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浙江才知道的事
【浙江】
〇浙江是中國最小的省份之一。
〇浙江最普通的家庭也有存款。
〇不要小瞧路邊買菜的大爺大媽,家里說不定好幾輛小車呢!
〇在浙江,不起眼的保潔阿姨和劃船大爺,很可能是家里幾套房的拆遷戶。
〇浙江幾乎每年都會經歷臺風,而且威力不可小覷。這里的人都習以為常。
〇一到吃楊梅季節就開始下梅雨。每年梅雨季節,都可以下一個月的雨。
〇浙江的冬天溫度是零下,還吹風,是真冷。
〇原來下雨這件事是可以包月的,出生在北方的我,來浙江的第一年被雨水量驚呆了。
〇浙江的冬天特別冷,會下雪。
〇浙江天黑得特別早,天亮的也特別早,夏天6.30就天黑了,早上4.30就天亮了。浙江人,夜生活很少,都早早地睡覺了。
〇浙江人大都很勤快,尤其是老人,一邊收著房租,一邊種地,還一邊掙外快,很少看到本地老人家打麻將。
〇浙江的水養人,在浙江呆久了,皮膚會變白哦。
〇浙江人愛錢愛到見縫插針,又不以貌取人。
〇浙江的工資應該算高的吧!只要你技術,只要你勤快,不管學歷高低,工資過萬多的是,只是上班時間是真的長。
〇“公務員是宇宙盡頭”這句話在浙江不適用。
〇浙江人很重視教育!浙江人考浙江的大學非常難考。
〇浙江大學是浙江唯一一個211和985大學。
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浙江高考有2次。
〇浙江的醫療環境和醫保條件也是全國最好的。
〇浙江人特別喜歡學醫,高考報志愿的時候 ,醫學專業分數永遠高得離譜。
〇大多數浙江人普通話不錯,但是r和l不分,不少人平翹舌也分不太清楚。
〇浙江做生意的,契約與誠信確實是最重要的,這是共識。
〇任何事情前面都反復確認好各種情況,那么即便是發生最壞情況也有預備方案了,就是俗話說得“丑話說前頭”。
〇浙江人交朋友這點來說會比較含蓄不會像有些地方剛見面就自來熟搞得跟上輩子就認識樣。
〇別的省,農村人羨慕城里人。浙江省,城里人羨慕農村人。
〇在浙江好吃懶做是會被人釘在恥辱柱上的 ,真的普遍的人都很勤奮 ,腦子里都會有生意經在。
〇別的地方五十歲退休開始享福了,浙江五十歲沒事做開始創業了。
〇不羞于談錢,才能做錢的主人。
〇浙江在男女平等方面領先全國。
〇浙江人內熱外冷,感知上并不會讓人覺得很熱情,除非做了朋友。
〇寧可睡地板,也要當老板。浙江人普遍會做生意,智商情商都不低。
〇并不是所有浙江人都很有錢。
〇在浙江這種地方,家里沒個千把萬,誰愿意坐辦公室里老老實實地上班。
〇浙江人特別勤勞,小時候在嘉興讀書的時候,整個周邊做生意的不到七點就起床,全年休息加起來不超過一周,而且他們特別注重子女教育培養。
〇浙江人絕大多數都不會說浙南浙北什么之分。
〇浙江人的特點不打擾別人,比較慢熟。
〇浙江真的超棒的!紹興的魯迅故,杭州的西湖靈隱寺 寧波東泉湖.......真的都很美!曾經去靈隱寺的時候下起了雨,在寺廟的屋檐下等雨停也是一種享受,不知道為什么當時就狠狠地被治愈了!還有坐在紹興東湖的小船上,感受著時間的推移.......浙江人真的太幸福了!生在浙江真的太幸福了!
〇浙江做過全國首富的宗慶厚,馬云,鐘睒睒。從二富到100富的更是一大堆。民間企業家多不勝數。很多跑全國的貨車司機都說浙江的治安最好。我們去政府部門辦事,窗口都是服務型的態度。很多事他們都想著辦法幫我們解決了。
〇白天灰頭土臉,晚上人模人樣出去搓麻將。
〇錢塘江是浙江省內最大的河流,浙江的名字因江流曲折而得名。
〇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
〇浙江經濟水平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而且農村經濟發展很好,很多農民的收入都超過了市民。
〇浙江出了很多互聯網名人,如阿里巴巴馬云、華為任正非、網易丁磊、盛大陳天橋、聯想楊元慶、英偉達黃仁勛、臺積電張忠謀、大疆汪滔等等。
〇浙江方言的分布情況較為復雜,境內存在吳語(包括徽語)、閩語、客家語、官話、蠻話、贛語等不同的漢語方言。其中吳語是浙江的主體方言。
〇浙江也是個“散裝浙江”,各個縣、區經濟都不落下風,浙江人說起老家,往往會精確到某一縣、某一區;有些縣,甚至比所在地級市歷史更悠久。
〇浙江的古鎮并不都是像烏鎮這樣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樣子,也有像廿八都古鎮一樣的山環水繞和像定海古城一樣的沿海古鎮。
〇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0%以上,平地僅占20%左右,河流和湖泊占5%左右 ,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〇浙江物產豐富,綠茶產量占中國第一,蠶繭產量占中國第二,綢緞出口量為中國30%,柑桔產量中國第三,毛竹產量中國第一。
〇嘉興是產糧大戶,湖州是產魚大戶,被人戲稱為“種田嘉”和“養魚湖”,撐起了浙江“魚米之鄉”的門面。
〇浙江人真是越有越勤勞,家產輕輕松松上百萬,但還是不見誰停下來。
〇從來沒見過老人能把家里收拾的那么干凈。
〇浙江是我國有名的美食之都,也是八大菜系中浙菜的發源地。浙菜的口味以咸,鮮,甜,香,糯為主體系。
〇浙江的粽子是吃咸的。
〇浙江本地人不太愛吃豬肉,每次都只買一丟丟,還習慣讓賣肉的切好。
〇浙江人早餐都會搭配祖名豆奶,從小喝到大。
〇金華有酥餅,衢州有三頭一掌,龍游小辣椒,奉化水蜜桃,余姚慈溪楊梅,蕭山羅卜干,榶棲枇杷……
〇浙江人吃什么都離不開醬油。
〇浙江人很多喜歡喝黃酒。
〇浙江人炒青菜大概率只放鹽。
〇本地人是真的喜歡海鮮 ,血蛤是真的鮮啊,只是我真的吃不來。
〇喜歡吃海鮮,而且基本都是白水煮。
〇浙江的臭莧菜梗,是真臭,一口可以讓我一天吃不下飯。
〇浙江人喜歡在清明前后曬干筍和鹽腌筍尖。一到吃竹筍季節,本地人都會防著外地人,害怕他們去偷挖竹筍。
〇浙江除了龍游發糕,還有“三頭一掌”,魚頭、鴨頭、兔頭和鴨掌!
