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胡星巴克,最近火爆杭州的茶飲店到底藏著什么小秘密
家住后營巷的曹先生最近遇到了一個煩心事:兒子跟自己鬧脾氣,原因是暑假興趣班的其他學生父母每天都會給孩子帶茶飲,而自己卻沒有。為了消除父子間的矛盾,曹先生來到離家不遠的中山北路準備給孩子買一杯,卻發現,短短半年的時間,自己家旁邊竟然開出了近十家茶飲店,這讓他一時不知道兒子喜歡的是哪一家。在對比幾家店之后,曹先生還發現每一家茶飲店的價格并不便宜,從十幾元到二十幾元不等,這已經超出了他對這些街頭店鋪的傳統印象。
伴隨著消費升級以及“互聯網+”的熱潮,茶飲這款現象級的飲品從去年開始便在資本市場上掀起巨浪,不止是街邊小鋪,它如今儼然已經成為了各大商超的寵兒。在上海引發全國熱議的喜茶入駐杭州來福士、“奶茶妹妹”章澤天的inWE(因味茶)將門店開在了嘉里中心以及西湖天地……由于其快消品的本質,相比于傳統入駐商超的餐飲,它更能帶來人流量。
“茶為國飲、杭為茶都”,雖然茶飲與傳統純茶并不相同,但杭州人民對于茶飲的喜愛程度可以用“熱情高漲”來形容。據不完全統計,如一點點等大眾品牌茶飲店已有超過20個入駐杭州, 門店數量超過了400家 ,小眾品牌門店更是數不勝數。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飲料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從2001年起,我國茶飲料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幾乎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已成長為茶產業的重要支柱。根據中信證券的數據,新中式茶飲的潛在市場規模在400億元至500億元。但面對這塊大蛋糕,星巴克卻始終下不了口,前不久,星巴克宣布:到2018年將關閉旗下所有379家Teavana(茶瓦納)門店,其中大部分將于明年春天關閉,星巴克進軍茶飲業的計劃從某種意義上已經宣告失敗。
街頭巷尾茶飲店密集度高 高利潤率使其成為資本關注新風口
杭州的茶飲到底有多火爆呢?記者分兩路進行調查,分別是中山北路和體育場路路口以及平海路和延安路路口,前者目前有不同品牌的茶飲店8家,后者有6家。在兩條路短短300米的距離內,這個密集度不低。
姚女士是一位80后,曾在房地產行業工作了6年,也有了一些小積蓄。今年她準備轉變自己的職業方向,往創業道路發展,基于自身的情況,她選擇開一家茶飲店,從4月底加盟“鹿谷製茶”,經過2個月的籌備期,上月中旬她的茶飲店在金街美地正式開業了,“一來茶飲店的投入相對沒那么大,二來現在年輕人都愛喝茶飲,我挺看好這塊市場的。”她說。
姚女士跟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家30平米左右的茶飲店總投資在30萬元左右,包括加盟費、一年的房租、裝修費和設備等支出;而飲品的客單價在20元左右,除去物料成本后平均利潤率高達70%;第一個月下來平均每天可以賣80杯左右,除去三位店員10500元的工資和水電費等支出,她能凈賺20000元左右。
“剛開始這樣已經很滿意了,下半年做得好的話估計到年底就可以收回投資成本。”姚女士說,她的店面位置在大學和小區附近,由于暑假學生都放假了,生意稍微差了些,“而且才第一個月,也沒有開通外賣服務,以后等客戶基數大了,生意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姚女士加盟的“鹿谷製茶”是去年年底成立的茶飲品牌,隸屬于杭州摩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從2009年創立初到現在有8年的時間,旗下還有傳世骨頭飯、小胖吉、謝蟹濃等多個餐飲品牌。而對于去年突然向茶飲市場進軍的舉動,公司項目負責人潘先生表示,“因為老板看好茶飲市場的前景,而且鑒于前期老板在臺灣考察茶飲很受鼓舞,所以就決定做‘鹿谷製茶’這個茶飲品牌了。”據了解,該品牌不到1年的時間已在全國招募700多家加盟店,目前在營業的加盟店就有近300家。其中,加盟商以30歲左右的年輕人居多,“一來他們工作了幾年手上都有點積蓄,二來茶飲行業比較受年輕人歡迎,而且相對來說投資回報率較高、風險較小,但也有一定的存活率,比如我們的開店存活率在80%左右。” 