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先生”獲得真格基金領投 517 萬元天使輪融資,用零售思維做湯品餐飲
近日,湯品垂直單品消費升級品牌 Soup Master 湯先生湯館宣布今年3月份獲得真格基金領投、天圖基金李康林個人跟投的517.5萬天使輪投資。
據創始人陳華濱透露,本輪融資主要用于供應鏈、門店建設及用戶體驗的提升。目前湯先生已經形成了標準的品控體系、穩定的單店成本結構和快速復制單店的能力,致力于打造一個有情感和溫度的品牌。
近日,湯品垂直單品消費升級品牌 Soup Master 湯先生湯館宣布今年 3 月份獲得真格基金領投、天圖基金李康林個人跟投的 517.5 萬元天使輪投資。據創始人陳華濱透露,本輪融資主要用于供應鏈、門店建設及用戶體驗的提升。
廣東人到上海做湯
“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喝湯是廣東飲食文化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陳華濱是一個典型的廣東人。
少年時代,他不懂煲湯要用什么食材佐料,卻能閉著眼睛嘗出今天的湯出自父親還是母親之手。從小耳濡目染,長大之后,陳華濱煲一手好湯,甚至靠這門手藝把老婆追到手,也多次以煲湯達人的身份為 “一條”等自媒體和電視臺做分享。
于是,當他有創業念頭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做湯。“湯,天生是個好產品,自帶“健康”屬性,貼合現代都市人的健康需求。”
中國餐飲市場有 4 萬億,從古至今,大大小小的餐廳都在賣湯,卻沒有一個知名的湯類品牌。而市場上面的很多商家做的湯都是濃湯寶、雞精調味料做出的速成湯。陳華濱想做出自己人都愛喝的湯,希望能給常年在外打拼的白領喝到安心、健康的湯,打造垂直湯品品牌。
于是,2015 年,陳華濱創立了 Soup Master 湯先生湯館,把慢功夫的煲湯和可快速復制的商業模型結合,面向孕婦、術后康復者、加班白領等人群推出不同湯品,并實現標準化生產。
此前,他曾在某國企零售品公司負責一線零售工作,最多時負責 2500 家門店的零售品。剛畢業三年迅速晉升,也讓他感受到了發展的天花板。他想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運用在零售行業積累的經驗,他分析,湯品有機會大規模推向市場,原因在于:其一,煲湯與做菜不同,它可以精準控制時間,以及水和各種食材、藥材的份量,能做標準化產品;其二,湯品有足夠的毛利空間。現在,他只需要給消費者提供喝湯的場景。
但本次創業不適合廣東——在廣東人人都喝湯,項目落地不難,但難以證明它能被大規模復制。“需要找一個既有南方人又有北方人的城市,并且能包含一定時尚基因,否則湯品只貼上養生的標簽很難形成品牌傳播。”這個地方就是上海。
2015 年 10 月,第一家湯先生店面在上海開業,店面僅有 10 ㎡大小。第一天銷量只有 2 單,第二天飆增到 100 多單,并逐步增長。
廚房里蒸湯機還在加熱,伴隨著香氣,陳華濱拆解眼前狀況:依靠自然流量實現銷售增長,說明湯的口味和形式等得到市場認可,這是好事;但要實現大規模復制,必須主動出擊尋找顧客。另外,偶爾有顧客給出負面評價,甚至把湯潑在服務人員身上,原因在于煲湯時仍有很多環節涉及人工操作,湯中喝出頭發絲等異物在所難免,品控不穩定。
因此,塑造消費場景和產品標準化成為兩項業務重點。
32 分鐘獲徐小平青睞
從 Soup Master 湯先生湯館顧客分析中,團隊發現,目標顧客中有約一半以上是源于特定場景的剛性需求,包括孕婦、術后康復者、加班白領等。此外,另一部分的消費場景也有著不容忽視的發展潛力,如早餐、下午茶等。
針對以上場景,陳華濱與團隊中的營養師、中醫三人,共同選材、調味,每款湯品給出 8 個不同口味,經粉絲盲測試吃后選出。
現在,團隊已研發出 48 種養生湯品,但不會同時出現在菜單上,而是以“ 5 (標準產品)+ 2 (季節性產品)+ 1 (地域性產品)”的節奏供應。此外,團隊也研發出熬制的滋養甜湯和配湯的點心。三類產品中,養生湯品銷售量占 50% 以上。
在產品標準化問題上,團隊初期采用市面上常見的蒸湯機,但隨著不同店面開張營業,產品之間差異較大的問題浮現出來。
陳華濱意識到,這種機器對人的依賴大,要做小店快跑的模型,必須用更先進的設備。于是,他找到海爾集團定制了“傻瓜式品控”設備,可數字控制溫度、濕度、時間,以無塵車間的方式煲湯。
在湯品材料方面,團隊中的中醫合伙人負責甄別市場上魚龍混雜的藥材,只選用最好等級,未經任何化學處理的藥膳;食材來自雙匯、金鑼等品牌商。通過對供應鏈的把控,湯先生的材料配比誤差小于 0.5g 。
設備和流程都經過了標準化,理工科出身的陳華濱對于開店的成本結構算得更精細。到今年 3 月,陳華濱見到徐小平時,湯先生在上海已開了三家店面。
面對徐小平的提問“從 0 到 1 積累了什么能力”,陳華濱回答:“湯先生已經形成了標準的品控體系、穩定的單店成本結構和快速復制單店的能力。”
他告訴徐小平,湯先生的三家店成本結構之間誤差僅為 0.5% ,其中一個門店單天營業額從 0 升至 1.5 萬元僅用了 15 天時間。
32 分鐘后,徐小平決定投資。今年 3 月,團隊獲得來自真格基金領投、天圖資本合伙人李康林跟投的 517.5 萬元天使輪融資。
資金到賬,團隊在上海增開 4 家店面,現共有 7 家,座位數量從 0 (無堂食)到 16 個不等,單店回收成本時間為 3~6 個月;每天平均每個店訂單量為 200 個,其中 80% 來自外賣平臺。
做有情感、有溫度的品牌
Soup Master 80% 的用戶都是白領女性,用戶粘性非常高。這些都得益與 Soup Master 的有情感的社群運營模式。
除了有湯文化的微信公眾號,專屬的暖心客服“湯小哥”“湯小妹”、獨家設計的表情包“湯小杯” 以及每個月和湯粉的線下互動,組織顧客新品試會,強化顧客體驗和參與感,把 Soup Master 打造成一個有情感有溫度的品牌,成為顧客的身邊的朋友。近期,團隊也與公眾號吳曉波頻道進行了粉絲引流方面的合作。
“創業的過程跟煲湯很像,一些有藥材的湯剛開始很苦,熬著熬著就變甜了。”陳華濱對創業歷程頗有感悟。談及未來,他說希望湯先生成為湯品中的周黑鴨、王老吉,“一提到湯,大家就想起湯先生”。
推薦閱讀
來點兒辣的
▼
文娛圈“食神”林依輪創立快消美食品牌“飯爺”,獲千萬A輪融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回憶湯先生與《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