〇“長鼻王”是浙江人獨有的零食。
〇浙江小吃“炸響鈴”外酥里嫩,名副其實。
〇我們說個子矮,他們說個子短。
〇浙江嫁女兒好比娶媳婦,陪嫁高。
〇路邊經常能看見小便的男女。
〇浙江打工的,云,貴,川,湘,徽人多。
〇浙江織里產童裝,平湖產羽絨服,溫州產皮鞋,西塘產紐扣,桐鄉產羊毛衫。
〇路上80歲的大爺大媽們,騎三輪車的特別多。
〇申通快遞、圓通快遞、中通快遞、百世快遞、韻達快遞,全都發家于浙江,創始人都是浙江桐廬人。
〇路邊買菜的老阿姨,荷包比我都充足。
〇浙江的基本工資都比較高,雖然高不過上海,但比其它很多地方都要好。
〇浙江的女生酷愛開車,是女司機占比最高的省份!
〇浙江的女人是真溫柔,讓外地女人自愧不如。
〇浙江的上門女婿和外地媳婦可真多!
〇浙江的上門女婿真多,而且還不用干活。
〇不到萬不得已,浙江人不會娶外地兒媳婦。
〇浙江人嫁女兒陪嫁多得嚇人。
〇浙江藏富于民,民富排名中常年霸榜第一。
〇浙江人勤勞務實而且聰明能干肯吃苦。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奮斗的浙江人。
〇浙江人很迷信,特別相信風水。
〇浙江人膽大,什么生意都敢做。
〇浙江人最不安于現狀,特別能吃苦,過不慣安逸的生活。
〇浙江的美女很多。女生身高普遍在一米六左右,屬于中上水平。
〇浙江人很勤快,越有越勤勞,五六十歲也不會停下來享受。
〇在浙江上班的外地人 貴州人 安徽人最多。
〇浙江過小年,都會給家里來一個大掃除。
〇浙江的男女老少“喜歡隨意在路上小便”。路邊隨處都能看到小便的男人。
〇浙江的房價真的很高,外地人想在浙江安家很難。
〇“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浙江真的很美。
〇浙江的方言種類很多,僅僅義烏就有十八腔。浙江的方言很難聽懂。
〇浙江人基本都做生意,特別愛折騰,從不給別人打工。
〇浙江人平時看著不近人情,但是對外時他們是非常團結的。
〇浙江十二大景點:西湖,千島湖,烏鎮,雁蕩山,普陀山,天臺山,仙都,橫店影視城,魯迅故居-沈園,溪口-雪竇山,莫干山,江郎山-廿八都!
〇浙江是一個敢理直氣壯說自己是農村來的也不覺得丟人的地方。
〇房價感人但又都買得起。
〇浙江地少人多,資源匱乏,全靠祖上辛勤勞動,才有現在的條件。
〇浙江可以一個月內體驗四季,溫度忽高忽低,一會兒穿短袖一會兒棉襖。
〇有一種速度叫浙江速度,還不需要外省的捐贈。
〇浙江好多輕工業的老板真的是一個比一個低調。
〇浙江的富裕跟浙江人民的勤勞,能吃苦是分不開的。
〇浙江人大部分比較會吃苦是真的,也沒什么好炫耀。因為比自己有錢的太多了,能開豪車也能開破車,豪車也拉貨。
〇永遠不要通過一個人的穿著和交通方式來判斷對方是不是有錢,至少浙江是這樣的。有些人看著穿著很講究,開的車也很好,但其實家里就那樣;有些人看著穿條泛黃的白t,騎著破舊電瓶車,其實人家已經發家致富了,家里豪華地盤幾套別墅,年收入可能千萬了。
〇總得來說就是地理位置太好加上一群不怕苦敢于拼的人造就了如今繁華的大浙江。
〇浙江人很排外,看不起外地人。
〇浙江人不娶外地女人,除非實在找不上來。
〇浙江的上門女婿特別多。是全國上門女婿最多的省份!想做上門女婿的可以去找浙江女孩,那邊上門女婿多,而且還不用干活。
〇除了家門口,都是遠嫁。
〇浙江嫁女兒比娶媳婦花錢多,因為陪嫁多。
〇浙江是中國最富有的省份,這里沒有貧困縣,也沒有貧困鎮。
〇浙江人的家庭一般都很富裕。基本沒有窮人,就連不起眼的保潔阿姨都有可能有好幾套房。
〇肯吃苦是刻在浙江人DNA里的基因,我不是歌頌這種品質,但是一直很佩服浙江人能在七山二水一分地的條件下發展的這么好。
〇浙江人很勤快,只要能動就不會閑著。
〇浙江人很努力,上至80歲,只要能動,都在想辦法掙錢。
〇浙江人很勤勞,浙江人富裕主要原因就是勤勞肯干,敢闖敢拼,只要能干得動都還在干,不存在退休了就不干活賺錢的。
〇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到了浙江才知道老板是拼出來的,不是擺架子的。
〇很多來浙江打過工的就不想去廣東了,浙江打工能存下錢,廣東打工很多是月光族,因為廣東是民以食為天,浙江晚上十一點都沒什么人走動了。
〇浙江省任何一條高速,只要浙江境內高速上拖車,不收費。
〇浙江的廠大部分是計件,多勞多得,所以懶漢很難混。
〇員工開小車上班的很多!
