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場主人鄭藝|我家的茶每天定時聽音樂
山場主人:鄭藝
山場代表:大坑口
推薦品種:肉桂
產量:約50斤/年
這次的山場采訪,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90后成為各家的中堅力量。鄭藝也是90后,她是另一位大坑口主人陳志祥是同學,在陳志祥的口中,鄭藝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漢子”。
第一次見面覺得陳志祥的介紹有偏差,直發齊腰,一臉萌相,外加武夷山女子鮮有的白凈,至少在視覺呈現上我沒感覺到任何“漢子”的痕跡。
鄭藝16歲開始接觸茶。號稱90后的她,卻經歷了武夷山產業的十年變遷。
最開始是在茶館里幫客人泡茶,學茶藝茶道,中途一段時間當導游,后來發現自家有資源,而且自己接觸茶接觸得早,茶在自己的生活狀態里早已根深蒂固,不如帶著這些積累的經驗踏實的做下去。
于是2013年開始,鄭藝就成了家里所有成品的把關人。鄭藝還有個比她小四歲的弟弟,她說,“弟弟對茶的了解和喜愛都還沒那么成熟,相對來說我就需要多承擔一些。”
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她幾乎不太出門,但只要誰家有一泡好茶的誘惑,她二話不說立馬出門。而且在各種斗茶賽現場,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也毫不忌諱地跟我們說,“武夷山重男輕女現象很嚴重的,學會了做茶茶山也不會給你,學了也沒用。所以我現在是暫時幫家里打理,但所有權并不歸我,我應該就是所謂的職業經理人吧。”哪怕是經歷了十年產業輪回的資深人士,依然掩蓋不了性情中人的直爽呀!
這位職業經理人便給自家茶業起名“窠窠茶業”,她說沒什么特別的意思,就是好記,別人把九龍窠啊什么窠的都注冊了,她就注冊一個她覺得好看又好玩的,權當少女情懷的彰顯。
其實在邊喝茶邊聊天的過程當中,我們不難發現,哪怕我們東聊西扯的,但她泡茶時候對水和時間的掌握,每一泡都不含糊。出水的勻整度和滋味的平衡,都體現著深厚的技藝功底。
去山場的那天,弟弟鄭圣強開著新買的寶馬帶我們進山,在路邊停車的時候,路邊的一個大叔過來指揮,我正感慨于武夷山旅游管理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鄭藝向我們介紹說“這是我爸”,父親叫鄭先祿,和我們采訪過的牛欄坑主人鄭先海是兩兄弟。
老鄭家的大坑口山場就在馬路左邊的神通巖的頂上,老鄭說:我家的茶每天都是聽音樂長大的。我正要問個究竟,老鄭說:我還要去其他山場管山,讓我女兒兒子帶你們去吧,騎上摩托一溜煙走了。
在大坑口公路開通前,從天心到馬頭的老路要翻過神通巖,所以一路都有石階,在我們去過的山場里都算是好走的。正聊著就爬到了山頂,景色豁然開朗,崇陽溪就在腳下,隔著溪水就是三姑度假區。
鄭藝家的山場就在巖頂的一個小山凹里。“你看,我說的沒錯吧,我家的茶每天都聽音樂”說著鄭藝指了指溪對面的武夷水秀劇場。“日本的和牛在養殖的時候,每天都要給他聽音樂放松心情,據說這樣的牛肉特別好吃,我們的茶每天聽著音樂不知道會不會特別香。”鄭藝說這片山場是她老爸在2000年前后才新開出來的,現在的肉桂都只有十幾年的新叢,正是香氣表現比較好的樹齡。
劇場白天沒有演出,山里偶爾的鳥鳴襯的茶園愈發幽靜,鄭藝和我們說“你看現在這里還是安靜的,等再過兩周過來,這里可熱鬧了。”
我們家的分工是我媽帶山,我爸制茶,我幫忙做茶,還要開皮卡拉著工人上山下山。”
“你還要開皮卡啊,怪不得有人說你是女漢子”我的小伙伴驚訝的回答她。
是啊,茶季忙不過來,人再多都不夠用,你們知道嗎?茶青運下山的時候,還要有專門的人負責占地,就是用來曬茶青的地,你會看見門口的這個操場上全是掃把和籮筐,掃把上都有紅色的字,每戶人家的名字都會標注在上面,一出太陽家里就得有人出去負責丟掃把。要不然就沒地方曬青了,好像玩搶車位的游戲。”
Q1:你覺得大坑口和倒水坑兩個山場比較,哪一個比較具備山場優勢?
鄭藝:
倒水坑算“三坑兩澗”中的一個坑,它的山場環境比較凸顯,自然環節形成,只有一條路,兩邊都是山。大坑口面積比較大,區域劃分反而沒有那么明顯,如果這兩個山場比較的話,倒水坑的品質會更好一些。
我說姑娘,你可是大坑口代表隊的,寶貴一票投給對方辯友,你可長點心吧。
Q2:你覺得山場重要還是工藝重要?
鄭藝:
都很重要。
其實最后還是靠天吃飯,跟天氣有關系,天氣不好,只有山場味也不見得是一泡好茶。所有的茶葉,都要跟天氣和做工有關,包括后期的焙法處理,環環相扣,就像你炒菜的時候鹽加多了再補水,味道就不好了。
Q2:你怎么判斷一泡好茶?
鄭藝:
任何一道茶,只要做到干凈透亮,就是好茶,不管正巖還是外山。
這次鄭藝跟大家分享的是2016年精制完成的大坑口肉桂。
在我跟鄭藝的父親鄭先祿的聊天中得知,這泡肉桂幾乎是從老虎牙縫中搶回來的。鄭先祿告訴我們,去年大坑口的肉桂做得特別的好,但是他又沒有文化,不懂怎么表達他的好,于是直接在這近50斤的精茶上貼了一個大大的“好”。
然后,兒子就抱出去送人了……
所以,當你有幸能親眼見到這泡茶時,記得先感謝一下這位職業經理人。
這泡茶選用了中清火,用這樣的火功去彰顯獨有的山場氣韻,屬于花香比較明顯的典型向陽茶。
第一道水等待干茶的蘇醒,沒有過多的驚艷,但順滑之余竟有意外的蘭花香。
第二道水肉桂的所謂霸道才開始體現,但是水底馥郁的花果香和舌底一觸即化的微苦似乎在向我們炫耀自己的身世。據山場主人介紹,這微微的苦底是由于為了避開雨天,采摘偏嫩造成的,但是我挺享受這種融化得很快的微苦。
第三道水開始逐漸變強,綢綿的花粉氣息和肉桂的微辛結合的非常完美,并有微微的水蜜桃香,香落水中,冷喝桂皮香尤其顯著。
越到后面,湯水越顯甜醇充滿活性,十泡之后水底仍有嚼甘蔗般的甜感,喉底的甘潤久久不散。
- 山 場 主 人 第 一 季 收 官 作 -兩 個 坑 . 集 萃
4月27日周四 晚20:00
獨家限量發售
全網僅售50份
這 里 有 福 利
轉發此文到微信朋友圈,并把截圖發送到巖茶教室公眾號后臺(ID:TEA-classroom)。我們將抽取10位幸運er,隨機贈送本次集萃中的一泡茶。- E N D -
用最好玩的方法教你喝最難懂的茶。
了解更多關于巖茶的知識與茶文化,關注微信公眾賬號:巖茶教室(ID:TEA-classroom)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為了吃上“肯德基瘋狂星期四”,年輕人能“不要臉”到什么程度?
下一篇:今天,星期四,一杯桑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