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原則的五班長
本文轉自:解放軍報
老連隊的戰友們有個微信群,大家經常在群里聊起軍旅往事。談及五班長王景文,微信群里特別熱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言語間都是敬佩之情。
年輕時的王景文,長得虎頭虎腦,身上有股好打抱不平的虎勁。他曾說過,當年來接兵的干部見了他說,“這小伙子要是當了兵,上了戰場一準像只小老虎。”
1975年2月,遼寧海城發生7.3級地震。海城距離王景文所在的新兵連駐地遼寧興城不遠,興城震感也很強烈。連長下了命令:一旦有余震發生,要迅速跑出營房。
那天,官兵們還在睡夢中,排長樸忠官突然大喊:“地震了,快往外跑!”
當年住的是平房,大家從門和窗戶跑出來、跳出來,沒幾分鐘就到操場集合。清點人數時,排長發現沒有王景文。一回頭,只見他正肩上背著步槍、懷里抱著班用輕機槍跑過來,“啪”的一聲摔在地上。
因為沖得太猛,王景文崴了腳。排長跟全排官兵說:“你們背著王景文上飯堂吃飯。”
后來,團政委問王景文:“你往外跑怎么還不忘了拿槍?”王景文說:“槍是我們的命,到哪兒都不能忘了。要是打仗了,手上沒有槍怎么行?”后來,我們團專門開展了學習王景文的活動。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發生7.8級地震。時間就是生命,我們所在的部隊臨危受命,冒驟雨、過危橋,于次日凌晨進入唐山。在一個叫八里莊的地方,我們連進入一棟原有六七層高的倒塌樓房,想辦法救人。
從瓦礫中剛扒開一個洞口,已是副班長的王景文第一個鉆進去。看到有受困群眾,他就大喊:“老鄉,我們是解放軍,來救你們的!”鉆進去,又爬出來,來到唐山第一天,王景文一人就發現并救出多名群眾。
后來,團里組織唐山抗震救災立功評定,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誰救出的群眾多。王景文共救出127名群眾,在全團排第一。他因此榮立三等功,后來成為五班班長。立功受獎大會上,團政委讓王景文講幾句話。他的話我們至今還記得:“我沒有那么多想法。我是當兵的,就知道往前沖。”
直到今天,我們的老連長還經常在戰友微信群里說:“王景文是咱們連的大英雄。”
我們沒想到的是,王景文不僅在部隊立功,退役回鄉后,1986年他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又“立了功”。
1980年,王景文退役后被安置到家鄉的一個糧庫。那時候,人們生活條件一般,到了收糧出糧的季節,個別職工下班后把大米、綠豆藏在飯盒里帶走,丟糧現象時有發生。
王景文負責門衛工作后,天天下班時守在大門口,一個一個檢查飯盒。不久,“王鐵門”的外號不脛而走,糧庫再沒丟過糧。
因為工作認真,王景文很快被提升為隊長。糧庫進出糧食時,他總是爬上貨車一袋袋點數,數量和票據必須吻合。遇到有人打電話說情,不管是誰,王景文只說一句話:“我是給國家看糧食。”
后來,王景文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大家都心服口服。有記者采訪時問他:“你為什么工作這么認真?”
他說:“不認真還能對付嗎?工作就必須認真。”
“瞧瞧五班長,到哪兒都能當模范!”前不久,老戰友們又在微信群里提起王景文當“王鐵門”時的往事。幾位老領導都說他是全連老兵的驕傲,讓大家向他學習。
“學我干啥?沒有在咱老部隊的歷練,哪有后來的我?”一聽大家要拿他當榜樣,王景文很不好意思——
“咱們當過兵的人,做人做事就要有個原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