〇浙江鞋廠多,努力干,一個月可以拿1-2萬!
〇鞋廠老板很少給工人買社保!
〇蕭山人不承認自己是杭州人,義烏人不承認自己是金華人,海寧人不承認自己是嘉興人,諸暨人不承認自己是紹興人,慈溪人不承認自己是寧波人。
〇在杭州人眼里,溫州寧波人有錢;在溫州人眼里,杭州寧波人有錢;在寧波人眼里,杭州溫州人有錢。
〇浙江是全國方言最多的省份之一,方言種類超過80種,其中義烏一個縣就有十八腔。
〇來到浙江我才知道,魯迅的弟弟周建人曾擔任過浙江的省長。
〇浙江人頓頓離不開醬油,就連喝豆漿都要倒醬油。
〇浙江口味普遍偏淡,吃不慣重口味的。
〇浙江人都喜歡喝黃酒。
〇浙江人飲食清淡,衢州人就喜歡吃辣。
〇浙江千島湖是浙江最大的湖,但它其實是個水庫,真正的名字叫新安江水庫,它是農夫山泉最主要的水源地。
〇浙江是中國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雖然地處南方,但浙江的山地占據了省內面積的70%,超過3000 個海島,中國第一。
〇浙江是藏富于民的省份,而且這種“富”是有傳統的,浙江沒有貧困縣也沒有貧困鎮,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連續34年全國第一了。
〇浙江人的語言組成以“吳語”為主,超過98%的人說吳語,但因為浙江多山地丘陵,因為地形的阻隔,吳語變得十分復雜,由此溫州話被稱為魔鬼語言,就是因為復雜,溫州話曾經被當成過軍事密碼。
〇浙江多老板不是吹牛的,平均每11個浙江人就有一個是老板。
〇浙江人并不是都不吃辣,衢州的辣不輸云貴川。
〇浙江真的是一座江,也就是錢塘江,古代人們叫它浙江,又稱為之江。現在之江也是杭州的一處地名。
〇浙江的海岸線并不算很長,但卻是擁有海島最多的省份,有著超過3000座島嶼,其中一半左右都在舟山。
〇長鼻王被網友戲稱為只有浙江孩子才吃過的零食,據說外省人吃過的很少。不過這東西似乎全國都有賣。
18、快遞界的四通一達全部發源于浙江,創始人都是浙江杭州人,不得不說杭州確實引領著電商物流的發展潮流。
〇快遞界的四通一達(申通快遞、圓通快遞、中通快遞、百世快遞、韻達快遞),全都發家于浙江,創始人都是浙江桐廬人,相愛相殺幾十年。
〇外省人極易容易讀錯的浙江地名:臺(tāi)州/天臺(tāi)、麗(lí)水、處(chu3)州、樂(yuè)清、鄞(yín)州(縣)、嵊(shèng)州(縣)/嵊(shèng)泗。
〇所有以“垟”(yáng)為地名的地方都在浙江。
〇“浙江”真的是一條江河,因為錢塘江在古代的名字就是浙江,也叫折江、之江。
〇浙江是中國島嶼最多的省。原有島嶼(500平方米以上)3061個,占全國島嶼數量6536個的將近一半。現在有些被海填了,但是依然超過3000個。
【溫州】〇浙江溫州真的有個江南皮革廠,老板也是黃鶴,但老板和小姨子沒有愛情故事,江南皮革廠也不是做皮鞋的,而是做皮革原料的,皮革廠也沒有拿皮包抵押員工工資,這都是小商販亂說的。
〇溫州鞋廠防火意識越來越強,因為經常出意外!
〇溫州本地人,都不做鞋!
〇溫州的鞋,走遍全世界!
〇溫州鞋廠老板去年“跑路”的最多!
〇溫州鞋廠少婦最多,沒少女!50多歲的工人多!
〇溫州鞋廠很多工作搭檔,變夫妻!溫州很多夫妻搭檔,變陌路!
〇溫州的鞋廠特別多,年年都在招工。一年四季都缺人,一年四季都在招工,人口流動性很大。
〇溫州鞋廠的工人沒有保底,沒有社保,基本都是臨時工。
〇溫州的工資今年最低!生意最慘淡!
〇溫州的租房最貴,外地人口最密集!
〇溫州鞋廠上班最自由,從來不用寫請假條!從來沒寫過辭職信!
〇溫州鞋廠一年四季都招工!缺人!
〇溫州鞋廠每天上班15個小時,每月上30天班,人家搶著干!
〇溫州鞋廠的人就怕沒事干,越干越起勁!
〇溫州鞋廠的人最不怕累!
〇溫州鞋廠哪里人都有,唯獨沒上海和北京的!
〇溫州鞋廠的工人一個月可能要做5家廠!
〇溫州鞋廠的工人大部分沒有保底工資,都是臨時工!很容易失業,但是找工作,非常容易!
〇溫州鞋廠的人吃完就干,沒有休息時間!
〇溫州的鞋廠老板經常跑路,“已經火遍半個中國了。
〇溫州本地人結婚,紅包都是1000起步的。
〇在溫州娶老婆,你給她100萬彩禮,她可能會還你200萬。
〇溫州上門女婿最多!
〇溫州嫁女兒陪嫁很豪爽,美女也特別多!
〇釣魚島的日語發音就是溫州的本地話發音。
〇溫州的方言每個村的都不一樣,大家都會有點口音和區別。
〇去了溫州才知道,十幾塊錢的皮鞋進入了商場能翻十幾倍。
〇溫州的三大產業是服裝、鞋子、眼鏡。
〇沒文化的打工人,想自由,不怕吃苦的,來溫州!
〇溫州本地人最有錢,房租都吃不完!
〇溫州本地人,越有錢越勤勞,非常肯干!
〇溫州人喜歡喝黃酒,家家自己做!
〇溫州人喜歡吃海鮮,不熟的也敢吃!
〇溫州楊梅多,一到吃楊梅的季節,喜歡下雨!
〇淡季的時候,工人都喜歡去山上摘楊梅,出意外的也有!
〇溫州人每餐吃飯最少八個菜,堪比過年!
〇溫州的人,最喜歡做生意,最會經商!
