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納入!麥冬、天冬、地黃、化橘紅4種物質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1
新華財經成都8月26日電(記者 袁波)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管理規定》,經安全性評估,現將麥冬、天冬、地黃、化橘紅等4種物質納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
公告指出,上述物質作為食藥物質,建議按照傳統方式適量食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嬰幼兒等特殊人群不推薦食用。上述物質作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時,應當按保健食品有關規定管理;作為中藥材使用時,應當按中藥材有關規定管理。
在我國傳統飲食文化中,一些中藥材在民間往往作為食材廣泛食用,即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以下簡稱食藥物質)。
麥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收載,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干燥塊根。麥冬在我國四川、廣東等地區有作為食品原料食用歷史,主要方法為泡茶、煮粥、煲湯等。
四川享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麥冬在四川的主產地在綿陽市三臺縣,三臺有幾百年的麥冬種植歷史,常年種植麥冬面積超6萬畝,三臺土特產“涪城麥冬”還被評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2019年,三臺縣建成中國麥冬電子交易中心,截至目前,電商交易平臺交易額累計達15億元。“今年全縣麥冬總產量預計達1.5萬噸,占全國總生產量的70%以上。”三臺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蔣次勇說,“涪城麥冬”已成功入列《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首批地理標志互認清單,遠銷東南亞、歐盟等地區,占全國出口量的80%以上。
目前,三臺縣已成功引進了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省農科院等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入駐,并聯合太極集團、四川中興藥業等食品醫藥企業,開發出超380種中成藥、190余種保健品,以及麥冬湯料包、麥冬茶等衍生產品,實現全鏈條產值達40億元。
三臺縣副縣長何廣表示,近年來三臺縣打出麥冬產業發展組合拳,以完善麥冬科研、產業、產品和品牌四大體系為重點,建立“三園四中心一體系”(即良種繁育園、標準化種植園、綜合利用園、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倉儲物流中心、電子交易中心以及綜合服務體系),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延伸了麥冬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了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發展。
天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收載,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塊根。天冬在四川等地區有作為食品原料食用歷史,主要方法為蒸食(鮮品)、煲湯、釀酒、茶飲、煮粥、制作蜜餞等。
天冬在四川的主要產區在內江市,內江天冬是川產86種道地藥材之一,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四川省中藥材栽培技術》記載“四川省天冬主產區為內江縣(主要是指東興區)”,歷史悠久、品質佳、等級高。
內江歷來有食用天冬的習慣,天冬蜜餞工藝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江天冬上了《中國藥典》,在道地性研究、中藥經典名方開發等方面極具價值。”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博士、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代云桃說。
此前,四川省已印發《中醫藥強省行動方案》,明確東興區是天冬重要產區,內江市也制定《內江市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年)》,支持東興區發展天冬產業。
近年來,東興區抓住國家振興中醫藥的契機建設“中國天冬之鄉”,大力發展“內江天冬”為首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東興區中醫藥材大健康產業推進中心副主任吳秋宏介紹,東興區建有50余個天冬種植基地,天冬種植面積5萬余畝,實施育苗、種植、加工、交易、產品研發、品牌營銷、康養旅游“七位一體”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為組織形式,計劃輻射種植天冬約15萬畝;同時發展枳殼、黃精、鐵皮石斛、蠶桑、花椒、梔子、川陳皮等為主要品種的中藥材種植基地約15萬畝;實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研發以天冬為主要原料的日化、飲料、美容產品等幾十種大健康產品。
8月17日,烏蒙山中醫藥產業發展大會在四川宜賓市舉行,應邀參加大會的四川天草潤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東海說:“公司將充分把握這次大會機遇,探索中醫藥產業區域協作途徑,融入烏蒙山中醫藥產業發展大平臺,依靠科技創新促進天冬產業鏈發展,推動內江天冬特色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做大做強。”
編輯:吳鄭思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老北京冰糖葫蘆加盟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