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白毫和福鼎白毫銀針的對比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前幾日,收到朋友從云南寄來的一款茶,名叫雪山銀芽。據說是以云南大葉種為原料,采用不炒不揉、室內陰干的類似白茶的制作工藝加工而成。
我想這就是傳說中,那個“白毫銀針”的遠方姐妹——“云南大白毫”吧?
看,豪邁與嬌柔的相遇
初見雪山銀芽干茶,果然外形極似銀針,于是,找出一泡2015年的銀針與之對比。對比之下,差異瞬間被放大,可以清晰地捕捉到許多不同。
體型
雖然兩種茶都算得芽頭肥壯,但是放在一起,還是有江南妹子邂逅東北姑娘的感覺,骨架比例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福鼎的白毫銀針多以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的茶樹鮮葉為原料,而大白和大毫的樹種分別為小喬木型的中葉種和大葉種。
而雪山銀芽是以云南大白毫樹種鮮葉為原料加工制作的,是喬木型的大葉種。
這種源自樹種基因的體型差異,讓白毫銀針在帶有豪邁英姿、異域風情的云南大白毫面前,竟多出幾分嬌柔雋永之感。
▲雪山銀芽干茶
白毫
另一個明顯的差異,就是兩種茶的白毫。雖然都是滿披白毫,色白如銀,但兩種白毫給人的視覺和觸覺感受卻大不相同。
白毫銀針的白毫看上去較長,且更為厚密蓬松,像小寵物毛絨絨的感覺,看著它,就能想象出把臉埋進毛絨玩具里的舒適溫暖。
而雪山銀芽的白毫比較短,緊貼茶芽表面,更近似絲絨面料的感覺,摸上去光滑似綢緞,白毫不易脫落。
芽頭弧度
雪山銀芽干茶外形帶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有點像豆莢,有著彎彎的弧度,像月牙或是鐮刀的形狀。
而白毫銀針的茶芽相對更挺直一些,更有“針”的既視感。
▲白毫銀針干茶
聞,空氣都變甜了
賞過干茶,我們再來親近下茶香。由于白茶工藝不炒不揉,無論白毫銀針還是雪山銀芽都不屬于高香茶,干茶香都不算高揚,但仔細嗅聞,還是可以感受到香氣的不同。
白毫銀針——毫香明顯
干茶有淡淡花香,和微微毫香,雖然經過了兩年的轉化,但還是可以聞到幽微的植物本身的青草氣。
溫潤器具后,投茶搖香,干茶撞擊蓋碗壁發出鏗鏘之聲,輕啟碗蓋,湊近碗口,毫香就撲面而來了。
什么是毫香呢?記得曾經有一本書上形容其為類似輕焙巧克力的香氣,我認為是目前對毫香最為具象和最易捕捉的形容。
雪山銀芽——地域香顯著
干茶有淺淡的青草氣和云南大葉種地域香的淡淡花香。不知是否因其陰干的古法工藝,竟還聞到絲絲清涼的悠遠冷香。
溫杯后,干茶搖香,冷香抵御不住熱氣的侵襲,消失無蹤,但云南茶特有的花果香開始彰顯。搖香時不小心滑手,碗蓋漏了一個小縫隙,香氣就趁機奪杯而出了。
泡,這是一場味覺盛宴
終于到了茶與水相遇的時刻,白毫銀針身骨輕,前兩道干茶始終浮于水面,從第三道才慢慢開始下沉,根根水中豎立。
雪山銀芽下沉速度明顯快于銀針,第一道就已經有不少茶芽沉于碗底了。
▲白毫銀針、雪山銀芽第一道沖泡
白毫銀針
水溫90度左右,30秒出湯,出湯是極淺淡的杏黃色,白毫漂浮在茶湯中,湯香清幽,有淡淡的青草甜香。
入口清甜,雖不濃重但卻飽滿,確實如泉水甘鮮,開始體會到所謂“無味之至味”。如果說入口的是茶,又仿佛感受不到明確的茶味;可若說入口的是水,卻是把水修飾到十分完美的口感。
▲白毫銀針
有人形容白毫銀針品來極似泉水和露水,雖然我并沒有真正喝過泉水和露水,但此刻銀針的口感,和我想象中對甘露的定義卻是極為接近了。
第二道,1分鐘出湯,湯色杏黃明亮,毫香更足。入口清甜感略遜色于第一道,但更加飽滿醇和,絲絲回甘。茶湯稠厚,花香落水,想起某巧克力,絲般潤滑的口感,是一種靜好的幸福和妥帖的溫暖。
雪山銀芽
95度左右水溫沖泡,30秒左右出湯,湯色微黃,開湯香少了花香的清雅,也沒了青草的清新,倒是有更圓融和馥郁的果香出現。
香氣中隱約有近似普洱生茶的熟悉感,但是這熟悉的味道卻是柔媚了許多分,就仿佛生普是哥哥,而銀芽是妹妹,雖然有源于基因的相似,但卻一剛一柔,相似中有著不一樣的美好。
▲雪山銀芽
第一道,也是如泉似露的清甜。第二道,蜜糖的香氣開始明顯,在果香中甜蜜的感覺開始提升,這一道坐杯時間久了些,茶湯入口并未因久泡而苦澀,但力道明顯的加強了,大葉種基因里的力量隱隱顯露。
即使銀芽外表純凈如雪,飄逸似霧,可內心里還是掩飾不住云南這片土地滋養的陽光力量。終不是軟萌到底,難逃外柔內剛。
觀,顏色差異的魅力
▲左為白毫銀針前四道湯色;右為雪山銀芽前四道湯色(點擊查看大圖)
▲左為白毫銀針前四道湯色;右為雪山銀芽前四道湯色(點擊查看大圖)
相形之下,白毫銀針的湯色更淺淡些,偏杏黃色,而雪山銀芽的湯色則濃重幾分,偏金黃,甚至橙黃。
有趣的是,嘗試了不同水溫和出湯時間,白毫銀針的湯色變化始終都不明顯,而雪山銀芽的湯色變化則相對比較顯著了。若是口味比較清淡的人,兩種茶十道以上均尚可滿足口感要求。
關于云南白茶,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有認可,也有不接納。
其實對于云南大白毫、月光白到底是否歸屬白茶的身份之爭,應拋給學術領域的專家去探討。對于我們這樣日常品飲之人,感受一款茶獨特的美好就是意興所在。管它出身哪里,是否認祖歸宗,只要氣味相投,便可時常相伴,如若氣場不合,也實在無須強求。
喝茶如交友,茶本無好壞,適口即為珍,童靴們,你們認為呢?
原創聲明:本文由“懂茶帝”獨家原創。如需轉載,不得刪減,并請注明出處。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眾號,隨時隨地提問哦!)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