〇溫州工資低的也就四千多!
〇溫州本地的老太太,喜歡燙頭發。
〇溫州的房價很貴,打工人買不起!
〇溫州路邊很多人,邊走邊吃早餐!
〇溫州的快餐生意最好做!
〇溫州的夜市不熱鬧了!不讓擺攤兒了!
〇溫州本地人一般都不會邀請親戚來家里玩。
〇溫州人不說吃飯了嗎,而是說飯吃了嗎,不說關一下門,而是說門關一下。
〇溫州的飛機場和火車站都是民間集資建造的!
〇來到浙江溫州,才知道有啟蒙酒。
〇浙江溫州的路邊敲混沌,真材實料看得到,十二元一碗,便宜又實惠!
〇溫州人喜歡將醬油和醋倒在一起吃!
〇溫州的老板是真的很精明 ,很會做生意,被稱為東方的猶太人是名不虛傳。
〇溫州話真的好難懂,更難學啊。
〇溫州人愛吃醋,就差當水喝了。
〇“我是溫州人”=“我是鹿城區人”。溫州下轄四區兩市五縣,有些風俗習慣存在差異。如無特別說明,日常對話中出現的“溫州”一般指鹿城區,甌北來玩也會說“我要去溫州玩了”。
〇溫州人獨愛醬油醋。所謂醬油醋,就是醬油和醋倒在一起,一般是一比二,講究的還會根據口味放一點白糖或味精或料酒或胡椒粉。
溫州人好吃海鮮,蝦、蟹都以清蒸為主,突出一個鮮字,調味于是就交給醬油醋了。除了海鮮,冷盤、熟食(魚餅、燒鵝、酥排骨……)也都可以蘸醬油醋。吃火鍋也不用什么50多種蘸醬,一份醬油醋足以。
〇杏仁腐跟杏仁豆腐不是一種東西。杏仁腐不用杏仁熬制,用的是瓊脂(石花、寒天),口感相較一般的杏仁豆腐、木蓮豆腐等要硬一些,最后切成菱形薄片,再加入水果罐頭食用。
〇溫州的魚丸(魚圓)獨樹一幟。而且吃的時候一定放胡椒粉。福州那種類似撒尿牛丸、里頭包著肉餡的魚丸,溫州叫七星丸。那種軟軟的、有點像豆腐的魚丸,溫州叫白丸。而溫州的魚丸,比較類似吃火鍋時的魚滑——形狀大小都不怎么規則,并非圓形的丸子狀。
〇溫州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出于溫州白象塔,如今在溫州博物館展出。中國唯一傳承至今的木活字印刷術,保存于溫州瑞安平陽坑鎮東源村。
〇蛟翔巷的溫州話念法非常詭異。其實原名是校場巷。朔門的原名是雙門。
〇溫州人七夕吃麻巧,又稱巧食。橢圓形薄片,面粉烘烤而成,上撒芝麻,故稱麻巧。除了麻巧以外,稻桿繩(甜麻花)、芙蓉糖(沙琪瑪)、枇杷梗(江米條)、椒鹽糕等都很好吃。
〇溫州是南戲的發源地,亦即中國戲曲的發源地。市區有個南戲博物館,展覽一般,不過時常會有永嘉昆劇團或溫州甌劇團來演出。南戲博物館隔壁就是朱自清故居。
〇「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南宋趙構來住過江心寺,然后江心寺上那個對聯據說以前中考考過注音,難道千千萬的考生。念yún zhāo cháo,zhāo zhāocháo,zhāo cháo zhāo sàn;cháo cháng zhǎng,cháng cháng zhǎng,chángzhǎng cháng xiāo。
〇溫州話被網友稱為“惡魔之語”、宇宙級方言、最難聽懂方言排行榜第一,比如“嘻哈那豬”的意思是“想喝奶茶。”
〇溫州話里的“饅頭”指的是有餡兒的包子,而“實心包”指的才是真正的饅頭;溫州話里的“蠶豆”其實是豌豆,而“槐豆”才是蠶豆。常常在自我凌亂中不知道該跟早餐店的阿姨說“包子”還是“饅頭”,所以常常都是說:阿姨,請給我一個不要餡兒的。
〇許多上歲數的溫州人打招呼的方式是“你飯吃罷阿未”(翻譯:你吃飯了嗎)多么質樸的關系與問候呀!
〇溫州是中國第130個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然而溫州市區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沒有(永昌堡、曹灣山遺址、澤雅四連碓、國安寺塔都不屬于傳統理解上的市區)。這在漢族地區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里應該是絕無僅有的。
〇溫州地位最高的佛教寺廟是江心寺。不過由于坐船過江比較麻煩,所以香火最旺的是妙果寺。
〇妙果寺有個豬頭鐘,原來不叫這個名。實際上,這口鐘古名「濟陀鐘」。1910年前后生人所操溫州話,「陀」和「頭」、「羅」和「流」尚不同音,之后才逐漸合并,于是「濟陀鐘」就變成「 豬頭鐘」了。
〇說到豆奶,大約第一反應都是紅色/紫色軟塑料袋包裝的那種,菜場5毛一袋的那個。80、90后的溫州人可能都還記得均瑤牛奶。其實還有一個很有名的乳制品——熊貓煉乳。一鳴奶吧最受現在孩子歡迎,卻想念那個家門口奶箱送的一鳴甜奶。
〇金黃色指的不是金色或亮黃色,而是橙色。也許金黃色是屬于溫州的專屬顏色,很多別的區域的人都不知道哦!
