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3全國兩會住甘全國政協委員柴守璽:辦好農村教育和醫養 抓住鄉村振興“牛鼻子”
本網記者 宋芳科
“我認為鄉村空心化不能實現鄉村振興,要想鄉村吸引人,就要逐步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化生活條件。以人為本、解決好農村教育和醫療問題,是實施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的先決條件。”全國政協委員、甘肅農業大學教授柴守璽在接受中國甘肅網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作為一名來自農業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柴守璽關注的是鄉村振興。他認為鄉村振興事關農業、農民和農村,牽扯面廣,是一項較復雜的系統工程,但鄉村振興的主體是人,鄉村沒有農民,就談不到振興。
柴守璽說,一些地區農村的空心化和老齡化值得關注。比如一些農村適齡女青年結婚生子后,為了讓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和不輸在起跑線上,便去鄉鎮或縣城陪讀,等孩子上了大學,自己也五十歲左右了,再過幾年孩子又要結婚生子,她們又得跟去幫助帶孫輩。因此,雖然她們身份是農民,實際上很少參與農業生產,農村的青壯年婦女勞動力就這樣被抽走了。
“由于種植業比較效益總體較低,農村的青壯年男勞動力也大多去外面打工,同樣男青壯年勞力也就抽空了。如果打工者不回來,家中的長輩也可能會跟著去城市安家生活,便于子女照顧和避免城鄉來回奔波,另外,城市老人看病方便且醫療條件也較好。多年之后這個農村的家就沒有根了。”柴守璽分析農村空心化現狀。他認為,雖然空心化原因多種多樣,但沒有人鄉村振興就失去了基礎。抓好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就要解決鄉村如何能留得住人的問題。雖然鄉村振興涉及的問題較多、需要綜合施治,但首先要從解決農村教育和醫養問題入手,讓農村有吸引力留下年輕人。
對此,柴守璽委員建議,國家要下大力氣解決城鄉教育均衡問題。如果農村學校的教育條件和教學質量與城鎮差不多,家長自然會選擇讓孩子就近在鄉村接受教育。
在醫療方面,柴守璽表示,雖然近年來村鎮醫療衛生基礎條件有所改善,但和群眾的需求期盼仍有很大差距。特別是村到最近的鄉鎮衛生院也有一定距離,家里老人和孩子在關鍵時刻就醫“最后一公里”還不完善,這也需要政府加大力度來統籌解決。把教育和醫養這兩個難事解決好了,就等于把農村一老一小的問題解決好了,這樣才能讓年輕人不再為教育醫療奔波,解除后顧之憂,更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
柴守璽建議,國家鄉村振興資金要多向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傾斜,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化生活條件。而搞好鄉村教育和衛生軟硬件建設,是解決留得住人的先決條件,也是當前廣大農民最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目前我國南方一些條件好的村鎮,已經實現了家門口就有好學校,也配備較完善的醫療條件,再加上較完善的現代生活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體系,鄉村和城市差距較小,城鄉高度融合的一體化生活對于農村青年多了一種選擇,讓他們更愿意留下來建設家鄉,發展鄉村產業、實現自我價值。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