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市場上沒有代糖奶茶?
代糖奶茶有是有,但是它的結局可預見會與代糖可樂類似,都不會太好,主要原因是代糖種類限制和消費者特點決定的。
一 奶茶并不太適合用普通的代糖
所有的碳酸飲料幾乎都有代糖版本,而其代糖用的基本都是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少數有使用更貴更自然的甜菊糖,但是都是較便宜且強效的高度甜味劑。而高度甜味劑有個巨大的特點,就是甜味不正。這個原因按下一堆關于甜味劑的復雜受體機制不表,我們都知道的事實就是“無糖飲料喝上去怪怪的”。而這種怪怪的感覺就來自于高度甜味劑和蔗糖對我們甜味受體的激活方式是不一樣的,所以高度甜味劑不僅有種很“化工”的感覺,而且它能明顯讓我們感覺在喝“假糖”。所以很多消費者會覺得與其為了也不怎么健康的理由去喝無糖碳酸飲料,還不如不喝呢,或者是堅持原則普通糖的飲料。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迄今為止紅罐藍罐兩種可樂依然是銷售大頭,而黑罐的代糖飲料盡管不貴卻比不過含糖的兄弟。甚至在澳洲,可口可樂試水的綠色甜菊糖cocacola life在上市幾個月后就黯然離場,灰心撤柜了。
這就是加了甜菊糖的「自然可口可樂」,但是用肚子想想也知道,「自然」或者「健康」是不可能與可樂太搭配的,還不如就說「我要爽」放飛自我的營銷來得精準但是對于碳酸飲料來說,因為有酸(磷酸,碳酸)的存在,因此甜會變得不那么突兀,所以在各種各樣的飲料中,碳酸飲料可以說是最適合用高度甜味劑作為代糖;與其類似的還有乳酸菌飲料(很多酸奶都會為了降低成本用一部分蔗糖,一部分高度甜味劑),因為它們會在酸的掩蓋下沒有那么怪。而其他的飲料,尤其是沒有酸味的比如茶飲料還有酸度較低的果味飲料,要是用代糖,就會有非常假的感覺;再加上本身這類飲料需要加的糖并不是太多,比如碳酸飲料加蔗糖需要到10%以上才會覺得「合適」,那是因為酸味和泡泡的口感都會中和甜的感覺。
標準的可樂含糖是需要10%以上的,但是它們的口感并不突兀二 茶飲對糖和甜度的需求量并不太高
而很多綠茶和奶茶,還有涼茶型飲料基本在4-7%的比例就會覺得有明顯的甜味了,極少有加到9%的糖的奶茶,大多數消費者會覺得有點過于甜,因為它們除了甜就沒有過于豐富的口感,因此越是清淡的飲料對糖的依賴性越低。
口味清淡的綠茶對糖的需求量較低包裝型奶茶普遍加糖量5-7%左右是足夠的,少數會有高達9%的即使名字都叫了蜜茶,依然只需要7.4%的糖所以對于現做的奶茶,含糖量的高低可以從下來參考(由高到底),注意此處不考慮加料(珍珠,爆珠,布丁,椰果)等的糖。
檸檬/柑橘/莓類水果調味奶茶含糖量一定是最高的:這里有很多酸度較高的水果或者果醬,因此需要很多的糖來中和獲得接受度較高的口感。我有次要了杯檸檬茶,然后說不加糖。奶茶小哥反復說了4遍:這個我們建議7份糖,不加糖會很難喝的哦,很苦的哦!可見商家對這類飲料加糖的執著程度。
2. 各類含有乳酸菌飲料的奶茶(多多系列):也是因為酸度問題,而且乳酸菌飲料自帶大量糖。
3. 港式濃奶茶系列:因為茶底特別苦,所以需要更多的糖去調節口味。
4. 普通植脂末調的奶茶:這里的糖是來自添加的糖漿和植脂末里自帶的糖,如果是抹茶奶茶,還會有來自抹茶粉里的糖(放心,一般廉價的抹茶粉都會有糖的)。
5. 鮮奶拿鐵茶:這類茶是奶茶店里質量最高,也最適合無糖喝的茶,原因是口味清淡且牛奶本身的醇厚足夠讓人滿足。唯一的缺點是太貴。
三 中低端現調奶茶的消費者對代糖接受度不會高,且屬于價格敏感型
綜上所述,奶茶對糖的需求量比起碳酸飲料和乳酸菌飲料要低一些,而且本身沒有酸味做掩護,用人造甜味劑會非常「假甜」,所以極少有奶茶商會為了「健康」去犧牲口味,畢竟大多數買奶茶的消費者在乎的是口味和價格,我曾觀察過,購買奶茶的消費者數量遠遠多于購買鮮奶茶拿鐵的,價格的差異還是或有很明顯的抑制購買鮮奶茶的作用;因此可以推算對于奶茶的重度消費者,他們對健康的價值排序估計至少在第三位。
所以在現做奶茶中用廉價的高甜度代糖完全屬于不吃力更不討好的砸招牌行為;而要加入那種昂貴的糖醇類代糖,比如赤蘚糖醇(甜度特別低,需要輔助高度甜味劑)又屬于吃力也不太討好的行為,所以一般中低端奶茶店是不會干的。
但是并不是沒有奶茶店使用代糖的,目前有推出代糖奶茶的的確是有喜茶這類食材本身比較高端,價格也高的商家,因為這類商家的消費者對價格比較不敏感,他們大概率不會因為甜菊糖奶茶貴幾塊錢就卻步了,畢竟排了1小時隊,還給了30多塊錢不是么。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可以科普一下眾多奶茶的眾多小料嗎,真的好多傻傻分不清?
下一篇:誰來決定奶茶里喝到的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