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9h9z"></strike>
<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th id="l9h9z"></th><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th id="l9h9z"></th><span id="l9h9z"></span>
<th id="l9h9z"></th><strike id="l9h9z"></strike>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pan>
<ruby id="l9h9z"></ruby>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span id="l9h9z"></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trike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trike>

中國冷鏈物流網

毛區健麗:來自世界金融中心的“養豬婆”

時間:2023-03-30 02:38:46來源:admin01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毛區健麗:來自世界金融中心的“養豬婆”

新牧網新豬派記者 何敏輝  葉嘉宏

在中國的養豬業江湖,多的是有著不同背景和故事的企業家,他們或白手起家、或幾代傳承、或跨界而來……在這些人里,家育種豬集團董事長毛區健麗的經歷仍多出幾分另類和傳奇:生長于香港貧寒之家,年少在美國深造獲得紐約城市大學會計學學士學位、稅務學碩士學位,畢業后進入安達信任高級雇員,十年后在美創立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再過十年回中國創立投資公司,2008年萌生養豬的念頭,2011年正式轉型成為“養豬婆”。

“手握華爾街的華麗履歷,在投資界做得風生水起,為什么突然轉行投身八桿子打不著的養豬業?”這是絕大多數人對這位前華爾街女強人產生的疑問。對此,毛區健麗的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情懷”二字。不過這個“情懷”不是單純的熱愛養豬,而是在一個恰當的時機和地點做一件正確的事,并且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而她投資養豬之時,正是行業強烈呼喚本土育種崛起的關鍵時機。

家育種豬集團董事長 毛區健麗中國養豬業的育種短板是行業的老大難問題,作為世界最大的養豬國度和生豬消費市場,卻高度依賴國外的種豬資源和育種技術,業內人士言則美系、丹系、臺系、加系,唯獨沒有“中系”……核心技術和種豬資源不在自己手中,中國豬業隨時可能面臨類似科技行業無“芯”可用的尷尬。這正是毛區健麗剛入行就選擇做育種的原因——去攻克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解決行業和社會之痛。

帶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毛區健麗入行伊始就喊出擲地有聲的一句話:“強國必強種”,當時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又一個外來資本來中國養豬套利的說辭。十年已過,行業更迭,同期大舉進軍養豬的企業已寥寥無幾。家育種豬的品牌卻日益在行業叫響,建立了深耕行業、技術精尖的企業形象,當年的負面揣測不攻自破。

家育種豬集團董事長毛區健麗(左)與新牧網新豬派記者(葉嘉宏)合影留念

十年間,毛區健麗陸續投入個人資本六個億,自稱“還沒回本”,但她并不著急,育種本就是長久之功,不僅要投入漫長的時間,而且要源源不斷地輸入現金流,才能開花結果。僅做分子育種一個項目,家育種豬集團每年的軟硬件成本就超過1000萬元,還要建立專業團隊并租用云計算企業的昂貴服務,以分析運算育種產生的海量指數、DNA信息,沒有堅定的決心和強大的資金實力,根本不可能跟上西方育種先進企業的步伐。家育種豬集團開了行業的先河:用做“大數據”的方式來做育種。

家育種豬集團整體布局(來源:家育種豬集團官網)

經過十年磨一劍,家育種豬集團深耕育種的事業初見成果:擁有基礎母豬6000頭,年可提供純種豬5-6萬頭;客戶群體遍及全國23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共計50多個城市;位于內蒙古赤峰的核心示范場被農業農村部評定為“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自主培育的“家育系”種豬品質可與國際老牌育種公司相媲美。

毛區健麗決心創立中國自主種豬品系“家育系”的雄心、成就一代“養豬皇后”的野心正在成為現實。

新牧網新豬派專訪家育董事長毛區健麗育種干的就是“大數據”的活

家育種豬集團董事長毛區健麗接受新牧網新豬派記者專訪

Q1

新牧網新豬派:對比資本市場的掙錢速度,養豬業尤其說育種領域是個投資周期長、風險大的行業,而且并沒有那么光鮮,您為何選擇轉行投入養豬實業,并且扎根了下來?

