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酸奶牛遍地都是 究竟哪頭是真的?1
一只酸奶牛門店 受訪者供圖
自“黑作坊”誹謗風波后,重慶當紅飲品一只酸奶牛便痛下決心:加大力度開展維權之路。
一只酸奶牛迅速走紅市場,始于2015年。短短幾年已在全國開了500多家連鎖店,但與之相伴的是許多名字相似的酸奶店鋪如雨后春筍般瘋狂出現,達到“哪里有一只酸奶牛,哪里就有相似的酸奶牛”的地步。
相似名稱遍地開花
記者走訪重慶多個商圈發現,名稱相似的酸奶牛門店數量幾乎和一只酸奶牛門店不相上下,有的地方甚至相似名稱門店數量超過一只酸奶牛的數量。以南坪萬達為例,正宗的一只酸奶牛門店附近便有某一口、某牧場、某妹妹、某果果四家門店,而且品類和價格都很接近一只酸奶牛,讓人難以識別。
市民韋女士告訴記者,“與一只酸奶牛名稱相似的門店實在是太多了,我就經常上當受騙。雖然有時覺得味道差不多,但心里很不爽。”
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我從來沒有喝過名稱相似的酸奶牛,而且討厭這種跟風行為,所以只喝正宗的酸奶牛。”
市民許女士表示,出現相似名稱的酸奶店和一只酸奶牛自身不足也有一定關系,“我肯定反對這種競爭方式,不過,一只酸奶牛都是現場操作,包裝簡單,加上飲品制作本身不算復雜,所以自然容易被抄襲。”
全國打假困難重重
一只酸奶牛重慶公司總裁伍先生告訴記者,“維權是我們現在非常苦惱的問題,我們已通過工商部門、法院等進行過維權,但由于這些名稱相似的門店加盟公司注冊地在外省,所以只能奔赴全國各地挨個打假,非常的累。”
一只酸奶牛在重慶市場具有一定知名度,并有上市公司做支撐,加上全冷鏈配送,走健康時尚酸奶飲品路線,在重慶具有口碑效應,但是,由于飲品投資準入門檻相對較低,仿冒成本不高,所以,造成仿真現象突出——模仿店在名稱、外觀上能做到與一只酸奶牛高度形似,并且就在一只酸奶牛的門店附近扎堆經營,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對消費者的誤導。
“對于那些容易引起混淆的仿冒店,涉及到了商標侵權,我們會收集相關證據,采取一定措施。第一步通過律師發提示函進行勸告,如果沒有改善,第二步就是尋求工商部門幫助,如果依然存在情節惡劣的侵權行為,我們就會考慮采取法律手段予以維權。”伍先生表示,目前跨省維權成本非常高,而且涉及到多個省份,公司方面有心無力。
維權之路道阻且長
由于屢遭侵權,一只酸奶牛的維權之路顯得比較坎坷。該公司工作人員透露,“一只酸奶牛的商標是依法注冊,但很多核心為某某酸奶牛的近似商標都未獲依法注冊,目前我們發現的相似品牌達50多個,有些品牌開店近百家。為此,我們一直在走正當程序,但維權過程非常耗時、耗力,尤其是時間成本。”
而前段時間的惡意誹謗風波,則是競爭對手采取了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故意抹黑,所幸一只酸奶牛及時作出反應,發表聲明對問題做出澄清。惡意誹謗風波事件發生后,江北區食藥監局發布了官方說明予以辟謠,但因網絡迅速傳播對一只酸奶牛的品牌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因此,一只酸奶牛已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誹謗的負面消息網絡上已經消失了,經過這次事件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費者對一只酸奶牛的辨識度,也算是因禍得福。”伍先生表示,公司對通過維權手段取得的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我們一直都在持續維權,這將成為常態。現在網上假冒的總部招商信息已越來越少了,相似程度高的很多實體店開始停業整頓,其中,已有兩家被工商部門依法取締。”伍先生表示,雖然目前維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要對抗相似名稱酸奶店的沖擊只有提升自身產品的競爭力,如在產品質量和服務上拉開差距,同時推出相似品牌無法復制的新品,“讓市場去淘汰他們。”
律師
或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故意混淆條款
對于名稱和外觀相似的競爭現象應如何打擊?合縱律師事務所安寧律師表示,“在現行法律體系下,商標名稱的前面加前綴或者后面加后綴構成名稱侵權的可能性不大。而所謂的名稱侵權是指字數不變,有一個字或兩個字故意去混淆,如康師傅把它變為康帥傅,五糧液變為玉糧液,而這種在取名的時候工商局一般都不能通過,屬于三無產品。”
但有些同類競爭除了名稱相似,有的還會直接模仿外觀,對此,安律師表示,“產品只有在注冊外觀專利之后,其他產品使用該外觀,才可能構成侵權。如果沒有注冊外觀專利,就像著作權、專利權一樣沒有搶注的話,在現在的法律體系下很難受到法律保護。但這個問題并不是完全不受法律保護,而是會變得比較復雜,涉及到如地域商標權或馳名商標權等屬于目前法律上比較有爭議的問題。”
雖然存在產品名稱和外觀都相似依然不能構成侵權的情況,但安律師告訴記者,就算上述兩種情況都走不通,也并非完全不能制約。“雖然不能作為侵權人的方式要求賠償,但是這種用名稱和外觀相似誤導消費者的方式,可能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當中故意混淆的條款,也構成了違法。”
專家
國家對相似產品的相關規范尚不嚴謹
對市場上名稱和外觀相似的競爭現象,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國家對于相似產品有一些相關規范,但規范制定方面并不是非常嚴謹,存在一些灰色地帶和空白地帶,希望國家盡快出臺相關規定去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一家企業打造一個品牌不容易,如果太多出現名稱和外觀相似的產品,肯定是對原有品牌的傷害和打擊,企業應該在最大程度上運用法律武器去維護權利,并且在規范風險方面做得更足一些。”
鏈接
一只酸奶牛
曾遭遇誹謗事件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一只酸奶牛被列為垃圾食品行列,消費者蒙蔽雙眼》的文章在朋友圈瘋傳,將“一只酸奶牛”推上風口浪尖,讓眾多網友心驚肉跳。
飲品到底有沒有問題?對此,重慶一只酸奶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一負責人稱,事實上并非如此,這是競爭對手惡意誹謗,重慶一只酸奶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與成都一只酸奶牛食品有限公司已發表聲明,并向公安機關報案。
一只酸奶牛公司工作人員透露,目前該案件已被受理,由于涉及到侵犯商業聲譽,客觀損失評估很難量化,因此,該案件正在與相關部門積極溝通之中。
重慶商報-上游財經見習記者 唐小堞
(責編:陳易、張祎)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