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府撈面能成為“面館界的海底撈”嗎?
如果讓大家說出記憶里最愛的面館,很可能是“千人千面”:樓下開了20年的牛肉面館、學校門口大嬸的手搟面館、下班路上那家豌雜面館……
五花八門的答案反映出面館行業普遍存在的事實:面館行業還處于“單打獨斗”階段,以“夫妻店”“師徒店”或全家合力支撐為主的個體戶單店經營為主。
在紅餐品牌研究院收錄的1225個粉面品牌中,有70%以上的品牌門店數都在50家以內,很少有門店數量達到500家以上。
面類市場廣大,以及“有品類無品牌”的市場空白,吸引了資本熱切的目光。僅2021上半年,針對拉面、小面、即食面等各類面食品牌的投融資事件就超過了過去三年的總和。遇見小面、五爺拌面、和府撈面、陳香貴、張拉拉、馬記永等面食餐飲品牌都獲得了多輪融資。
這些新式面館品牌也逐漸向著規模化進發:五爺拌面700余家、和府撈面380余家、遇見小面150余家、陳香貴100余家、馬記永蘭州牛肉面80余家……
其中,和府撈面算是最受矚目的那一個:它在去年7月拿到的8億元E輪融資刷新了面食賽道的融資紀錄,自身估值達到70億元,且計劃海外上市,沖擊IPO。
不僅如此,和府撈面曾提過“千店計劃”。作為面館行業中來勢兇猛的新興品牌,和府撈面會是“面館界的海底撈”嗎?
從低端化賽道跑出的“高端”面館
和府撈面、海底撈,兩者的品牌誕生基因有相似之處。面食和火鍋同屬于遍布街頭巷尾、充滿煙火氣的大眾美食。然而發源于接地氣的品類的它們,卻在向著“高端化”進發。
海底撈自誕生之始就定位中高端客戶群,遠超同行的殿堂級服務水平更是將它從一眾不知名店鋪中區分開,成為親朋好友“去外面好好吃一頓”想法時能率先躍入腦海的選擇。
和府撈面則打出“書房里的養心面”頗有意境的標語,中式書房裝潢的門店里縈繞著輕音樂,國潮風十足。
和府撈面店鋪。圖片來源:大眾點評@躲起來的小兔子
新式面館中也不乏形象顛覆者。新興牛肉面品牌陳香貴的原木色門店,馬記永的青花藍招牌,以及主打極簡日系風的趣小面和張拉拉牛肉面,用鮮亮明快的門店風格樹起了新形象。
同時,在新派飲食創意的加持下,吃面行為也變得時尚。和府撈面店內自選式炸串炸點大排檔,遇見小面用奧利奧和冰粉組合推出的網紅“土味冰粉”,都與普通面館樸素、臟亂差、蒼蠅小館的傳統印象打出了差異性。
不僅品牌定位有別于普通面館,和府撈面在選址上也拉滿了“高端”這張弓。
在江蘇開設第一家店并擴張到上海的和府撈面,83.4%的店鋪位于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在一線城市的近200家門店中,上海和北京分別占半數以上和近四成。
更具體來說,和府撈面愿意將門店地址選在商業核心區和熱門購物中心處,北京王府井、薈聚、銀座,上海新世界等熱門商場都有它的身影。
它的目標客群普遍集中在有一定消費力、喜歡時尚嘗鮮的白領消費群體。正如品牌創始人李學林如所希望的,不只是賣面條,而是經營品牌,倡導一種生活方式。
“高端感”縈繞在和府撈面的門店里,一直傳遞到消費者感知最明顯的一環——價格上。新興品牌做的“面”,正與低端快餐拉開距離,向一頓精致的正餐靠攏。陳香貴、馬永記的平均客單價在40元左右,和府撈面約為45元。
和府撈面的面與小吃。圖源:和府撈面官網
新消費面館高居不下的價格,與大眾對“吃一碗面”愿意付的錢相比,還是貴了。
據艾媒2021年調查,超四成受訪者平均每次花16~30元吃面,超三成人會花31-50元。七成受訪者對面類價格的期望在16-50元以內。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新中式面館不應高估用戶消費能力。中國消費者的價格接受能力傾向于中端面館消費,對于50元以上的高端面館消費的意愿相對較低,選擇大眾化定價策略更有利于連鎖業務的規模化發展。
新興面館們憑什么能跑馬圈地?
