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2.7億,做不了茶飲界的星巴克,奈雪的茶如何自救?1
作者 |曉雪
編輯 | 朱迪
近日,奈雪的茶發布盈利預警: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將錄得收入約20.20億~20.70億元人民幣,錄得經調整凈虧損約2.30億~2.70億元人民幣。
奈雪的茶虧損早已不是新聞,早在2021年,其財報就顯示,奈雪的茶2021年經調整的凈利潤為虧損1.45億元。
關于虧損的原因,奈雪的茶曾在公告中指出,除疫情影響外,門店擴張帶來門店人力、租金等相對固定成本的增加,也進一步導致了虧損。
多位行業人士也都表示,奈雪的茶虧損源于本身“開大店”的行為。
奈雪的茶對標的是星巴克,從消費者的社交需求出發,希望建立一個“第三空間”,因此一開始,就開啟了大店模式。
奈雪的茶標準店面積為180~350平米,國金證券研報顯示,奈雪的茶單店人數為25人,而喜茶是18~20人。
▲來源:奈雪的茶官網
據其2021年年報披露,2021年,奈雪的茶員工成本占總收益的33.2%;其他租金及相關開支占總收益的5.0%。東北證券曾在研報中測算,奈雪的茶租金占總營收的比重為15%~17%,而喜茶則是7%~9%。因此,人力、租金兩項成本占到了總收益的三分之一。
大店+直營模式,讓其成本高企,影響了奈雪的茶門店的坪效。東北證券研報顯示,奈雪標準門店和PRO店的年坪效分別為5.1萬元/平方米和5.8萬元/平方米。相較之下,喜茶標準門店和GO店的年坪效分別為9.4萬/平方米和12.2萬元/平方米。
但即便如此,奈雪的茶并沒有停下擴張的步伐。2021年,奈雪的茶凈增326家門店,2022年預計還將新開350家茶飲店。
01 "第三空間”模式,并不適合當下環境
第三空間的消費場景,是星巴克崛起的關鍵要素。
這種場景式打法模式,影響了很多行業。
最直接的就是餐飲行業。如很多注重氛圍的高檔西餐廳、酒吧、精品咖啡館、網紅茶飲店等,就連燒烤品牌如木屋燒烤等都開啟了場景式打法。
除了餐飲之外,大家熟悉的很多獨立書店品牌,也試圖以“第三空間”的場景營造,留住消費者。
但疫情三年,眾多主打場景式消費的品牌紛紛閉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第三空間也意味著非常“不經濟”,這是一種運營極“重”的模式。
動輒上百甚至幾百平的面積,選址大都在核心地段,需要更多員工,服務也會做得更重,人力成本投入更大。這就意味著極高的成本。
然而,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之下,尤其是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以及消費者在消費上更加謹慎,這種注重場景的“第三空間”式大店打法,是非常冒險的。
奈雪的茶運營多年,且有資本加持,仍然虧損,更遑論新晉創業者了。
02 小門店+大連鎖,才是線下店的發展方向
奈雪的茶也意識到大店模式對自己的“拖累”,于是開啟“小店”自救模式。2022年,奈雪的茶開始大力推動PRO門店。
PRO店的面積一般為80~200平米,相比標準店租金更低、人員配置更少,成本降低,申萬宏源曾在研報中測算,奈雪的茶PRO店經營利潤率較標準店型可提升約5%。但相比很多其他品牌的小店模式,店鋪面積依然過大。如喜茶旗下的“HEYTEA GO”的面積是60~70平米。
而一些新型咖啡品牌,如瑞幸開在購物中心的門店面積為40~150平米,Manner coffee初始是街邊小店模式,面積在20~50平米之間。
不僅咖啡茶飲,我們之前為大家拆解過的炸串、烘焙、鹵味等采用的都是"小門店+大連鎖”的模式,如喜姐炸串、夸父炸串,面積最小只有不到10平米。
小店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運營很“輕”,店面租金低,只需一兩個工作人員,很多品牌甚至砍掉了堂食,采用外帶模式。這種小店模式,就會倒逼品牌不斷提高標準化程度,提高出單速度,從而實現快速復制,坪效也相應地提高。
而且,這樣一家小店,前期投入二三十萬就能做起來,尤其適合在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做低成本投資。
奈雪的茶作為新茶飲的代表,也讓新晉創業者看到,想要入局線下門店經營,“小門店+大連鎖+強供應鏈”才能實現迅速穩健的擴張。而奈雪的茶這種,大店+直營,還要大肆擴張的方式,只會把自己拖死。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下一篇:熱搜第一!知名奶茶再被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