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會第二屆食材峰會盛大開幕,演繹“賣菜郎”們的千萬創業傳奇
昨日,群星會第二屆食材峰會盛大開幕,來自五湖四海的同仁齊聚一堂,共享盛典。
晚會現場,湘菜產業促進會秘書長陳敬,一下飛機便奔襲會場,用這樣的開頭跟大家打招呼:“我們踏著長沙的連綿陰雨,奔赴萬里晴空的成都,你們在哪里,陽光便在哪里,我們始終追尋著陽光……”
會上,各企業代表踴躍分享經驗,一位開拓廣東市場14年賣湘式剁椒的女老板回憶:“當初粵佬講,妹子你搞錯了吧,廣東這么辣的地方,怎么會吃辣椒!”當時正值非典時期,而她卻理直氣壯地說:“我們湖南人的體質普遍好,吃辣椒,防非典!”
時至今日,廣東地區不吃辣的恐怕鳳毛麟角。除了回憶當初如何憑著一腔孤勇闖廣東,她也分享了創業的辛酸。這位鏗鏘女將,頂著酷暑跑遍廣州街頭巷尾,為了省一塊錢,連兩塊錢的空調車都舍不得做,老公累壞了頸椎,頭痛病犯起來頭直往墻上撞,痛定思痛,決定結束“家庭作坊”的模式,走上公司化經營。說罷,會場一片唏噓……
成功不可復制,通往成功的路徑卻有太多雷同,荊棘、坎坷、淚水……
接下來分享的,是一位自稱“賣菜郎”——在東莞創業賣湘菜食材11年的陳浪舟。東莞大小餐飲加起來共45000家,湘菜館近4000家,這樣一個浩蕩的市場,讓陳總締造年營業額5000萬的優秀戰績,他提出了“四化”主張:
1、賣菜員業務管理制度化。
陳總以肯德基舉例,肯德基的員工在接到顧客指令后,都會公式化的問一句“請問還需要薯條么”,可別小看了這句話,這里面可暗藏玄機。
之所以要硬性規定員工的話術,是因為漢堡和炸雞的利潤低,利潤點都在薯條上。除此之外,店經理會躲在暗處,悄悄留意員工有沒有按例履行,這也是員工日常考核指標的其中一項。
2、推廣產品頻率常態化,每周一場。
只有將推廣常態化,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脫穎而出,優先獲得被選擇的權利。
3、推廣手段聚焦專一化。
打造爆品,用拳頭產品突圍。推行以來,一個月單品能賣二三千包。
4、選擇客戶優質化。
與銀行聯手捆綁業務。陳總從銀行辦理pos機,爭取到較低的手續費,勸說客戶刷卡付賬,等于是用銀行的錢做生意,解決了客戶現金流周轉的問題。
這樣一來,銀行找到了優質客戶,客戶解決了資金周轉,一石二鳥。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