潘先生說,茶飲的利潤雖高,但是想把單店營業額做高并不容易,和產品、選址、門面形象、運營等因素都有關系。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資本的推動下,新式茶飲品牌迅速擴張。2016年7月,因味茶獲得劉強東5億元A輪融資;8月,喜茶獲得IDG資本和天使投資人何伯權超過1億元投資;在2017年4月,一點點奶茶的臺灣總部五十嵐企業與香港美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合資成立一點點(集團)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美亞投資斥資1億美金,根據規劃,新公司開發新品牌,實現布局多品牌戰略,為其資產上市做準備。毫無疑問,新式茶飲現已成為了資本關注的“新風口”。
根據中國食品協會提供的數據,茶飲行業從2011年開始進入高速增長期,到2016年的增幅超過了15%,新開門店達到了12000家。
杭州茶飲店競爭激烈 新一輪洗牌的背后是消費升級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杭州的茶飲業態在不斷變化中。“過去叫奶茶店,奶茶的香濃甜美很受大家歡迎;現在叫茶飲店,更多是突出好的茶,還有現在流行的奶蓋和水果系列茶,奶茶已經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了。”曉麟奶茶的創始人張璘麟介紹,隨著顧客消費觀念和習慣的改變,茶飲市場整體提升了很多:從以粉末沖調,不含奶也不含茶的“粉末時代”;到茶末和茶渣做基底茶、有鮮奶出現的“街頭時代”;再到用專業設備精萃上等茶葉、配以奶蓋/水果、裝修舒適的“新中式茶飲”時代。
除了茶飲品類的改變,杭州市面上的茶飲品牌也在不斷地洗牌和更替。據張璘麟介紹,從1995年起的八方緣、天堂鳥、123等奶茶品牌的流行,到中期奶茶博士、茶桔梗、蜜菓、黑瀧堂、都可coco等奶茶品牌,品牌的更替是茶飲行業的常態。有趣的是,記者了解到奶茶博士、茶桔便、蜜菓、甘茶度等曾經一度風靡杭城的奶茶檔口店,竟是出自同一家公司旗下的茶飲品牌,而且在歷經一輪洗牌后,雖在杭州市場漸漸沒了以往的聲響,卻仍以加盟的方式向全國鋪撒網點。
昨天下午3點,記者來到平海路與吳山路的交叉口一帶,這里開著一點點、黑瀧堂、都可COCO、茶桔梗、泰芒了5家茶飲店,前后相差不過50米,一點點的顧客最多。其中,一點點、茶桔梗和泰芒了這三家茶飲店彼此相鄰,但是茶桔梗和泰芒了沒什么人氣,而一點點店門前排了10多位顧客。
“杭州商圈集中,茶飲間的競爭很激烈,而且大家都認品牌,沒兩把‘刷子’立足不了。”一位茶飲行業人士曾對記者表示,茶飲行業雖然利潤可觀,但是想在杭州市場站穩腳跟并不容易。
即使競爭環境激烈,但仍有不同的資本紛紛擠進茶飲行業。這與網紅茶飲“一點點”、“喜茶”等頭部品牌的帶動有很大關系。
提到“一點點”、“喜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排隊”。拋開產品本身,從消費心理角度出發,排隊確實是一門百試百靈的生意經。“排隊的行為是一種從眾心理,尤其是中國人,看到別人都排隊,我要不去買就虧大了。”浙江外國語學院心理學副教授賈新明表示,除了消費者的從眾心理,這些網紅茶飲火爆的原因還源于顧客的“面子消費”,“喜茶未必有多好,但這個品牌塑造了一種高大上的感覺,似乎喝喜茶,自己就擺脫了‘香飄飄’的那個階級,生活變得小資又時尚。”
但深耕茶飲市場,茶飲爆紅的背后是消費升級的結果。從剛開始價格兩三元一杯的奶茶到現如今客單價12元甚至20元左右的茶飲,消費者似乎對茶飲的價格并不敏感。“今天的消費者已經開始追求品質,不再貪圖便宜。”賈新明表示,消費者對高品質的要求是喜茶這類中高端茶飲品牌打開杭州市場的鑰匙。
除了高品質的產品,茶飲店的休閑功能和社交屬性也是消費升級的風向標。杭州不少茶飲店已從15-20㎡的街邊小店,擴大到 50-100㎡、帶有堂食功能的店面,裝修簡約、時尚的茶飲店成了聚會、掃街等休閑娛樂中的一個環節。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湖濱銀泰in77中喜茶黑金店,店內裝修采用“高大上”的黑白格調,簡單、摩登風十足。即使在工作日下午,人氣依然很高,有的顧客提著大袋小袋在此歇腳,在喝茶飲之余,還不時地拍照、玩手機。
資本青睞這杯“茶” 可它真有那么“好喝”嗎?