〇溫州拌面是豆芽菜+大蒜醋的組合。全國各地拌面風格不同,用麻醬、花生醬、沙茶醬、醬油、炸醬等各不相同。習慣了溫州拌面的淘淘,真是有些不習慣沙縣小吃的花生醬拌面。
〇正式的酒席上,主食是第一個上的。通常酒席上都是4個或8個冷盤,提前擺好。等人來齊后開始上主食,期間會有魚等硬菜,最后會上甜品和水果。
【義烏】〇去了義烏才知道,衣服可以一塊錢一件。
〇去了義烏才知道,沒有人能空著手走出義烏。
〇去了義烏才知道,義烏沒有的東西,全球都沒有。
〇去了義烏才知道,只有批發便宜,單買其實挺貴的。
〇義烏國際商貿城超級大,一年都逛不完。
〇義烏其實也是一個小地方,很多東西大部分城市都有,并且小商品市場供貨量大,如果想用低價買些小東西,老板不一定會賣,許多時候來玩只能走走路,但是生活節奏舒服。
〇去了義烏才知道,義烏人都聰明,有句話說:能睡地板,能當老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〇義烏號稱是“銀河系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每天有數以萬噸的貨物發往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〇義烏是批發各種小物件小商品的地方。
〇義烏的特產是一罐罐紅糖,麻花。
【杭州】〇去了杭州才知道,62是罵人的。
〇浙江杭州的攝像頭是全國最多的,但是很多都是測試用的。
〇在浙江杭州,司機會非常有禮貌的禮讓行人!
〇浙江杭州是網文圣地之一,《全職高手》和《盜墓筆記》的作者都是杭州人。
〇七夕節當天,杭州的K155公交車會變成KISS公交車!
〇浙江杭州的地鐵比別的城市貴一點。
〇杭州的路上車輛禮讓行人仿佛已經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行為。
〇杭州政府的辦事效率特別高,很多事情直接在手機上就可以操作辦理。
〇在其他地方都是以地鐵區分板塊。在杭州是以新城區分板塊,比如:城東新城,丁蘭智慧城,錢江智慧城,艮北新城,望江新城。
〇杭州的小區名字都很非主流+瑪麗蘇,如倉溢東苑、西溪蝶園、昆侖府,伊甸山莊等等。
〇受到阿里巴巴的影響, 電商在杭州非常盛行,全城也早已實現無現金支付,出門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所有花錢的地方。
〇杭州灣跨海大橋到了晚上,護欄顏色呈現紅橙黃綠青藍紫,好像一條彩虹帶。
〇杭州人很多祖籍都是紹興的。
〇杭州的市花是桂花,當地對桂花開花很看重,甚至會專門進行報道。
〇杭州的靈隱寺非常有名。
〇杭州有一個公交車站,叫做:立馬回頭。有人調侃,因為前面就是靈隱寺,再不回頭就回不去了。
〇杭州有很多隱形的土豪。
〇理發不去杭州,因為杭州理發不是一般的貴。
〇杭州小籠包的真正發源地是嵊州,最好吃的是知味觀的。
〇杭州本地人特別喜歡吃腌莧菜梗。
〇杭州片兒川,面條筋道,澆頭由冬筍,雪菜,瘦肉制成。物美價廉,是杭州百姓最愛的面食。
〇杭州貓耳朵、溫州魚丸、寧波湯圓、嘉興鮮肉粽也是不可錯過的美味。
〇芭比饅頭是浙江杭州的美食。
〇東坡扣肉是浙江杭州的一道名菜,酥而不爛,油而不膩!真的很好吃,大家可以嘗嘗。
〇西湖是杭州的市中心,周邊的房子也是杭州最貴的地方。杭州本地人買房喜歡挨著西湖,不喜歡錢塘江。他們認為錢塘江不太吉利。
〇杭州西湖邊的樹上有不怕人的小松鼠,特別可愛。
〇杭州西湖,是我國第一個免費開放的5A景區。在古代也曾被叫過為錢塘湖。
〇西湖也被稱為“西子湖”,西子就是西施,但是西湖的名字和西施并無關聯,而是因為西湖在杭州城的西面,所以叫西湖,最早可以追朔到隋朝。另外西湖還有過很多曾用名,例如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西陵湖、錢塘湖......
〇想感受老杭州的魅力可以去饅頭山社區,老杭州的味道很濃。
〇杭州最出名的寺廟當屬靈隱寺,但實際上老杭州人更喜歡去距離靈隱寺不遠的“三天竺”也就是上天竺、中天竺和下天竺。
〇杭州古稱“武林”,但關于武林名字的由來有很多說法,其中一個說法是此名字可能來自于武林山,武林山即現在靈隱、天竺一帶群山的總稱。杭州一些地名也是來源于此,比如武林路、武林廣場、武林門等。
〇“市樹”為香樟,“市花”為桂花。
〇杭州話是故吳語的一種,是杭州歷史的活化石,僅分布于杭州市城區,南宋時期,由于北方移民急劇增加,所以融合了北方官話的韻味。
〇蔥包燴兒,名字其實和秦檜有關,來自于杭州老百姓對南宋奸臣秦檜夫婦的仇恨。當年岳飛被殺害于杭州風波亭,有一位杭州的點心師傅,用面粉搓捏成兩個象征秦檜夫妻的面人,把它們扭在一起,丟進油鍋中壓烤,以解心中之恨,并稱其為"油炸燴兒",市民爭相購買,也因此流行于全國。為了避免秦檜起疑,把“檜”改成了“燴”。"蔥包燴兒"也是同樣的寓意。
