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不化”的雪糕和“惹人嫌”的鐘薛高
驅動中國2022年7月7日消息
近日,本就身處輿論漩渦的“雪糕刺客”鐘薛高又上熱搜了,起因是鐘薛高雪糕在高溫下不會融化一事,引發了大量網友的爭議,不少網友對該雪糕的成分產生了質疑。
7月6日,鐘薛高針對海鹽椰椰雪糕中的配比進行了公開回應,平均每支78克鐘薛高海鹽椰椰雪糕中卡拉膠添加量約為0.032克,卡拉膠廣泛使用于冰淇淋、雪糕和飲品中,適量的卡拉膠有助于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不過鐘薛高回應中的卡拉膠究竟是啥?根據資料顯示,食品增稠劑的使用是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進行,根據該標準允許添加在雪糕中的增稠劑一共有45種,其中包括卡拉膠、果膠、黃原膠、明膠、刺槐豆膠、聚葡萄糖等32種增稠劑,在雪糕中可根據生產需要適量使用,刺云實膠、甲殼素、決明膠等13種增稠劑限量使用。
而卡拉膠用途很廣泛,除了雪糕外,平常吃的雞排等肉制品中也可能使用。而雪糕選擇卡拉膠、刺槐豆膠、瓜爾膠作為增稠劑一般更多考慮的是穩定性和口感。因此,簡而言之就是雖然對人體無害但是要適量添加。
所以,粗略來看鐘薛高“燒不化”的雪糕確實談不上“翻車”,但是盡管如此,廣大網友依舊不肯買賬,尤其針對高高在上的價格更是嗤之以鼻。
那么雪糕刺客千千萬,憑啥就屬鐘薛高惹人嫌呢?
首先,與其說大眾嫌貴,還不如說貴的不值。正如多位網友曾說過:為什么鐘薛高不能像哈根達斯一樣放在單獨的冰柜里?“這么高格調的雪糕放小賣鋪超市合適嗎?一個奢侈品放小賣鋪刺激誰呢?”因此,從市場消費人群的反饋來看,人們并不是討厭高價的雪糕,而是感到欺騙性消費,畢竟從進貨渠道來講,大家都是雪糕為何你要高人一等,就因為你叫“鐘薛高”嗎?
其次,回顧鐘薛高的發家史,從創建之初就自我標榜“高端”“奢侈品”。雖然這些詞眼就有明顯的話題營銷意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一次次的出圈和冰品線上記錄的刷新,證明了這樣的打法似乎是成功的。但是產品的好壞終究不能只依靠營銷,畢竟一開始消費者愿意買單可能是因為新奇和群體效應導致,但是后續發現產品存在過度宣傳和水份,會被理所當然的被嫌棄。
更不用說,鐘薛高也確實曾在因虛假宣傳分別于2019年4月、8月被市場監管部門行政處罰0.3萬元和0.6萬元,原因是一款輕牛乳冰激凌產品宣傳“不加一滴水”,但其實含有飲用水成分,另外一款釀紅提雪糕產品宣傳“選用吐魯番盆地核心葡萄種植區特級紅提”,后檢驗發現該紅葡萄干規格等級為散裝/一級。
最后,大環境之下消費開始降級,一大批中高端品牌舍棄往日形象開始自降身價。就比如喜茶、奈雪的茶曾經稱霸30檔位的茶飲大佬,紛紛下調產品售價以及頻頻推出15-25元新品,甚至奈雪推出了最低9元一杯的產品,樂樂茶宣布降價不降質,最低8元就可以喝到一杯茶飲。
而且,不難發現人們在新的消費環境下更喜歡“性價比”的產品,就比如當喜茶調整了價格之后,多個城市門店都出現因訂單太多而暫時關閉線上點單的火爆場景。所以,當大眾的消費心態做出微妙的轉變之后,各大中高端新消費品牌集體做出妥協,爭取在接下里的賽道中抓住新的增長點。
那么反觀鐘薛高不僅與大環境背道而馳,而且一直強調“我們先做好成本,再談價格”的高傲的品牌形象,自然是在消費者心中火上澆油。
總之,今年的消費市場好像誰能與消費者產生共情誰就能脫穎而出,而這樣的例子也實在太多了。但是很可惜的是,鐘薛高雖然也做到了這一點卻是反向“共情”,如某位網友評價到:“我會為高價值買單,但請你不要把我當傻子。消費者關心的是質量能否對得起價格,不想交智商稅。”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