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美食小吃火爆全網,體驗者紛至沓來,應該說是實至名歸(下)
3.燉泥鰍和紅燒豬蹄子
轉眼到了2000年,我在維桑集團最好的朋友,關山月和林云,她們在艱難的環境下結婚生孩了,當時我已回到南京讀書了。
我是兩人戀愛結婚的大媒人,得知兩人弄璋之喜,我從徐州去南京前,專程看望了還在租房的她們一家三口,掏光了口袋里所有的錢(大概幾百塊,算是吃喜面的),知道她倆很不容易,一邊在維桑混日子,一邊自己創業,還要養育孩子。
林云還在坐月子,非要關山月帶我去吃點飯、再送我去火車站。
我考慮到大家都沒錢,關系又好,說在家下點掛面就行了、貧賤之交,不在乎形式。
林云生氣了,覺得一年多沒見我,見一次哪能在房子里瞎對付?
她對我是娘家兄弟的感情,說絕不能在家瞎對付,非要關山月請我出去吃飯。
我推辭不掉,又想給兩口子省錢,便說,“只能點兩個菜,多了我扭頭就走!”
林云給關山月使了個眼色,“就去那家,就兩個菜。”
關山月會意,騎著自行車帶著我,七拐八拐到了一家蒼蠅館兒,進門就點了兩個菜,大咧咧的壓住我還在推辭吃飯的絮叨。
他笑笑,“咱兩個大小伙子,就點兩個菜,多一個菜你起身就走,不攔著你!你就別嘮叨了。”
結果,兩個菜是兩大盆,盆口直徑半米,一盆燉泥鰍,一盆紅燒豬蹄,色香味俱全、鮮辣可口、冒著熱氣。
兩盆硬菜吃的我滿頭大汗、酣暢淋漓,因為著急趕火車,又不想浪費,急著趕車,必須快速的吃。
那個燉泥鰍,味道至今難忘,非常鮮美,沒有刺,吞下去,把頭咬掉,靠著嘴和舌頭的配合,就能把那個泥鰍的主刺完整的吐出來,肉細嫩爽口、欲罷不能,簡直沒辦法停下筷子。
紅燒豬蹄燉的也特別爛,入口即化,骨頭和肉特別容易分離,滿滿膠原蛋白入口,如同濃湯。
那天也是奇怪,我倆拼命的吃,就是不見菜少,那盆泥鰍估計有五六十條,沒有其他配菜,血硬血硬;豬蹄子也貨真價實,吐出的骨頭擺滿了桌子,還是不見盆里菜減少。
那晚,我和關山月甩開腮幫子、顛起后槽牙,狼吐虎咽,渾身大汗,結果我臨上車時還剩了一大半,我讓關山月打包,他沒錢還愛面子,不愿意打包。
我當時覺得蠻可惜的,那么好的兩道硬菜,至今想起來還是回味,平時都是下腳料的泥鰍和豬蹄,做的那么口味炸裂,大概也只有徐州廚子,才有這樣的技藝吧。
啥時有機會,和關山月再去吃一次徐州的燉泥鰍?
一晃,他的兒子,現在正是我們當年的年紀了,已經研究生在讀了。
4.潘文家門口的鍋貼
2003年春節長假我結婚時,因為老婆家在新疆,娘家沒來人,我們是在高中同學潘文家發嫁的。
潘文和他對象文曦,都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我老婆和文曦也是一見如故。
那天一早,天還沒亮,老婆去盤頭化妝時,潘文和我在門口餓著肚子等。
等得著急,潘文說,“我帶你去吃鍋貼去,怪老頭的店,現在估計開門了,每天都要排隊,一人只能買四兩,現包現貼,兩口袋面粉賣完了就關門了,火的很。”
考慮到婚禮當天事情多,顧不上吃飯還得墊墊肚子。我倆就騎著車子摸到了那家鍋貼店。
果然,那家破破爛爛的鍋貼店門口,已經排了很長的隊,店里三大口平底鍋熱氣騰騰,正順序擺放安置、淋油晃動、旋轉起鍋,忙的不亦樂乎。
買鍋貼的人,都是熟客,熟門熟路的自顧自的付錢、找錢、憑票領鍋貼,然后端著sha湯,站著、坐著大快朵頤,吃的滿嘴流油。
現在想起來,那家鍋貼真好,煎的兩面金黃、酥脆可口,味道太香了,肉也特別實惠。
至于那個賣鍋貼的老板為何規定一個人最多只賣四兩,不多賣?