〇杭州有多次因為巨響上了熱搜,據說巨響是超音速戰斗機破音障的聲音,網友調侃說是不是白素貞要破塔而出了。
〇杭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是杭州富陽人,名叫施肩吾。
〇去靈隱寺、凈慈寺等寺廟,寺院會免費發放三柱清香,所以可以不用買香。
〇杭州也有自己的地方傳統戲曲——杭劇。
〇在杭州蕭山區,有時你會看見一個農民面孔的中年人,鉆進一輛勞斯萊斯。
〇十里瑯珰,每個出入口都連著西湖邊的景點:龍井、梅家塢、上天竺、九溪、云棲竹徑,一路風景優美,道路平坦,是杭州人家門口的天然健身步道。
〇在日語里廣州和杭州的發音是一樣的:広州(こうしゅう)杭州(こうしゅう)。
〇吳山烤禽杭州人的最愛,小只的烤雞更好吃。
〇曉麟奶茶,杭州本土很好喝的奶茶,以前只賣三塊錢一杯。
〇杭州有很多著名面館,如:奎元館、狀元館、慧娟面館、平樂面館等,年紀較大的杭州本地人一般首推百年老店奎元館。
〇鑒定老杭州人方法,是否看過《阿六頭說新聞》、《我和你說》,因為這是兩檔方言播新聞的節目,老杭州人都喜歡看。
〇日本茶道源于杭州徑山寺的徑山茶宴,據日本18世紀百科全書《類聚名物考》記載,日本僧人南浦紹明于13世紀將徑山茶禮帶回日本。
〇杭州政府辦事效率高,還推出了“最多跑一次”,很人性化。
〇杭州也有鄙視鏈,各區鄙視鏈為:蕭山>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濱江>余杭、富陽。
〇杭州有兩個出名的相親角:一個是萬松書院,一個是黃龍洞,萬松書院每周六有相親會,有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在這里為自己的兒女尋找姻緣。
〇蘇堤是蘇東坡造的,但白堤不是白居易造的。
〇杭州人也愛吃面,非常講究面的筋道,所以面一定不要煮的太軟,不能全熟,要吃起來有點硬的。面注重的是汆,片兒川、拌川都是一樣。吃面的這種習慣其實與南宋時期北方人南遷至杭州有極大關聯。
〇想去小島玩的時候可以去千島湖,風景很不錯。
〇在杭州過馬路很安全,司機都會車讓人,有時候你只是站在馬路邊上等人,司機也會停下來。
〇“西湖龍井”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說法。買龍井要分清產地,只有杭州西湖周邊原產地的茶葉叫做“西湖龍井”,其他產地的茶俗稱為“浙江龍井”。虎跑泉水泡出的新茶最為世人稱道。
〇杭州老底子面食片兒川,是杭州傳統的風味小吃,片兒川也是片兒川面的簡稱,《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五集《相逢》中出現過。南宋以來,杭州話多帶“兒”音,比如“醬鴨兒”、“小伢兒”,又因“氽”與“川”同音,菜料又皆成“片兒狀”,“片兒氽”就被叫成了“片兒川”。
〇杭幫菜中以西湖醋魚、東坡肉和龍井蝦仁最為知名,其他的經典菜品有叫化童子雞、干炸響鈴、板栗紅燒肉、木樨肉、老鴨煲、八寶豆腐、斬魚圓、砂鍋魚頭豆腐、紅燒獅子頭等。但外地人對杭幫菜評價較低,甚至本地人也說西湖醋魚不好吃,原因可能是因為街頭飯店大多做的不太正宗導致。
〇杭州最貴的酒店叫法云安縵,就在靈隱寺和永福寺附近。原先這里是一個叫“法云村”的古村落。始建于唐朝,曾經為附近茶園村民所住,酒店創始人買下這個小村子后,把整個村子改建成一間間酒店客房,并盡量保持了杭州原始村落的木頭及磚瓦結構。此處一共有47處居所,村內曲徑通幽,小石鋪路,周圍有群山有古寺,不同房型一晚在5000元—20000+元。
〇杭州有一個公交車站,叫做:立馬回頭。有人戲稱,因為前面就是靈隱寺,再不回頭就要堵車了。
〇杭州灣跨海大橋的護欄顏色。從南岸到北岸的方向依次是紅橙黃綠青藍紫,航拍就是一條彩虹帶。
〇杭州的監控探頭密度基本是全球最高的,全球十大安防監控企業三家在杭州。
〇靈隱寺后山上有一座寺廟叫“韜光寺”,同時供奉觀音、韜光祖師、何仙姑和呂洞賓
〇杭州人十有七八祖籍是紹興~
〇杭州理工科的大學居然都不缺妹子 浙工大不缺妹子,浙理工不缺妹子 浙工商不缺妹子,杭電也不缺妹子。
〇杭州目前所有地鐵站中,最深的一個是四號線上的新風站,自動扶梯上一眼望不到底。
〇北高峰雖然有個高字,但其實并不是杭州最高峰,杭州最高點是靈山洞景區后面的如意尖。
〇杭州徑山寺被譽為茶道起源地。
〇天目山路真的通到臨安天目山 莫干山路真的通到湖州德清莫干山。
〇杭州的市花是桂花,杭州人把桂花開花當作頭等大事,報紙基本都要報道。
〇杭州罵人為什么罵“十三點”? 十三點,指比較瘋七瘋八的人,杭州人和上海人使用比較多。
〇白娘子和小青講:“有緣千里來相會,需往西湖高處尋”的那個亭子就在白堤上的中山公園里的“西湖天下景”亭子。
〇新白娘子傳奇中的斷橋相會 取景地不是杭州 西湖的斷橋 是在蘇州盤門外。
〇斷橋為什么叫“斷橋”?很多游客經常會發問,斷橋并不是斷開的,但是為什么大家都叫它斷橋呢?
