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藝人變身為創“藝”人 豫園餐飲老字號擁抱“詩和遠方”學生自創“暈船字體”,比“趙今麥字體”更受歡迎,老師愛不釋手
日前,50名來自國內外的大學生跟隨著豫園南翔饅頭店、春風松月樓的非遺匠人學習體驗南翔小籠、素菜包的制作技藝;《天龍八部2》的手游玩家發現,松鶴樓的松鼠桂魚、茶藝河蝦仁、響油鱔糊等經典蘇幫菜從小說中穿越到了游戲里……國風文化與數字傳承,促成了百年老字號與Z世代的雙向奔赴,也成為了展示文化自信的新載體。
圖說:大學生體驗包南翔小籠包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與Z世代一起做“守”藝人
日前,豫園南翔饅頭店、春風松月樓的非遺匠人嚴曉燕、崔曉菁來到了上海松江大學城,與50名大學生面對面講述非遺技藝的歷史文化及發展歷程。坐在臺下的大學生不僅來自國內的五湖四海,還有不少洋面孔,甚至有人還特意穿了漢服前來參加,所有人都聽得津津有味。
來自瑞士的留學生博文是現場最踴躍參與活動的人之一,不僅品嘗了師傅們帶來的小籠饅頭、素菜包,還跟隨兩位師傅學起了點心制作。盡管第一次嘗試包捏遠沒有看起來那么容易,他仔細觀摩師傅的每一個動作,時不時地向師傅們討教。“我非常喜歡中國文化,能有這種機會跟老師們學習這些傳統美食的制作,真的是非常難得和寶貴的體驗!”在他看來,像這樣的線下非遺文化體驗活動能夠幫助和他一樣的外國留學生們去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多元化,值得多多參與。
據b站發布的《bilibili年度國風數據報告》統計,2022年b站的國風愛好者人數已超過1.77億,其中18-30歲的Z世代人群占比高達70%,而18-30歲的群體也正是“傳統技藝類視頻”的主要創作者。為此,豫園文化飲食集團將旗下包括綠波廊、上海老飯店、上海德興館、南翔饅頭店、春風松月樓等在內的多家老字號的春季時令新品、非遺技藝推向線上線下的傳播平臺。
老字號邁向遠方的新創意
圖說:春風松月樓第五代非遺傳承人崔曉菁現場演示素菜包制作技藝
在新時代背景下,數字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其跨界賦能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作為數字文化最主要的一種形式,游戲已經不再局限于單純的娛樂消遣功能,文化傳承的傳播者也開始成為了其新身份。
以《天龍八部2》手游為例,其作為金庸正版授權的武俠游戲而為年輕人所熟知。段譽在松鶴樓初遇喬峰爾后拼酒結義,為后來的故事開展奠定基礎的同時也在無數讀者的心里埋下了武俠夢的種子。如今,這也成為了《天龍八部2》手游與中華老字號松鶴樓攜手探索“武俠精神×飲食文化”之路的第一站。
圖說:松鶴樓攜手《天龍八部2》手游探索“數字傳承”新方式
始創于清乾隆初年的松鶴樓,迄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是商務部首批認定的中華老字號餐飲品牌,也是江南精致飲食文化的代表。貝聿銘、金庸等各界人士都對其留下了深刻印象,金庸先生曾親筆題詞“百年老店,歷久常新,如松長青,似鶴添壽”相贈。
為了讓更多年輕玩家能以耳目一新的方式感受到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內涵與魅力,《天龍八部2》手游開發團隊多次前往松鶴樓的蘇州觀前街門店、上海豫園門店實地探訪,并與松鶴樓品牌總經理、行政總廚等多位專業人士共同探討,同時參閱了眾多歷史文獻,最終將松鼠桂魚、茶藝河蝦仁、響油鱔糊等多道蘇幫經典菜肴用數字化的形式去解析呈現。而依托游戲獨有的強社交屬性與畫面表現力,松鶴樓作為餐飲老字號的影響力也得以深入年輕圈層。
線下,松鶴樓位于北京月壇、朝北大悅城以及上海豫園的三家門店也開啟了一場“武俠×美食”的沉浸式體驗之旅。店內與《天龍八部2》相關的主題布置奪人眼球,許多年輕人路過時紛紛被自己熟悉的人物角色所吸引,還有一些“社牛”現場參與互動游戲與店員“結拜”來換取獎品等,拓寬了文娛產業與實體經濟共生發展的新思路。
未來,老字號數字傳承的新模式也將被加速孵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更加清晰地感知到傳統文化基因與新興潮流元素相互疊加融合所迸發出的新魅力。
新民晚報記者楊玉紅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