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現場粉味飄香,廣西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湖南常德米粉、貴州水城羊肉粉等特色米粉匯聚一堂。此次大會是2025中國(柳州)國際米粉產業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中國各地120余家米粉加工、技術裝備企業參展,尋找商機。
米粉產業智能裝備展區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一臺能夠語音交互的智能柳州螺螄粉售賣機吸引眾多目光。“你好,我們有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請問需要吃什么?”該售賣機根據食客指令,自動完成下單和烹煮。短短兩分鐘,一碗熱氣騰騰的柳州螺螄粉即可出爐。
這款由來賓市桂創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的新產品,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并能烹煮多種類型米粉。該公司負責人銀柳文透露,通過本次展會,企業已與湖南、重慶等地客商達成合作意向。
這是近年來科技助力柳州螺螄粉拓寬市場的縮影。2014年,隨著工業化發展,袋裝螺螄粉問世,走向全國。經過十年工業化生產之路,這碗小米粉串起覆蓋農業、食品工業、電子商務等領域的產業鏈,發展為全產業鏈收入達數百億元人民幣的大產業,遠銷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
在柳州螺螄粉產業“走出去”的同時,廣西積極布局全區特色米粉產業發展。桂林米粉啟動推廣;南寧老友粉啟動標準化建設;防城港發布海鮮粉地方標準;玉林市推動牛腩粉“五個一”工程建設。
“2026年,是中國米粉出海元年。”桂林花橋榮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超接受采訪表示,中國各類米粉都有“走出去”的機遇。他指出,目前,中國各類別米粉出現有品類、無品牌的現狀,未來米粉產業在海外的發展仍然是一片藍海。
科技發展成為破解小米粉“出海”難的關鍵因素之一。黃超以旗下桂林米粉為例介紹,通過研發小型化、僅占地約一平方米的即時鮮榨米粉設備,解決了桂林米粉長期難以保鮮儲運的行業痛點。他指出,除技術創新,品牌價值塑造、國際化運營管理能力提升,都將是小米粉成功“圈粉”海外的核心要素。
柳州市依托廣西科技大學打造廣西柳州螺螄粉技術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制定面向東盟的團體標準;助力柳州螺螄粉精準對接海外市場法規與消費習慣。
目前,中國已構建起“國家—省—市”三級政策支撐體系。國家層面將米粉加工業納入宏觀規劃,明確技術升級路徑;省級層面,如湖南、江西等米粉主產區則出臺專項技術創新行動計劃,并設立轉型升級資金,對智能生產線改造提供財政補貼。同時,各市搭建產業平臺,積極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鼓勵企業實行“技術+市場”雙驅動,共同激活產業創新效能。(林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