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冷鏈”追溯為秋冬季疫情防控加碼
據《北京日報》報道,11月1日起,“北京冷鏈”食品追溯平臺正式運行。想知道進口冷鏈食品產地是哪里、是否有核酸證明等信息,消費者用手機掃二維碼就能在“北京冷鏈”平臺上查詢到。自此,本市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全面實行“碼上”追溯管理。記者昨天前往本市超市探訪,發現不少進口冷鏈食品已附上了二維碼。
那么具體什么是“冷鏈”追溯呢?其實原理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從這個冷凍保鮮的食品進入港口的那一刻,我們就給它做了檢測,確保安全之后賦予一個二維碼,這樣的話無論是這款產品走到哪里都能被追溯到,即便是真的出了問題也能夠第一時間進行監管和排查,當然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確保安全的。比如新聞報道中,記者在超市里針對一些冷鏈食品,通過微信登錄“北京冷鏈”小程序。小程序分為“企業或監管方”“消費者”兩個登錄端口。選擇“消費者”溯源查詢按鈕,對著冰柜上的二維碼一掃,手機上立刻出現了這款“深海日記”牌三文魚柳的一系列商品信息。除了商品編碼、規格、批號等信息外,還明確標注出,這是一款原產國為智利的進口冷凍商品,入境港口為洋山港。瞧,食品的最初來源以及入境港口都標注的清清楚楚,對于國家來說就是掌握了流通途徑,筑牢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對于消費者來說就是買的放心,吃的放心。
這項工作是北京市在在十月下旬正式發布規定,從1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要求的就是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要通過微信或支付寶關注北京冷鏈小程序,完成主體用戶注冊,如實上傳進口冷藏冷凍肉類和水產品的品種、規格、批次、產地、檢驗檢疫、流向等追溯數據。已有自建追溯系統的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可采取批量導入或系統接口等方式上傳數據。如果不能完成這些規定動作,那么對不起,禁止銷售。這樣做無疑會增加整個產業鏈的成本,最終也會有一部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但是在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又是十分必要的。為什么這么說呢?起碼有兩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就是國外進口冷鏈食品的危險性問題。最近這幾天,法國、德國又開始啟動第二輪封城了,也就意味著新冠病毒在這些國家還很嚴重,政府也客觀地直面問題了。而實際上不但是這兩個國家,目前除了我們中國,很多國家并沒有有效地控制好新冠病毒。而且一個越來越清晰的事實是,新冠病毒通過冷鏈傳播已經被證明了。尤其是前一陣子青島的疫情就是如此。而最近,又有不少地方相繼在冷鏈食品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并相應地發出了警告和追溯。新冠病毒的這一喜歡“冷”的特性,加上我們國家對于國外一些進口豬肉、海產品的需要,讓我們必須從源頭上進行控制,而二維碼追溯目前看是高效的。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喜歡“冷”的特性也讓我們在秋冬季節的疫情防控必須高度警惕起來。隨著氣溫的降低,人體免疫力下降,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本來就容易發生,將進一步增加疫情防控的復雜性和難度,我們的權威專家也都預言了“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并一直在呼吁廣大人民群眾切不可掉以輕心,還是應該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還是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等等。因此,從大環境看,“北京冷鏈”無疑為秋冬季節的疫情防控增加了勝利的砝碼。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