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萬店、1年從0到4億…這些高增長食品品牌如何構建供應鏈?1
從2022到2023年,有哪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興企業?如果要選出讓大眾普遍認同的答案,或許不那么容易——在當下成為一間現象級企業,難度已非往年可比。
圖片來源:零食很忙官網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錢包也疲態盡顯。花樣頻出的聯名、上新和優惠,并未能改變一些品牌增長下滑,乃至持續虧損的處境——品牌的話題度仍在,但銷售額卻未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隨著消費回歸理性,消費者更需要一個清晰的消費理由。回歸產品力與用戶價值的樸素視角,產品是否解決了用戶未被滿足的問題,或者提供了更優的選擇?從盈利的另一個層面來看,企業運營水平在業內是否具有優勢?不妨從以下問題出發:
原料、研發有明顯優勢或技術壁壘嗎?在產業鏈中是否有清晰的優勢?是否為客戶創造了更好的體驗?總成本領先,毛利率、凈利率優于同行了嗎?在FBIF2023渠道與供應鏈創新分論壇中,許多優秀企業在供應鏈上的不同實踐,或許能夠對以上問題做出有價值的回答。
一、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供應鏈做深做重,企業做大做強
寬窄創投創始合伙人潘金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一個新品牌如果想在中國市場里長期立足,在當下或者未來,在產品的差異化層面上要下工夫;產品的差異化,如果僅靠上游供應鏈和代工帶來,護城河將非常薄。
無論是原料還是代工廠,對于愿意做功課的競爭對手,這些信息幾乎是透明的;而對于未成為供應鏈“鏈主”的新興企業,如果不掌握差異化的主動權,零信息差約等于零壁壘。
在打造具有獨特優勢的產品上,柚香谷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2015年,柚香谷創始人為尋找好原料遍歷山海,最終選定全球范圍內產量有限的YUZU香柚,并將其幼苗帶回常山境內栽種。2021年,柚香谷推出面向終端的雙柚汁產品,1年多后,即實現4億銷售額。
YUZU香柚;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柚香谷
從第一棵幼苗種下到第一瓶雙柚汁賣出,耗費了6年時間。而競爭對手如果想實現原料上的追趕,則有6年的時間壁壘橫亙在前。但極長的運營周期和盈虧平衡的不確定性,讓柚香谷的模式顯得有些不可思議——為何敢于相信6年的投入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為何產品在短短1年多中竟然真的“一炮而紅”?
在FBIF2023渠道與供應鏈創新分論壇,柚香谷總經理韓秀峰分享了答案。柚香谷在整個產業鏈中兼具橫向和縱向的拓展潛力:往品牌端走,是一瓶獨具特色的飲料,兼具令人滿足的風味和足以成為“網紅”的產品外觀;往原料端走,香柚的果皮、果汁、果皮精油、果籽都可被高附加值地加工。
果皮可以用于雙柚汁,果汁可以作為酒的原料,而精油作為整個香柚里最昂貴的部分,優質而稀缺——一棵8年的樹可以結25公斤的果子,但只能提煉出100毫升的精油,因此,受到日本和歐美高級奢侈品的歡迎,1公斤精油市場價高達1.5萬元。此外,果籽可以用特殊工藝提煉出籽油,其在抗氧化、抗衰老、美白等方面都有功效,可以用于日化產品。
圖片來源:FBIF2023柚香谷總經理韓秀峰演講PPT
柚香谷在消費端擁有亮眼成績的原因,除了基于口味和包裝的產品力,深耕餐飲場景的渠道策略也是快速擴大規模的原因之一。柚香谷雙柚汁的零售價并不低,300g瓶裝的零售價往往在7元以上,但單箱毛利率40%的優勢激發了經銷商的積極性,加上消費者的實際購買行動,形成了良性循環。
二、起飛而后定:迅速撕開機會口,逐步投入爭上游
在FBIF2023,啟承資本創始合伙人張鑫釗分享了他的觀察:盡管存在柚香谷這樣從一開始就選擇了較“重”道路的企業,但更多新興企業會“先輕后重”——先把規模做大,再把規模做成護城河。以啟承資本被投企業十月稻田與鍋圈食匯為例,它們都選擇了“先輕后重”的演進道路。
十月稻田的主要產品為中高端廚房主食,例如中高端的大米、雜糧、面粉等。實際上,糧食是一個“慢”賽道,相比其他包裝消費品,它與農業端更為接近。而生產周期穩定、農產品的“非標”、巨頭盤踞等特征的共存,使糧食行業往往看起來不那么“性感”,糧食企業受到資本青睞的案例也更少。
但十月稻田可能是難得的優秀挑戰者:它在電商發展如火如荼的時期,抓住了渠道的機會,敏捷地打通了京東的線上渠道;同時,也抓住消費升級的趨勢,做到了品類第一。在規模累積的過程中,它也開始在上游深耕,進行產業鏈布局,例如:成立專業的種植合作社,通過核心的優質產區獲取好原料;引入海外優質設備,優化分選加工環節;自建恒溫存儲倉和物流中心,提升倉配環節效率。
圖片來源:十月稻田官網
鍋圈食匯成立于2017年,據其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3月27日,鍋圈食匯已擁有9645家門店。6年發展近萬門店,鍋圈食匯的競爭優勢何在?高速發展背后,與其做火鍋食材的垂直業態的獨特定位,以及同時布局品牌、渠道、供應鏈的模式息息相關。
圖片來源:鍋圈食匯官網
鍋圈食匯前期通過提升品牌知名度、快速擴張、成本優化等維度,逐漸擴大規模效應,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而后在供應鏈上加深投入、擴大優勢。官網顯示其供應鏈現有3大生產基地和3大食材研發中心,品類上游銜接279家食材供應商,買手直溯源頭、全球采購。這樣的模式使其得以從前端的消費者洞察發現市場細分的創新機會,并靈活輸出對應的產品。例如,他們曾基于北海工廠產地開發蝦滑產品,受到消費者的高度喜愛。
三、流通模式創新,從紅海中找藍海
生鮮作為一個高度分散且廣泛遍布于超市、菜市場、社區小店以及電商的品類,是一個體量可觀但競爭劇烈的賽道。在這樣的賽道中,還有哪些跑出來的機會?
