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污肥菜地 清水潤田園
本文轉自:農民日報
糞污肥菜地 清水潤田園
——湖北襄陽市襄州區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與生活污水一體化整治
襄州區張家集鎮何崗村村民李來元用第三池糞液給小菜園施肥。 寇紅偉 攝
改廁之前,章鑫可想不到,曾經讓他最頭疼的污水問題也一并被解決了。
家住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張家集鎮何崗村的章鑫,去年告別“一個坑、兩塊板”的旱廁,換成了水沖廁所。水箱一按,糞污就順著村里預埋的污水管道沖走了,干凈又衛生。“干凈的不止廁所,現在家里的污水都能納入下水道,門口的臭水溝再沒熏人的臭味了。”章鑫笑說。
糞污和污水一鍵解決的痛快事兒不止發生在章鑫家里。近年來,襄州區全力統籌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與生活污水一體化治理,投入3.5億元,分三批次在全區389個村開展“管網+”處理終端建設。據了解,截至目前,襄州區已基本完成257個村的374座處理設施建設,受益農戶近3萬戶,農村廁所糞污與生活污水一體化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因地制宜選模式
初春的襄州區陽光和煦,黃集鎮程營村村民陳志雙開心地在自家小院里拾掇著剛長出的菜苗。過去一年,他家的小菜園一茬又一茬的新鮮蔬菜豐富了全家人的飯碗。原來,陳志雙家采用“庭院消納”模式對家里的廁所進行改建。不大的小庭院不僅將家里的糞污和生活污水一次性解決,還直接給自家小菜園施上有機肥。
“經檢測,我家庭院消納模式排出的液態有機肥符合限定排放標準,現在這個菜園的菜比施尿素還長得好,吃起來又脆又甜!”陳志雙對現在改好的廁污一體化處理設施非常滿意。襄州區對家里有院子的分散農戶修建“庭院消納”式水沖廁所,通過滲濾處理,將排出的糞污和生活污水處理后形成的固態和液態有機肥,在村民的菜園、果園中進行就地消納。
和程營村陳志雙一樣因為廁污處理模式升級高興的,還有雙溝鎮高營村村民劉新正。
“現在的廁所衛生干凈還不臭。改廁花了大概4000元,除去政府補助,我家只花了2000元不到。”劉新正介紹。除了政府補助建廁所,更讓劉新正高興的是村里的人工濕地。他告訴記者,村里現在將糞污池接上管網,污水走地下管道,進入污水主管網后再匯入村里微動力—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站集中凈化,水質達標后,用于農田灌溉。“省去了清淘糞污這件麻煩事,新改的廁所用起來更順心!”劉新正說。
陳志雙與劉新正對廁污一體化處理的認可,離不開襄州區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糞污和污水處理和收集系統。襄州區在處理糞污和生活污水上,遵循“能集中的不分散、需分散的不集中”原則,處理工藝既要經濟實用,又要管理方便。通過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方式,探索出分散庭院式處理、無動力處理、“微動力一體化設備+人工濕地處理”、氧化塘工藝處理和納入城鎮污水管網處理等五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
嚴把工序控質量
走進伙牌鎮伙牌社區,寬闊整潔的柏油路上標線清晰,路旁清澈的溪水穿村而過,屋前院后的青菜翠綠欲滴,片石砌筑的圍墻古樸自然。農村“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在這里看不到絲毫痕跡。
“就在這條新翻修的柏油馬路下,埋著村里一根根排污管道。”伙牌鎮伙牌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軍介紹,相比于城市,農村的排污管道等基礎設施在建設時要考慮的因素更多。“單說廁所這一項,有的是家用三格式水沖廁所,有的是家用衛生旱廁,這就對管網的入戶接口要求不同。”張軍說。
伙牌鎮為了將村里每戶家庭污水全部入管處理,在管網鋪設開工前做足了功課。精心設計施工圖,按照“一戶一策”的要求,做到應納盡納、應集盡集。
“施工時,我每天早上6點就到村里的施工現場。”張軍回憶起施工時的場景,看窨井外側有沒有粉刷,看石粉回填夠不夠,調解管網路線的糾紛等都是他的重點工作。不只是伙牌社區,為保證施工方嚴格按照標準施工,襄州區在排污管網施工過程中,建立了專業監理、鎮級監管、村級監督的“三位一體”監管隊伍,全面監督工程質量。這支監管員隊伍活躍在施工現場,嚴把施工質量。
從伙牌社區出發,來到伙牌鎮污水處理廠。生化池內,由提升泵送過來的黃黑色污水不停翻滾,經生化池各個隔間曝氣翻滾處理后,一泓清水從藍色瓷磚鋪就的水渠口流出。隨著這個日處理規模3400噸的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伙牌鎮區及周邊村組3800戶農戶和企業的生活污水得到處理,“污水橫流、環境臟亂”的現象得到徹底改變。
在清水排放口,四臺機器不斷閃爍著藍光。經介紹,這四臺機器是自動檢測設備,生活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出水水質的COD、總磷、總氮等指標是否達標,都要由這四臺自動監測設備說了算。“污水經過檢測后,達到直接排放的灌溉標準再排放,不允許存在第二次污染。”污水廠負責人介紹。
從污水管口設計,到管網鋪設質量,再到污水凈化達標,襄州區嚴把污水處理的各道關口,確保凈化質量。據了解,目前,襄州區11個鎮區及周邊6個小集鎮、2個居民集中點和52個行政村,依托18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實現城鎮生活污水統一處理。
統籌治理齊發力
走進古驛鎮金王村,一排排白墻黛瓦的屋舍掩映在綠樹之間,村路邊的農房外墻上是獨具匠心的彩繪墻畫,最顯眼的是村中心的那口池塘,輕風拂過,微波粼粼。水清、岸綠、景美,讓人心曠神怡。
來到該村劉章才大爺家,談起如今的居住環境,劉章才大爺高興得合不攏嘴,他告訴記者:“原來,咱們農村洗洗涮涮的污水都是隨意往院子里或大街上一潑,污水橫流現象很常見,夏天蚊蠅多,長時間蒸發不掉的污水氣味難聞,廁所也是又臭又不衛生,哪里會想到咱農村還能治理得這么干凈。”當問到“你家污水咋收集”時,他興致勃勃地說:“當時,村里征求我們的意見,咋合適咋辦。”劉大爺領著我們來到洗澡間、洗手間、廚房,各個房間下水道就近通到街道上不同的污水管道里。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技術上難度不大,最難的是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金王村黨支部書記尤秀林告訴記者,受傳統生活習慣的影響,村民各類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一部分匯進河道或滲入地下,造成農村整體水環境惡化。“要想治理工作效果長久,改變村民的生活習慣、發動村民參與是關鍵。”尤秀林說。
金王村不僅在改廁、鋪設管網施工前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現場參觀等形式,從根本上消除群眾顧慮,提高群眾參與度;還在農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推廣宣傳時,發放糞污一體化治理“明白紙”近600份,向村民介紹糞污與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并將“節水”納入村民文明積分,發動群眾從源頭減少污水量。
生態環境是一個復合系統,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襄州區還將廁污一體化治理工作與其他各項整治措施同向發力、同頻共進。襄州區將廁污與生活污水一體化治理與和美鄉村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整治、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全面改善村里人居環境,并將相關整治內容納入村規民約,逐步改變群眾習慣、提升衛生意識。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