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一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一說冬天雪霽,橋陽面冰雪消融,陰面玉砌銀鋪,遠遠望去有橋與堤斷之感,所以叫“斷橋殘雪”。
〇西湖什么時候開始叫西湖?隋朝的時候,西湖在城的西面,所以叫西湖。西湖最早稱武林水,后來又改成錢水、錢湖、明圣湖、金牛湖、錢源、錢塘湖......后來還有其他叫法,但是普遍公認的,一是錢塘湖,再是西湖。北宋以后,官方文件中出現“西湖”,名家詩文集中也用“西湖”替代“錢塘湖”,錢塘湖遂漸就被人淡忘了。
〇人們在杭州玩耍,一般都會選擇住在西湖邊,步行到西湖。這邊的民宿比較多,可以直接在木鳥民宿APP上篩選預訂。性價比高。
〇小籠包不是杭州的,而是嵊州的。外地的杭州小籠包原來都是嵊州人開的。
〇支付寶比微信支付要優惠一些,曾經濱河路地鐵站見過一個自動榨汁售貨機,微信支付9折,支付寶8折。
〇西湖醋魚真的不好吃(吃過 外婆家、新白鹿等等,僅個人覺得)
〇富有盛名的外婆家、新白鹿、弄堂里、綠茶這些餐廳其實味道很一般,或者說比較家常。但是根據他的價格而言,是真的良心。
〇車讓人,剛來的時候是真的被驚艷到了。
〇來了杭州總有各種原因會促使你去逛西湖。
〇原來以為杭州這邊很清淡,不怎么吃辣椒。但是杭椒很辣很辣。一個陜西人按照習慣的量放辣椒油,被辣翻了。
〇杭州有很多的陜西面館,到處都有涼皮。
〇杭州西湖,斷橋不斷,長橋不長。不過冬天的時候西湖真的很美。
〇九溪十八澗-龍井村-梅家塢一線,是很不錯的徒步圣地。
〇杭州小籠包并非源于杭州,他的真正發源地是嵊州 最好吃的是知味觀的。
〇杭州人吃小籠蘸醋時不放姜絲。
〇杭州最好吃的柿子是蔣村產的。
〇杭州有種幾乎失傳的街頭小吃叫“油墩兒”,面皮裹著雪菜、蘿卜絲、肉末下鍋煎,超級好吃。
〇杭州沒有“西湖牛肉羹”。
〇杭州有兩個著名的相親角,黃龍洞和萬松書院,每周都有大爺大媽在那邊為自己的子女搞相親。
〇杭州的監控攝像頭是全國最多的,因為做安防的海康威視、大華等企業都在杭州,許多測試用的攝像頭直接被安裝在了街上。
〇金庸曾在杭州住過,因此他小說中許多地名都與杭州有淵源。比如《射雕英雄傳》里的桃花島在舟山,《倚天屠龍記》里的王盤山島在嘉興。此外,倩女幽魂里的蘭若寺在金華,白蛇傳的雷峰塔在杭州。
〇三生石,別名姻緣石,三生代表前生今生來生,位于杭州西湖靈隱寺。
〇杭州三潭映月,三個石塔間的距離都是62m左右。
【臺州】〇浙江臺州是中國最大的摩托車以及配件生產的出口基地。
〇臺州人說遠光燈是他們的特產。
〇臺州各地都不說自己是臺州的,溫州各地都不說自己是溫州的!
〇臺州的“臺”念第一聲。
〇臺州是中國著名的摩托車生產基地。
〇臺州人說遠光燈是他們的特產。
〇浙江臺州的海洋公園建在山頂上。
○臺州人過中秋節不是八月十五,而是八月十六。
〇浙江臺州是個美食帝國,下轄的縣城都是美食尖子,嵌糕、麥餅、海苔餅都很好吃!
〇浙江臺州的嵌糕,紅燒肉被切碎,加上蛋皮小菜,油條沾滿了靈魂醬汁,味道真是一絕。
〇臺州的神仙居,被考證為是詩仙李白筆下“天姥山”的原型。山上云霧繚繞,如同仙境。
【麗水】〇浙江麗水的青田有一個六成華僑的縣城,200多家咖啡店,滿大街的歐式建筑,有一種到了歐洲的感覺。
〇麗水市的“麗”念第二聲。
〇麗水的云和梯田特別美,不愧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梯田群。
○浙江麗水的景寧有一個風景超美的畬族自治縣,梯田、云中大漈、千年古寺,能夠拍出大片。
〇麗水青田是有名的“僑鄉”,有33萬華僑散布全球,號稱是“離歐洲最近的中國縣城”。
【嘉興】〇嘉興的本地人都很友好。
〇嘉興人喜歡喝西塘老酒。
〇嘉興人喜歡喝白茶,但我喝不習慣。
〇嘉興人做菜都喜歡放醬油。
〇浙江嘉興的烏鎮,是一個遠離都市喧囂的安謐綠洲,和心愛之人漫步在烏鎮的小街,好不愜意!
〇嘉興一年四季的代表菜都是上海青菜。
〇浙江嘉興,溫州的小工廠多,手工活外發的也多。
〇嘉興人白天上班,晚上喜歡出去打pai。
〇嘉興人一般都是生一個孩子,很少有生兩個的。
〇浙江嘉興的男人普遍打架都不厲害,比較佛系,不會打老婆。
〇浙江嘉興這邊的人,晚上大部分都睡得早,很少有夜生活。
〇浙江嘉興擁有各種宗教場所,比如天主教堂、清真寺、佛寺、道觀等等。
〇浙江嘉興的高速公路密度堪比上海!
〇浙江嘉興人從小到大都會吃文虎醬鴨。
〇浙江嘉興人一年四季都喜歡吃粽子!
〇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古鎮下午16:30后到第二天早上8點前都不收門票。其它時間門票95。所以白天的西塘空蕩蕩的。
【寧波】〇寧波人愛吃海鮮,愛吃生腌。
〇寧波很低調,不聲不響的就成為了浙江最富有的城市。早在民國,上海三分之一的富豪是寧波人。
〇寧波工業很發達,走的是實業工業,是務實的,主攻制造業、高端制造業。
〇寧波的背后是海定波寧的意思,取名來自于明朝實行海禁政策,希望“鎮海”、“寧海”、“定海”。
〇浙江寧波,有朋友上門聚餐,家里的女人一般都不上桌。
〇寧波,溫州,臺州這些地方最喜歡吃海鮮。
〇寧波的湯圓非常有名。
〇寧波的女孩子基本上人人都有車,有的家庭至少有兩三輛。
〇浙江寧波的鄉伴余姚樹蛙部落民宿,世界般的特色樹屋,不出國也能實現浪漫公主夢。
〇寧波余姚人喜歡在河里洗東西。
〇杭州龍井最出名,可我目前喝到最好喝的是余姚龍井,山里自采自炒的。
〇寧波余姚人吃嫩蠶豆居然不吃皮。
〇余姚人最喜歡聽姚劇。
〇在余姚打工的云貴川湘徽的人是真多!
