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10多位研發,我發現奶茶“爆款原料”的6個特點
來源:咖門KamenClub
飲品門店端,都在拼“爆款”。但好產品的誕生,離不開好原料。
采訪了多家供應商和連鎖品牌研發我發現,“爆款原料”風味好還不夠,還要具備一些新特征——
首先,符合品牌的“產品定位”
每個品牌內部,都有一套自己的“產品定位”,這是品牌想呈現出的獨有風格。
比如樂樂茶高級研發經理付志國就告訴我,樂樂茶現在產品線就以水果茶為主打,為了滿足水果茶的風味訴求,在糖漿上會選擇冰糖糖漿,因為它更契合,使水果茶喝起來更甘甜透亮。
百分茶研發總監楊世忠同樣表示,他們現在追求的是產品的創新性——在保持清晰研發主思路的同時,持續尋找更“刺激”的原料。“越簡單的東西創新越難,一定需要新奇且具備刺激性的亮點,來時刻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與購買欲。”他說。
再延伸看,隨著規模不同、時間變化,這個風格定位都會階段性、針對性地有不同側重,影響原料的選擇標準。
比如益禾堂產品策略經理侯元媛認為,選擇好原料的前提,是選擇適合自己產品體系的原料,否則優點也會變成缺點。對千店規模的益禾堂來說,保持持續的穩定性就是優先因素,這是一切風格的前提。
這對供應鏈提出的要求就變成:不僅要知道品牌什么產品好喝、最近新品上什么,還要保持對品牌的動態觀察和溝通,掌握其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的產品主思路,才能推出匹配需求的原料。
產品安全,也要優先考慮
品牌越來越關注產品安全的問題,這個“安全”并不只是出品環節清潔消殺的食品衛生安全,而是在所有環節規避產品風險。
“當消費者提到穩定、安全、創新時,成為消費者心中會浮現的品牌,是我們要做的事。”7分甜產品負責人潘升儀告訴我。
這會直接影響到品牌的原料選擇。比如,有連鎖品牌研發告訴我,由于珍珠在消費者中存在含膠質、品質不好的負面評價,哪怕是誤解,其品牌也放棄使用珍珠,將同樣具備軟糯Q彈但沒有負面偏見的芋圓作為主推小料,增加飲品咀嚼感。
還有案例,如新近受關注的青梅原料,有多家品牌研發都將其列入資源庫,但大規模上架的可能性并不高。在他們看來,青梅是款有可能做爆的水果,但考慮到地區限制(青梅在江南地區更受關注,北方了解少)、青梅供應鏈不夠完善(青梅汁未被開發完全,不利于出品操作)等問題,都會影響最后的上架決策。
還有爆珠小料,有研發認為咬破后的“黏膩感”(膠質和氧化鈣帶來的口感)會給消費者不好的體驗,也遲遲沒做應用。
對供應鏈來說,推新品不僅要“新”,首要基礎還是穩,達到消費者認知中的“安全”。消除偏見認知,推出沒有偏見的原料,會是上游供應鏈原料的需求方向。
成本,不止和價格相關
品牌采購原料,都會關注成本,但這個成本不止和價格相關。
比如樂樂茶在茶葉的選擇上,最近關注單價更高、品質更好的茶葉。但這并不意味著原料成本變高。“或許茶葉單價高,但從泡發比例等多方面評估出茶湯得率,實際對單杯產品的影響并不大。”付志國告訴我。
類似地,這兩年門店都在關注智能泡茶機,機器泡茶中也在關注一個點,關注茶湯得率。
也就是說,品牌會將價格考慮在出品的各個環節,計算最終的成本,而不只是最初的原料價格。
供應商在推出新品時,常會選擇主動降價,推便宜的。但從品牌的角度看,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求產品成本低,并不意味著不會接受更高的產品價格。成本和價格是兩回事,提升應用環節的使用效率,或許是比直接降價更優價值的調整。
一定要滿足“簡單上架”
品牌越連鎖,產品越簡單,要滿足門店5步之內完成制作。
被門店選中的好原料,大多都不是復雜的,都能滿足門店“簡單上架”的需求——風味明確、記憶點強,上架不增加倉儲運輸、原料替換等多種成本。
瑞幸新推出的冰吸生椰拿鐵,就符合這一思路,只需多一個步驟添加一款原料,不影響其他出品,就能把原本就經典的生椰拿鐵做出口感上“涼”的新體驗,風味記憶點清晰,原料新增不復雜、操作難度低。
今年做花香,純露類的產品就比糖漿更受連鎖歡迎,不僅是風味表現更自然,更重要的是在出品中簡單添加就可以,不用換糖、增加糖的種類、不占用吧臺、不大改配方就能完成,更符合連鎖門店需求。
同樣地,樂樂茶以“豐富但不繁瑣”為要點去制定菜單,將SKU控制在一定量。速品食品市場總監朱雨倩也告訴我,站在供應端角度看,“SKU要深度,但應用要寬度”。
上架一款新原料,如果需要一系列的產品變動、隨機調整,變化越多,對連鎖品牌難度越高。
站在消費者立場做開發
品牌研發總是在提,我們的新品考慮的不是品牌需求,而是消費者的訴求。
楊世忠告訴我,做產品時,他們會先去菜市場找靈感,一些出圈的營銷靈感也是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到的:不久前百分茶將桑葚新品做出“喵桑”概念,打造毛茸茸黑貓形象,就是在切年輕人對寵物的喜愛。
“年輕的消費者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是研發之前,先是消費者”。他說。
侯元媛也告訴我,產品同質化隨著行業發展一同到來,比起盲目跟熱點,更需要去問消費者喜歡什么。
對供應鏈來說,相比關注自身能上什么、關注品牌需求,進一步關注消費者需要,才能做出、撬動購買意愿、品牌愿意上架的原料爆品。
還要有營銷的價值點
現在的研發,不僅懂產品,還很懂市場營銷,新品上架之初,就在考慮傳播價值。
“現在做營銷,實際有2條思路。一是去講產地的故事,直觀感受原料的優秀,但產地故事太少,做出獨特性很難。另一條思路更常見,也就是和IP、食材聯名,前者通過周邊、文案來體現,后者可以參考飲品中應用光明奶磚、夢龍雪糕、奧利奧餅干等手法。”有研發分析。
瑞幸新推出的“冰吸生椰拿鐵”,在產品尾韻,喝完后喉嚨中生出清涼感,且這種涼感持續性很強,成為傳播特色。
社交平臺上,關于這款產品的筆記在短短2小時就突破千贊,收獲4000+評論,不少網友以“涼感”為主題造梗。甚至在研發圈里,對這款產品關注度也頗高。
這對供應鏈的創新要求變得直接,真正貼合消費者需求,找到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原料創新,而不是供應鏈認為的好。
供應鏈要打造出爆款原料,該在研發實力上做升級了。
如今品牌做新品、采購原料,要求越來越精細,體系越來越健全明確。產品安全穩定、口感創新有記憶點,季節因素、流量把控、上架時機等把控好,為賣好一款產品逐漸修煉成六邊形戰士。
也就是說,爆品飲品的誕生,風味只是基礎,已上升到更高維度的競爭。而供應鏈端的新原料,如果還停留在風味間的角逐,距離“爆款”還有一段距離。
本文觀點來自:
7分甜產品負責人潘升儀
樂樂茶高級研發經理付志國
益禾堂產品策略經理侯元媛
百分茶研發總監楊世忠
速品食品市場總監朱雨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系的,請于上述內容發布后的30天內進行。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