大概是希望其他排隊的人,也有機會買,這是一種饑餓營銷,更是因為老板有傲嬌的底氣,他薄利多銷,靠的是口碑,不愁沒有顧客,所以定了這個另類的規矩,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家的鍋貼生意特別好。
那一次吃鍋貼印象很深,因為天還沒亮,就影影綽綽的排了很長的隊,在其他城市大概不多見,這從一方面也驗證了蒼蠅館子的實力和魅力。
?5.徐州的“滿漢全席”
還有一次美味,印象也比較深。大概是2010年,那一次回老家,有時間在徐州停留一下,想見一下徐州的老朋友。
當時約了潘文一家,黃輝一家,還有高鵬一家。在徐州彭園附近訂的館子。
館子是黃輝幫我訂的,菜是徐州地頭蛇高鵬點的,黃輝是我高中同桌。潘文和高鵬和我小學起就是同學,關系都非常好。
高鵬徐州酒場經的多,拿酒當水喝,對徐州菜有絕對的發言權,那天點菜充分顯示了他這個酒貓子的實力。
滿滿一桌子的硬菜,堪稱徐州版的“滿漢全席”,也讓我老婆見識了一下徐州菜品的霸氣、豪氣。
我作為徐州人,竟也是第一次吃這樣規整大氣的徐州本地菜,菜的品種、格局、形狀、味道太講究了,看的舒服,吃的過癮,聊的舒服,絕對的五星好評。
那桌徐州版的“滿漢全席”價格也不貴,只有500-600塊,大概是一線城市的一半,菜量很大,貨超所值。
關鍵是四家人聚會的情形,令人難忘,那天喝的找不到北了,高興的,也是被三個地頭蛇灌的。
6.請臺灣表姐去兩來風吃家鄉菜
?還有一個徐州美食片段也值得回憶,那是2018年11月,海峽對岸的大舅家二表姐帶孩子第一次回大陸探親。
在即將離開徐州時,我請她們在萬達廣場旁邊的一家兩來風餐館吃了一桌家鄉風味菜。
因為是家庭聚會,我也不太會點菜,只能憑印象,點了徐州烙饃、羊肉湯、把子肉、地鍋雞等,一樣來一份,吃的我表姐和他兒子贊不絕口,說家鄉的味道讓她們首次探親,享了口福。
我指著烙饃給二表姐說,“當年大舅就是背著烙饃,離開大陸,步行到八義集車站,然后順著鐵路走到徐州,南下的。一包烙饃,吃了十幾天......”
二表姐聽了眼圈紅了。
那次為了讓二表姐都嘗一嘗家鄉美味,點的太多,很多沒吃完,后來打包回去的。
7.美食小吃不重要,關鍵和誰一起吃
?我曾經一個人跑到馬市街喝辣湯、吃油條,雖然味道還是那個味道,但是吃的感覺不一樣,可能是一個人過去,就沒有那種濃烈的家鄉親情的感覺了。
?現在回憶起徐州這些美食的記憶,都是和老家親友聯系在一起的,所以美食好不好吃、不重要,關鍵是和誰在一起吃的?
和親友們在一起,大家一邊聊著家長里短、回憶早年的友情親情,一邊品嘗琳瑯滿目的小吃,那種感覺是非常美妙的。
寫到這里,口水都流下來了,唉,貼幾張徐州經典美食的圖片吧,犒勞犒勞自己,也請大家猜一猜、認一認,來自我老家徐州的美食~~~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2023美食小吃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