長期散亂、有品類但無品牌的面食行業,長期以來很難規模化是有原因的。
首先,不同地區對該品類的“吃法”較為一致,是餐飲品牌規模化的前提條件。而中國各地區的面食吃法少說也有幾百種,除蘭州拉面品類初步形成了一些遍布全國的品牌外,某地域性的面食走出了當地、向遠方開枝散葉的案例的確不多。
其次,連鎖餐飲的制作工序要求可復制性高。要么相對簡單,門檻不高,如楊國福或張亮麻辣燙;要么有規范化的統一標準,可以讓新店“拿來就用”,如漢堡、披薩等西式快餐。但面食是典型的中餐,豐富的口味注定原料更多樣、制作工序更復雜,標準化難度也更大,需要有更高要求的供應鏈來支持。
對面類品牌來說,具有獨家爆款“秘方”也是能做出連鎖的重要前提。曾出任某牛肉面公司區域總經理的李文新不贊同“料理包做面”,他表示,做面店要在澆頭或者湯頭上下功夫,做出讓消費者吃著好吃,還能控制成本的秘方,“這才是餐飲界厲害玩家的打法”。
中國的大部分面館是無連鎖的個體經營。圖源:圖蟲創意
這些天然的屏障,讓面食市場長久以來在“品牌化”的路上踟躕不前。但也正是這片空白,給新興面館品牌“開拓千店”留出了空間。
新興面館之所以能成為“傳統品類,潮流打法”的存在,是和府撈面、陳香貴、遇見小面們,用新的邏輯重做了這個行業。
做出具有“連鎖性質”的面食產品是第一步。
一位陳香貴高管曾表示,投資方看中陳香貴用新式快餐的運營邏輯改造傳統餐飲。和府撈面同樣也把中式面條向著西餐標準化的路數改造,去做出口味更加大眾化和足夠經典的爆款,目前共有湯面、拌面、拌飯和小食等共30多個SKU。
之所以能走出與傳統面館不同的路,很大程度得益于新興面館有資本扶持,可以大力增加對供應鏈的全面把控。
成功的連鎖品牌如海底撈,也同樣是把供應鏈核心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即使如今的海底撈因“判斷失誤”宣布關店300家,但它搭建供應鏈體系的策略依然是行業模板:負責生產火鍋底料和調味品的頤海國際;負責門店的選址、裝修和維護的蜀韻東方;解決食材采購、加工和倉儲物流服務的蜀海供應鏈,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微海咨詢都是自家品牌,為全國近1500家的海底撈門店提供各個維度的服務和支持。
新興面館對供應鏈同樣格外重視。“自有工廠”和“數字化”是五爺拌面、和府撈面、遇見小面等品牌對未來發展的共識。
據稱,五爺拌面創始人孫雷拿到融資后,率先用在了打造自有工廠、升級信息化智能系統、拓展全國門店網絡等強化供應鏈體系上。
和府撈面對供應鏈的重視和投入更是顯而易見。創始人李學林在采訪中表示,在首家門店開出之前,品牌已經建立了能支撐1000家門店的供應鏈和中央工廠。目前1.5萬平方米的中央工廠負責從工廠到門店端的統一冷鏈配送,更大程度保持湯面口感品質穩定。而去年投產的面條生產基地,可支持未來5-10年的發展需要。
而近期和府撈面的下一步,是打造涵蓋供應鏈、運營、物流等在內的數字化體系,提高店鋪的運轉效率。
“連鎖經營必須重視數字化”也是坐擁近200家門店的遇見小面聯合創始人蘇旭翔特別強調的:“產品口味更新,但調整只在后臺,前臺操作一如既往簡單”是他所認同的連鎖餐飲思路。
面館想做到千店,還需要做到什么?
