葡萄、茶葉的拉林村,距離縣城不足5公里,地理位置并不差。但在過去,村民只能各自將山貨運到縣城售賣,損耗大,收益也不穩定。
前些年,按照村村有電商的規劃,獨山縣開始打造電商平臺,全力打通特產出山通道。“動員一圈,卻沒人想做。”事后文道邦總結,“我們村電商發展不起來,關鍵在于發貨量上不去,成本下不來,物流沒保障,電商進村的‘最后一公里’難以打通。”
2024年,貴州省商務廳推出村播大行動,作為試點之一的拉林村,迎來發展轉機。拉林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君介紹,借助村播大行動,村里引進電商人才,培育本土團隊,解決物流渠道,讓流量變銷量,努力把農產品賣出去。
2024年12月,受貴州省商務廳委派,張天祥來到拉林村,負責村播落地。“直白地說,村播就是賣東西。村干部帶頭下組,一家一戶宣傳,動員老百姓報名培訓。”文道邦說。第一輪培訓有70多人參加,他接著琢磨起老問題——物流渠道。文道邦、張天祥、李君以及部分村干部組成調研團隊,上門跟物流公司洽談。對比5家物流公司后,最終以較低的快遞費,同其中一家達成合作,實現快遞服務進村。
不到一年,張天祥培育起3個直播團隊,分別負責趕場、串寨和室內直播。“主播就是村民,一邊拉家常,一邊把觀眾‘帶’到田間地頭,真實感受農產品的泥土香,調動起他們的鄉土記憶,帶起購物的想法。”張天祥說。
作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獨山縣用好省、州關于支持快遞物流以及電商產業發展政策,推動快遞物流集散中心及黔貨云倉建設,通過“云倉—電商—基地—農戶”一體化運營,將農產品快速銷往各地,帶動農村電商發展。
在村播帶動下,拉林村的農業產業悄然改變:葡萄從800畝降到400畝,茶葉從500畝增加到1200畝。“以前老百姓只賣茶青,沒多少利潤。現在有了村播,村民加工再賣,利潤高,種植積極性一下上來了。”文道邦說,現在農產品不僅賣得出,而且能賣上價,鄉村全面振興的動力更足。(蘇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