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縣太擁鎮:采摘春天里的第一捧新芽
“采茶不能用指甲去掐,要用拇指和食指這樣提才行,如果用指甲去掐,茶梗就會變黑,加工出來的茶葉品質以及茶湯不佳。”連日來,劍河縣太擁鎮柳開村白茶種植基地一片繁忙,基地負責人吳通云細心地給當地婦女講解采茶技巧。
吳通云(左)為村民講解采茶技巧。
時下,正是白茶采摘的季節,茶農紛紛搶抓時機,采摘春天里的第一捧新芽。柳開村白茶種植基地里,每天都有數十名農戶忙著采摘茶葉,只見她們手指在茶樹頂端一捻一提,快速摘下嫩綠的茶葉裝進籃子里……
柳開村以前并沒有茶園。變化發生在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吳通云返鄉創業,在村里創建了面積200畝的白茶種植基地。
柳開村白茶種植基地。
吳通云可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對家鄉自然條件頗為熟悉的他說,憑借良好生態環境,以及10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太擁鎮十分適合發展茶葉種植。“這里產出的茶葉口感好、品質高。”
“我們的茶葉根本不愁銷路,年初就有浙江客商來到基地訂購了茶葉。”吳通云說,這幾天天氣比較好,茶葉長勢好,一天一個樣,大家在搶時間采摘,因為明前茶價格比較好。
村民手捧采收的白茶。
茶葉采摘,帶動當地農民務工增收。“我從去年就到這里采茶了,每天能采四五斤茶葉,一天下來有一百多塊錢的收入。”村民吳玉芝邊采茶邊說。
優質白茶。
柳開村白茶產業是太擁鎮特色種養植產業中的生動縮影。太擁鎮副鎮長萬家琴介紹,目前太擁鎮圍繞“兩茶一藥”產業發展模式,已發展油茶5000畝、白茶800余畝,林下黃精200畝、天南星2400畝以及種桑養蠶、稻田養魚等特色種養項目,油茶和白茶基本形成從采收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全產銷鏈條。
萬家琴說,太擁鎮將繼續依托現有的特色種養殖產業基礎和發展模式,擴大產業規模,做到“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的目標,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發展綠色經濟、生態產業帶來的好處。
通訊員 楊婷 嚴春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編輯 王瑤
二審 尚宇杰
三審 干江東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