如今,和府撈面約384家店,甚至還在不斷發展“財神肉串”、“一杯拉面”、電商零售品牌“和府到家”等子品牌,近期還新注冊了咖啡速食品牌“pick me”,不斷擴展商業版圖。
在數量上正在鋪開、勢頭上猛進高歌的和府撈面們,在拓店、擴張、發展子品牌矩陣的路上也迎來了質疑的聲音。
資本煮的面,會一直香下去嗎?和府撈面的連鎖化快速發展,究竟是憑本事初步跑通了自己的商業模式,還是躲在資本的高光下燒錢?
從盈利數據來看,和府撈面開始賺錢了。絕味食品(和府撈面為該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數據顯示,和府撈面2020年營業收入11億元,凈虧損2.1億元,但從2021年開始已經扭虧為盈:上半年營收8.5億元,凈利潤1385萬元。
“資本的核心訴求是實現增值和回報。對于餐飲業來說,連鎖擴張可以較為直接地滿足資本這一要求。”紅餐品牌研究院院長樊寧認為,餐飲品牌自身的門店模型能實現良性的復制,也是良好運轉的前提。
從門店數量來看,和府撈面增長也很快。數據顯示,2020年12月與2021年6月底,該公司分別擁有250和340家門店。也就是說,即使在疫情反復的這半年,和府撈面也凈增了90家門店。而在2021年更是全力狂奔,幾乎每2天就開一家新店。
但這個數量,與李學林五年前定出的“2023年后將會開出1000家直營門店的目標”還相差很遠。這固然有疫情沖擊和經濟周期的影響,但和府撈面自身向國內二、三線市場的下沉計劃,其前景也充滿了不明的色彩。
部分餐飲業內部人士認為,和府撈面中高端的定位,與大眾化的路徑存在著天然的“矛盾”。在習慣了10塊錢以內吃一碗面的地區,40元的一碗面太難賣,也不可能經常吃,這可能成為其在沖向“千店”道路上最大的阻礙。
大眾印象中的“簡單吃一碗面”.圖源:圖蟲創意
樊寧也提到了定位中高端的品牌“下沉”的難處:“品牌擴張的路徑有很多種,從一線城市向下沉市場擴張并獲得成功的案例其實沒那么多。”
因為一線城市和下沉市場的生態環境完全不同,導致實現“降維優勢”的少,“水土不服”的多。樊寧表示,品牌打入下沉市場,不只是“客單價高就降價”這樣簡單,而是要解決系統性的問題,比如管理、導流、營銷、供應鏈、服務等各方面要如何適應。
如果說“如何更好地連鎖化經營”是新興面館給自己出的難題,那么“如何做更好吃的面”則是消費者對面館的必然要求。
在改進產品方面,定位和特色不同的新興面館有著不同對策。樊寧舉例,同樣是想改進“湯面易坨”,有的品牌研發出拌面,有的采用面和湯分離的方式,有的則從制面工藝上改進。但總體來說,共性核心的突破點,還是產品標準化、門店可復制性、總部管理能力等本質問題。
“在面食賽道中,規模、門店擴張速度、未來利潤成長是競爭的關鍵點。”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在分析中表示,在成本相對較高、消費價格較高情況下,利潤具備競爭力的新中式面館才能獲勝。
參考資料:
一碗面估值70億,和府撈面到底憑啥?.紅餐品牌研究院
遇見小面的“數字化DNA”:餐飲小面店連鎖化的數字情緣.羊城晚報
趣小面為什么不夠“有趣”.子彈財觀
2021年新中式面館行業趨勢及消費者行為洞察報告.艾媒咨詢
作者:郭藝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