毛區健麗:我是一個有情懷的人,我希望自己做的事有科學的價值、有市場的剛需,能解決社會和行業的痛點,而育種就是這樣一個需要情懷和“工匠精神”深耕的行業。我在十年前就了解到中國消費了世界上最多的豬肉,但育種領域卻長期受制于人的現實。行業對這個矛盾無計可施,種豬企業習慣于把“跨國引種”當作宣傳招牌,引種回來之后很少持續進行規范科學的育種工作。而國外育種企業在中國開展引種后的技術服務時,往往采取國外通行的按出產的種豬、肉豬數量進行收費的方式,在國內行不通。因為無利可圖,引種后的育種服務支持漸漸弱化,種豬群就會淪入“退化-再引種”循環。

歸根到底,還是需要本土的育種企業強大起來!

從更大的視野來看,糧食安全決定著國家的安危。基辛格有一句話“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事實的確如此,以美國為例,它靠發達的科技成為糧食出口大國,得以將“是否對他國出口糧食”作為籌碼,換取國際政治上的優勢地位。中國是人口大國,雖然糧食連年豐收,但依然是糧食進口大國,同時也是肉類進口大國,要解決糧食安全的“瓶頸”問題,最關鍵的當然是掌握最頂端的種源,因此我很早就說“強國必強種”,這不是一句說著好聽的話,而是關乎生存的溫飽問題。

赤峰家育種豬一場

Q2

新牧網新豬派:作為一個外行,除了資本和眼界,您沒有養豬行業的經驗,是怎么選址和入行的?

毛區健麗:選擇內蒙古赤峰是很多因素綜合的結果,比如這里地廣人稀疫病隱患少、地處飼糧產區、地方政府支持、可以拿到足夠大的農業用地,而且還靠近北京。而南方養殖比較密集,而且因為養豬沒有稅收,地方政府不那么歡迎,即使想支持也給不了很大的地。不過,我和我的丈夫(祖籍)是廣東人,如果有機會找到合適的地方,還是希望能在家鄉發展養豬事業。

我是養豬的外行,但做企業是內行。我相信“工匠精神”和專業主義,入行時我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技術專家來幫忙搭建生產體系,他們必須滿足三個要求:一是專業過硬,過往養豬業績優秀,給足夠多的企業做過顧問,經驗豐富;二是能長期呆在中國工作,愿意進豬舍“摸豬”而不是只愿坐在辦公室;還有一個比較隱形的要求,那就是專家必須早年擁有自家農場并參與養豬,這樣的成長歷程有助于他對養豬產生深厚的感情。

經過嚴格篩選,我請到兩個專家幫我,一個負責育種、一個負責獸醫,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豬場的育種和獸醫工作由他們全權負責,說什么我們都照做、從不質疑他們的專業精神。期間有人跑來說有其他更好的做法,我也不會去改。事實證明,我們足夠信任專家的專業主義,他們也確實以“工匠精神”回報了我們。豬場建起來了,完善的育種和獸醫體系也一并建立起來了。

赤峰家育種豬二場

Q3

新牧網新豬派:投資是您的老本行,也是您的“舒適區”,轉行養豬對您產生了哪些新的挑戰?您是如何應對的?

毛區健麗:首先是行業需要長期投入,需要應對疫病和行情的變化。以前做投資的時候,我們每年的資本收益率可達30%-40%,但在養豬行業,十年投入了六個億,至今還沒收回成本。這筆錢是我賣掉自己的金融資產籌得的,只在2018年因為非洲豬瘟導致市場低迷,公司又正在新建二場,才經歷了資金吃緊,向朋友融了一筆資金。

不過我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市場的起伏我沒辦法掌握,我就關心豬場運營本身:豬群健康狀況如何?育種進展如何?事實證明專注是最好的策略,等2019年生豬板塊復蘇時,很多豬場沒有種豬賣,而我們卻正常出產種豬,大賺了一筆。這次的疫情對我們公司來說,反而成了一次機遇。

