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食品供應鏈洞察:生產變“柔”、物流變“輕”1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6月19日,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食品加工與包裝機械展聯展開幕。展會上,數字貨運平臺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運滿滿”)發布《長三角食品(包裝)供應鏈物流洞察白皮書》(下稱“白皮書”)。 據白皮書,長三角地區食品物流運輸冷鏈化率持續提升且領跑全國;柔性化生產程度加深,推動物流運輸從“重”變“輕”,即物流運輸更加靈活、高效。
運滿滿數據顯示,長三角食品(包裝)產業近年來呈現出典型的逆周期特點,2021年至2023年,線上食品類貨源的發運量穩步抬升,年均增速在2.43%。
發運量提升的同時,冷鏈化率也在提升。白皮書顯示,近5年來,長三角食品產業的冷鏈化率(冷藏車承載貨量占比)穩步增長,同時始終領跑全國食品產業平均水平。2019年,長三角食品冷鏈化率為7.63%,2023年已躍升至23.16%,同期全國水平分別為4.45%和19.21%。消費者對餐飲品質、食品采購安全性以及飲食健康的關注等等在推動這一數據的提升。
此外,伴隨消費市場趨勢演變節奏加快,企業在找尋效率更高、成本更可控的物流方式。
首先,長三角食品包裝產業逐步由跨省、跨市為主的供應格局轉變為省、市內部“屬地化”供應為主的新格局,供應效率與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
運滿滿數據顯示,食品包裝貨物類目下,2019年,屬地化包裝發貨量按線路熱門度排名的前十名中,屬于“本市—本市”線路的僅“寧波—寧波”一條,而到了2023年,熱門線路前十名中,“本市—本市”交付線路則占了半壁江山。
此外,柔性化生產也在助推物流的靈活度和效率的提升。白皮書指出,數字化時代,消費者的個性化與碎片化消費趨勢越來越強,產業發展方式越來越傾向于以消費需求為主導。這就導致供給端不敢再像以前一樣,去年年底就做好今年一整年的生產和采購計劃,而是根據終端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調整生產計劃,最終實現快速反應的柔性生產模式。
目前大量的食品公司采用產品前期小批量測試,得到市場認可后再追加規模生成的模式,比如在新茶飲領域,新茶飲品牌推陳出新的速度要遠遠大于之前的傳統食品公司。
面對越來越碎片化的終端需求,柔性化生產逐漸成為制造業必須采用的方式,而柔性化生產必須實行快速反應的精益化供應鏈模式,精益供應鏈的運行又需要高效的物流保駕護航。
目前,物流運輸已逐漸轉向多元化,不再僅僅依賴于大規模的整車運輸。為了滿足市場小批量貨物的運輸需求,貨運行業已經引入了拼車模式。企業主可以在貨運平臺上下單拼車服務,平臺會根據貨物的特性和目的地,智能匹配適合的貨車主,給出更加靈活和經濟的物流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長三角地區集群化、高效、靈活的供應鏈體系也在助推新故事的書寫,比如昆山的新稱號“國際咖啡產品之都”的誕生。眾所周知,昆山本地并不出產咖啡豆,并且其“老本行”是電子信息產業,但昆山卻成為全球范圍內各色咖啡豆共同的目的地和國內最大的咖啡生豆烘焙基地。
星巴克、瑞幸咖啡的烘焙基地均落地昆山。資料顯示,昆山已集聚了全球30多家咖啡頭部企業,囊括了全國近60%的生豆進口量、60%以上的生豆烘焙量。
運滿滿數據顯示,2023年,昆山咖啡類產品線上發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00%。2024年前五個月,昆山咖啡類產品線上發貨量同比增長34.53%。
白皮書指出,長三角食品產業的集群化現象明顯,這就為集群內的原材料、包裝材料快速精準供給,適配柔性化生產提供了邏輯上的可能。同時,產銷一體采用的屬地化供應鏈模式則可以大幅減少區域分倉帶來的前置庫存成本。此外,完善的供—產—銷供應體系推動高效數字化物流的發展。
很明顯,降本增效正成為供應鏈各個環節轉變的主題。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