而茶飲為了能夠在這片紅海中浮上水面,使出了渾身解數。消費升級固然是其中一點,人們認為目前茶飲的模式更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與品位,消費量增長導致資本介入,資本介入導致諸多茶飲品牌的擴張,茶飲品牌的擴張導致消費者的再度增加,這個“生態鏈”是無法打破的。除了資本,茶飲利用更多的其實是“互聯網”這張王牌。喜茶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特點,利用店門口排起的長隊,形成一種如當年小米的饑餓營銷,迅速在網上得到極大程度的影響,雖然已經被證實是喜茶花錢雇人排隊,但已經無關緊要,因為他們的品牌關注度以及行業影響力已經足夠大了。而喜茶的這個現象并不是特例,諸多品牌茶飲也都開始了行動,資金的一大部分被用來作為宣傳推廣,最終會導致這個市場更加的混亂。
但茶飲市場面臨的問題不僅僅如此。記者分析了多家茶飲店的菜單,發現許多飲品都是重復的。為了探究口味,記者隨機從兩家茶飲店中購買了一款“抹茶紅豆”的飲品,在品嘗之后發現,非專業人士幾乎很難去區分兩者的差別,這也正是茶飲行業正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產品同質化,容易被模仿。
茶飲的火爆,健康一直是他們訴求的標簽之一,那么喝茶飲一定健康嗎?其實不然,市一醫院的楊任華主任表示,純茶由于含有的茶多酚等營養物質,使其具有抗氧化、抗癌等功效。但茶飲往往會添加,由于添加了其他含有化學成分的物質,即使是喜茶售賣的純茶,都帶有甜味。而其他物質難免會使其營養程度大打折扣,如果是添加了奶精、阿斯巴甜等物質,反而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茶飲業一直處在紅海, 如何玩轉這杯“茶”成小老板新課題
前有茶飲“老大哥們”黑瀧堂、COCO、曉麟等品牌還未退場,后有喜茶、一點點、因味茶等“人氣小生”蜂擁而上,“張阿姨奶茶”的創始人張卅丹表示,“茶飲行業現在的產品結構已經穩定了,怎么深耕市場是大家以后研究的方向。”面對早已是一片紅海的茶飲市場,杭州各大品牌也在新一輪洗牌中尋找各自的出路。
作為主攻本地市場的“曉麟奶茶”,屬于傳統保守型。這個創始于1998年的杭州本土品牌,從鼎盛時期的88家門店到目前的24家門店,近20年來一直處于穩健的經營狀態,據“曉麟奶茶”的創始人張璘麟介紹,曉麟奶茶往“老字號”方向走,不求數量求穩定,“為了保證品牌質量,‘曉麟’所有的門店堅持直營,近兩年來雖然發展慢,但是很穩,主要以老顧客為主,產品也跟得上市場的變化。”
而同時身為杭州本土品牌的“張阿姨奶茶”就屬于向外發展型。其創始人張卅丹將旗下的鮮果茶飲品牌“阿姨很芒”依靠連鎖加盟戰略,打入杭州之外的二三線城市,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外面一些二三線城市的茶飲店沒有我們這樣的規模和團隊優勢,對茶飲市場的理解也不是很成熟,相對來說比較好做。”同時,張卅丹還表示,包括茶桔梗在內的很多杭州茶飲品牌,依靠穩定的產品結構、背后的團隊優勢、到位的市場分析和存活率較高的連鎖加盟形式,都在外地市場得到了不錯的發展。
新晉品牌“鹿谷製茶”也屬于向外發展型,但與其他向外發展的杭州茶飲品牌有所不同,這個成立于去年年底的新生品牌走的是中高端路線。“我們更注重消費體驗,加盟商中有超過一半的門店在30-50平方米大小,讓顧客有地方坐坐、感受我們的品牌文化,門店臺灣古早味式的裝修風格、符合大眾口味的產品、獨特的茶杯包裝和具有辨識度的logo,這些附加值在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公司項目負責人潘先生說,鹿谷製茶的目標是向星巴克看齊。
番外:傳統茶商怎么看茶飲?
在采訪過程中,許多茶飲商家都表示純茶是茶飲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品牌作為載體向外輸出,比如當年咖啡以星巴克等品牌打開中國市場一樣。但茶飲真的能代表中國的茶文化嗎?傳統茶商又是怎么看這類飲品呢?
杭州頂峰茶葉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胡飛認為,茶飲市場如今能這么火爆與互聯網的發展密不可分。諸如喜茶之類的品牌很好地利用了互聯網的平臺將自己的品牌打造得更加年輕與時尚,與傳統茶文化“莊重”、“嚴肅”的印象正好相反。而此次茶飲市場火爆,也讓他們進行了反思,如何改善茶品結構使更多的年輕人愿意接受傳統茶業,并適應市場的成為了重中之重。
同時,胡飛也相當期待新式茶飲的后續發展。他表示例如喜茶、因味茶等新式茶飲的發展以及他們對于純茶的重視,能讓更多的消費者接觸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甚至愛上茶文化,這對于傳統茶業是有利的。當然他覺得這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來沉淀,但總的來說他是較為看好和認可新式茶飲的發展前景的。
每日商報(ID:hzmrsb)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全網奶茶加盟品牌關注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