其次,我現在比較困惑的是不了解我的養豬團隊,我沒有那么多時間進生產線跟他們接觸,所以不知道他們為什么來養豬、為什么辭職,不知道他們為什么(生產線)成績不好、為什么員工之間會發生爭執。我希望員工也能有工匠精神,可以日復一日地把同一件事按相同的標準干好,但常常事與愿違,比如讓一名員工負責一個區域的清潔工作,要求一天掃三遍,他可能第一天掃三遍,第二天掃兩遍,第三天就只掃一遍了……這樣一變通,很多細節就會出現漏洞。

員工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非常重要,我盡量創造好的工作環境,讓大家心情好,快樂的員工才會善待豬。我會確保員工有足夠的時間休息、休假,另外在豬場設置了汗蒸房,讓員工有一個保健、放松的場所。但對于不負責不盡責的員工,我會堅決“唱黑臉”讓他們騰出崗位,給更合適的人,這是作為養豬業創業者必須狠下心來做的事。

還有一個我比較苦惱的問題,那就是國內養豬業的浮躁氛圍,比如一窩蜂想做“高樓養豬”,而不顧是否適合本地、本場;比如匆忙開發疫苗甚至自制疫苗來應對眼前的問題(有時反而推動疫情擴散),而不是完善生物安全防線;比如執著于品系之爭,而不是聚焦在自己的豬場真正需要豬的何種性能……這些只能靠行業自身的沉淀和發展來改變。

家育種豬風采

Q4

新牧網新豬派:業界對家育的育種技術很好奇,可否介紹一下你們的做法和亮點?

毛區健麗:家育育種的最大特點是數據的真實性。我是會計師出身,對數據的真實性有著近乎偏執的執著,對于育種的KPI,我首先要求的不是數據“好看”而是要真實。

其次,我們堅持按科學的方法、工匠的精神持續做育種,不計成本地投入進去。比如我們做分子育種,一頭種豬需要200多元,一周就要做四五百頭種豬。一年僅芯片和做數據分析的成本就超過一千萬,還不包括維持專門的團隊。我們每周產生的育種數據非常龐大,需要使用云計算的服務才能完成分析運算,租用云計算平臺每周也要花五六萬元。為了儲存我們育種以來積累的海量數據,我們最近還花了一百萬購買存儲平臺……所以我覺得干育種其實就是“大數據”的活,如果有數學才能的人加入育種行業,也可能做得很出色。

家育種豬集團榮譽(部分)

Q5

新牧網新豬派:經過十年的完善,您覺得家育還有哪些短板,接下來如何加強?

毛區健麗:這些年我們主要精力在豬身上,服務還存在短板。我們打算今年組建兩個隊伍,一個是獸醫隊伍,為的是把我們的優質種豬賣到客戶手上,協助客戶做好生物安全工作,為豬群提供健康環境;另一個是營養團隊,高產母豬對營養的需求非常高,而且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配方,這個團隊的目標是幫助客戶把豬養得比我們還好。 

家育種豬產能供應

新牧君精選閱讀:

牧原成立8大育種公司:搶灘800億種豬市場 |探尋中國好種豬

最新!院士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公布,陳代文、譙仕彥等5位畜牧類專家入選

霸氣!正大IPO擬首次募資150億養豬;超牧原、溫氏當年10倍…

從克隆豬看溫氏育種:8大基地1.2萬頭核心群,具備獨立上市能力|探尋中國好種豬

注意!非瘟弱毒株太狡猾,早期難以在豬群中發現,建議加強環境監測

廣東環保整治再升級!豬場被責令限期搬遷/關閉,這些地方已發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中國首店”為什么愛杭州?

下一篇:【有獎征集】生命中最重要的“她”,我想對你說

相關推薦
  • 新春將至,鍋圈食匯預制菜持續升溫
  • 餐飲怎么做?難做?沒搞懂這5點,千萬別做餐飲
返回頂部
?
<strike id="l9h9z"></strike>
<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th id="l9h9z"></th><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th id="l9h9z"></th><span id="l9h9z"></span>
<th id="l9h9z"></th><strike id="l9h9z"></strike>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pan>
<ruby id="l9h9z"></ruby>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span id="l9h9z"></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trike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trike>
啪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