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辰)為持續守護群眾 “舌尖上的安全”,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于9月25日聯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5)等32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2項修改單(2025年第6號公告)。主要包括《食品中污染物限量》1項通用標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等2項特殊膳食食品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等4項生產經營規范標準、《食品接觸用硅橡膠材料及制品》等2項食品相關產品標準、《食品營養強化劑 血紅素鐵》等6項食品營養強化劑質量規格標準、《食品添加劑 碳酸銨》等5項食品添加劑質量規格標準、《理化檢驗 總則》等12項檢驗方法標準,以及《生乳》《滅菌乳》等2項修改單。
此次發布的標準及修改單聚焦食品生產規范、標簽標識、營養標注、特定食品品類等關鍵領域,進一步織密從原料到終端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食品安全保護網,為不同人群食品安全提供更精準的標準支撐。
強化生產環節風險管控
作為此次發布的重要標準之一,新修訂的《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新增加了HACCP原理及其應用指南,以 “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為核心原則,對食品生產全流程提出更嚴格的管理要求。針對寄生蟲污染風險,標準明確規定,對可能存在蛔蟲、絳蟲、弓形蟲等寄生蟲污染的食品,生產企業需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確保能發現并殺滅寄生蟲及其蟲卵,從源頭減少食源性疾病隱患。
在致敏物質管理方面,標準進一步細化管控要求。除規范食品標簽致敏信息標識外,更強調生產過程中的交叉污染防控——要求企業妥善貯存和使用含致敏物質的原料、半成品及成品,避免不含致敏物質的產品與含致敏物質產品、含不同致敏物質產品共線生產;同時明確需對食品生產人員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開展致敏物質管理知識培訓,提升全員風險防控意識。此外,標準還對廠區環境清潔、蟲害防治、人員健康監測、工作服衛生管理、微生物監控頻率及指標等細節作出明確規定,推動食品生產衛生控制水平全面提升。
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此次同步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25),通過細化標簽標識要求、優化營養信息呈現方式,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與選擇權。
其中,《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圍繞食品名稱、配料表、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信息等核心內容,明確標注格式、字體大小、位置等技術細節,避免因標簽信息模糊、不完整導致消費者誤解;針對進口食品、特殊形態食品(如液態食品、固態復合食品)的標簽特殊性,制定專項補充規定,確保標簽信息準確、易讀。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25)則聚焦營養信息的科學性與實用性,調整營養成分表的強制標示項目,新增部分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 D、鈣)的標示要求;優化能量及核心營養素的計算方法,統一營養聲稱(如 “低脂”“高纖維”)的判定標準,避免企業夸大宣傳;同時鼓勵企業在標簽上增加“營養小貼士”,為消費者提供更直觀的膳食指導,助力健康飲食選擇。
全人群精準施策
此次發布的2項修改單,重點針對生乳、滅菌乳的酸度指標進行修訂,更好適配我國奶業發展現狀。生乳酸度是衡量生乳新鮮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我國奶畜養殖產業不斷發展、奶畜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冷鏈儲運等條件持續改善,有必要修訂現行標準酸度指標以滿足行業發展需要。新修訂的指標既保障了養殖場(戶)的合理利益,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也通過科學指標引導企業提升乳制品品質,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更多元的乳制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