〇余姚這邊很多五金廠,數控廠,好多扳鐵坨坨的。
〇寧波余姚大部分家庭都生獨生子女,生兒生女只要一個。
〇浙江余姚人家里請客,就晚上請,把廚師請去家里炒菜。
〇寧波余姚本地人不喜歡邀請外地人上門。
〇余姚本地人結婚,隨禮不會出現200這種情況。
〇寧波余姚家庭條件一般的,才會娶外地人當老婆,大部分的家庭講究門當戶對。
〇寧波余姚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
〇寧波余姚,四川人,安徽人,湖南人,貴州人可真多。
〇寧波余姚好多私人企業,而且家產都不菲。(五金,數控,注塑壓機)
〇寧波余姚的家庭嫁女兒陪嫁出手不凡,比我們四川娶個老婆還費錢。
〇原來余姚人罵人是說:嘎木的,或者說:腦子不清爽。
〇余姚本地人最喜歡吃三臭,臭冬瓜、臭薺薺菜管、臭芋艿蕻。
〇余姚人最喜歡用年糕炒小青菜。
〇來到余姚,才知道他們愛把土豆做成鹽焗土豆。
〇寧波余姚人吃啥都能焗,小土豆,芋頭都用鹽焗。(他們喜歡吃原汁原味,不喜歡我們四川人吃的那種炸土豆)
〇寧波有三臭:臭冬瓜、臭薺薺菜管、臭芋艿蕻。真是臭得傷心啊。
〇寧波余姚小鎮上的房子,都比我們老家市中心的貴。
〇說實話,前些年余姚本地人還是挺排外的,現在才好多了。
〇外地人聽浙江寧波人聊天,感覺他們時刻都在吵架。
〇別的地方都是崩米花,在寧波年糕也是可以崩的。
〇浙江寧波的鄉鎮上有很多年糕廠,冒著熱氣的粳米,剛磨出來軟乎乎的,可以直接吃!
〇寧波人認為東海的海鮮最好吃,看不起其他地方的海鮮。寧波人的胃,頓頓少不了海鮮。
〇寧波天一閣是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
〇浙江寧波寧海人、臺州人過元宵節是正月十四,中秋節是八月十六。這跟抗倭有關,為了麻痹敵人,戚繼光讓百姓換一天過節。過節當天攻向敵軍,被沿襲下來。
〇寧波人說話有點可愛,寧波一帶方言中很多形容詞為AAB結構,比如:墨墨烏,血血紅,滾滾壯(這個是形容胖得像個球),噴噴香。也有形容小動物的偏正短語:爬爬蟲,嘎嘎鴨,汪汪狗。
【金華】〇金華有許多做織帶的小廠。
〇金華的火腿,金華的湯包是非常有名的。
〇金華的特產金華火腿好貴。
〇在金華出名的不只有金華火腿,還有金華湯包,在當地具有“金華第一點”的美譽。
〇浙江金華的傳統名小吃雞子馃,皮薄肉厚真實在!
〇中國最大影視基地橫店城位于浙江金華的東陽,常年有劇組在這里拍戲!
〇橫店影視城是仿照北京故宮建設的,很多古裝電視劇都是在這里拍攝的。門票很貴。
〇在橫店影視城并不會碰到影視明星。
〇浙江衢州的二十八都,是一個看起來很有錢的古鎮,這里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古建筑,處處都是大戶人家!
〇紹興的臭豆腐雖然沒有長沙臭豆腐出名,但滋味更濃郁。
〇紹興的柯橋區,聚集了眾多的韓餐館,是一個臭豆腐與大醬湯齊飛,梅干菜和泡菜爭艷的地方。
〇浙江紹興不僅出黃酒,還出醬油。
〇湖州的莫干山,山名取自一對傳說中以身鑄劍的夫婦——莫邪和干將。現在是有名的民宿圣地。
〇舟山是我國唯一一個以群島建立的地級市,境內布滿了桃花島、普陀山、東極島、枸杞島等眾多頗有“文藝氣息”的島名。
〇來了永康,才知道好多私企做清潔球的。
〇浙江湖州的特色美食毛腌雞,連毛都不拔直接腌制風干,直到開吃的時候才把毛拔掉!
〇浙江湖州莫干山是民宿的天花板,也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〇澳門豆撈起源浙江蕭山,并非來自澳門,遍布全國的澳門豆撈,在澳門卻找不到。
〇擁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烏鎮,其實是嘉興和清鎮兩個縣合并的。
〇舟山市有1300多個島嶼,舟山人都覺得這里物價高。
〇舟山市沒有火車站,坐火車要去寧波坐。
〇普陀寺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寺香火特別旺,普陀山上沒有私家車、出租車,只有景區車和自行車。
〇諸葛八卦村里住著很多諸葛亮的后裔,整個村子是按照九宮八卦布局的。
〇雁蕩山不只是一座山,是很多景點的集合。走過天空之橋時,鐵索晃蕩,非常的驚險刺激。
〇很多來上海旅游的最終都會跑來浙江嘉興玩。
〇越劇起源于浙江嵊縣,一開始都是男人演的。
〇雖然浙江人不怎么吃辣,但是衢州菜卻非常的辣!
〇杭州不理發,寧波不買車,這真不是一個段子,杭州的理發店隨便進一個,價格都能嚇壞你,寧波的二手車市場水很深,一般人搞不明白。
〇義烏的小商品之都不是吹出來的,只要義烏不發貨,全世界都別想過圣誕節,因為世界上的圣誕禮品,圣誕裝飾品都是發自于義烏的。
〇在寧波和臺州的一些地方,正月十四過元宵節,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元宵節不吃湯圓。
〇后會無期當中的東極島,并不是大陸最東的島,也不是浙江最東的有人島嶼,浙江的嵊山島才是。
〇杭白菊是浙江八味之一,在明朝的時候這個是貢品,但杭白菊的原產地卻不是杭州,而是桐鄉。
〇森馬是溫州的品牌。
〇武俠小說里的夢幻海島,原型竟然是在浙江。《射雕英雄傳》的桃花島,是所屬舟山的海島;《倚天屠龍記》中張翠山和殷素素結識謝遜的王盤山島是嘉興平湖所屬海島。順便一提,倩女幽魂里的蘭若寺在金華。
〇香港很出名的黃大仙廟,供奉的是黃大仙是浙江人,原名黃初平,是晉代浙江金華人。
〇慶元縣名字來自宋寧宗年號。
〇衢州有個地方叫石梁,以前金庸在那上過學,他的小說《碧血劍》里有個石梁派。
【文字源自網絡收集整理】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杭州最好喝的奶蓋茶在哪里?9家網紅奶蓋茶爆款單品測評來啦!
下一篇:帶你吃遍“微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