錢大媽的案例或許值得一看:錢大媽成立于2012年,于廣東起家,它抓住了廣東消費者追求食材新鮮的飲食文化特點,打出“不賣隔夜肉”的定位,以“新鮮”搶占了消費者心智。截至2023年2月,錢大媽在全國布局30多座城市,門店總數3000余家。
圖片來源:錢大媽官網
支撐其“新鮮”定位的,是在供應鏈端對于“周轉”和“溫層”的把控。錢大媽打通了源頭到消費者的全鏈條,實現原產地直供;自建倉儲配送體系,將商品分級、包裝等實現標準化前置,同時將線下門店變成了“前置倉”,從食材的采購、打包、分揀、到店銷售整個作業過程,不超過12個小時,同時全程冷鏈保鮮。
圖片來源:中信建投證券研報
在張鑫釗看來,錢大媽的“零庫存”模式看起來變化微小,實際上卻影響巨大。過去,整個市場的商品供給構建在以大型批發市場為中心的周轉鏈條里。以香蕉為例,傳統的供應鏈會進行熟度管理,入庫時是生的香蕉,催熟后再進行售賣。如今有了“零庫存”模式的渠道,供應鏈鏈條的效率提升,香蕉當天到店、當天售賣,許多新鮮的產品不需要很多處理就可以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
從產品品質和價格兩端為消費者帶來更優選擇,是錢大媽流通模式創新帶來的用戶價值。而與此類似的是,零食折扣店這一備受關注的新興業態,正在全國范圍內星火燎原,從紅海的零食賽道中開拓出一條新路徑。
以這一業態的頭部玩家零食很忙為例:零食很忙以其顯著的平價特點、更鮮明的門店形象、更優的產品陳列和豐富度,迅速吸引了消費者。此外,其良好的坪效、運營效率和更低的費用率,也吸引了大量加盟商。據官方披露,截至2023年6月25日,其全國門店總數已突破3000家。其中,1000多家新增門店在2023年上半年開出,呈高速拓展的趨勢。
圖片來源:零食很忙官網
零食折扣業態的模式創新在于,通過大規模采購、貨到付款的方式,打通與上游廠商直接合作的鏈條,從而繞過傳統流通環節的層層加價,使得零售價僅為超市等渠道的70%;同時,與良品鋪子、來伊份等自有品牌與渠道的零食專營店相比,借助高周轉的優勢,零食折扣店得以擁有更靈活的品類結構和產品組合。此外,零食折扣店還以小型店、社區化的特征,切中了消費近場化的趨勢,為購物增加便利性。這些創新的背后,是整個供應鏈上的洞察與功夫。
四、從產品力與用戶價值視角,挖掘供應鏈上的新機會
張鑫釗認為,未來最大的機會在于新興的渠道。過去20年最繁榮的渠道在走下坡路,而新興的近場渠道圍繞社區構建,相較過去的渠道更敏捷、更以消費者為導向。特別在食品飲料行業,它們將持續拿下更大的市場份額。中國零售企業做品牌的能力是較為欠缺的,但它們正在努力補課。在這個過程中,與品牌方的合作非常重要,因為好的產品創意、好的產能、好的營銷,許多來源于品牌方。渠道方和品牌方在新興的主力渠道里共同經營用戶,抓住用戶細分的需求,將是未來非常重要的機會。
在潘金菊看來,質優價廉的時代即將來臨。誰能夠將商品以最低的履約成本推到消費者手里,費用率就會越低。在這樣的結構下,比拼的是誰的效率更高。因此,效率型業態值得重點關注。
零一創投管理合伙人余璐則從“國產替代”的視角分享。以預制菜為例,過去的水煮魚或酸菜魚,原料往往是巴沙魚,而近
前端的需求擴大之后,從魚塘到餐桌,黑魚整個品類都被利用起來。同時,生產端也出現越來越多自動化設備,例如切魚肉的機器。過去的魚片處理以純手工為主,所以產能難以放大,但當這個需求不斷被放大,供給端也逐漸提升了自動化率。
黑魚片是一個由需求端促使供應鏈條升級的例子。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這樣的品類,而它們也將帶來不同環節的新機會。
既貼近末端消費者需求,又能從上游視角出發,才能捕捉到有價值的機會點。
五、結語
在消費品供過于求的環境下,從品類上尋求新意愈發困難;而從供應鏈出發,無論在原料這類“顯性”的環節,還是從流通模式——一種更為“隱性”的視角,發掘優化的入口或許更加可行。無論如何,在同質化競爭中創造差異化價值,始終是實現供應鏈創新,進而驅動增長的要義之一。
本文為FBIF食品飲料創新原創,作者:Ari,審稿:Bobo、Yanyan、Kiki、Mint,校對:Jenny,轉載請聯系授權。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