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兩會·我從基層來全國政協委員柴守璽:讓撂荒土地變良田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郭秀睿
“早上起來下雪了,我心情就特別好,抓緊就近找一處土地,看看土壤。捧起一把泥土,都感覺很親切。”
作為農業大學農學院的教授,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柴守璽持續關注西北寒旱地區糧食增產問題,調研的腳步踏遍了隴原大地。柴守璽認為,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就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一定要關注現實,回應時代關切。
柴守璽長期從事作物栽培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其中《高產高蛋白加工型小麥品種擴大試驗示范》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多年來,他始終聚焦于西北寒旱地區糧食增產問題。“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命根子,糧食的穩產增產,離不開一塊好土地。”柴守璽說。
柴守璽觀察雪后土壤情況。
近年來,柴守璽帶領科研團隊,針對西北干旱瘠薄、水熱不足等瓶頸限制,研發出秸稈帶狀覆蓋還田綠色生產技術,較傳統無覆蓋露地栽培增產30%以上。這一技術不僅增產保墑效果顯著,而且秸稈還田后可培肥地力、減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結構,優化耕層水肥氣熱狀況。“這將實現大量富余秸稈的高效循環利用,避免地膜污染和秸稈焚燒造成的污染,可能改變西北旱作區過度依賴地膜和化肥問題,節本降耗增效。”柴守璽說。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柴守璽說,針對西北旱作區耕地質量提升,建議設立科研專項,研發和改進秸稈先覆蓋保墑種植、后還田培肥的農機農藝結合技術體系,并示范推廣。此外,嚴禁坡改梯農田撂荒。坡改梯農田若連續兩年撂荒,村集體有權收回經營權,并由政府組織免費或低租金流轉,相關補貼歸流轉所有,流轉坡改梯農田用于糧油作物種植。為鼓勵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優先考慮流轉給國有農墾企業或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期限20年以上。同時出臺流轉后不耕種的經濟處罰措施。
同時,為便于機械化作業,柴守璽建議完善坡改梯農田的機耕道配套建設,確保每塊田40—70馬力中型農機具都能進地作業。機耕主干道寬度要求在3米以上、砂石或水泥硬化,并配套相應排水溝。
當選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柴守璽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長期深入農田調研的緣故,讓柴守璽對土地有一份深情。在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柴守璽的提案來自田間地頭,每一句話逐字修改,“農村基層是我的情感之基、思想之源、發聲之要”。
記者 郭秀睿責任編輯:宋菲菲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