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業數據顯示,挪威冷凍鯖魚出口價已與國內拍賣市場的漁民一手價持平,10月中旬的拍賣價突破每公斤46挪威克朗,創下歷史紀錄。這意味著整個供應鏈——從漁船、加工商到出口商——都在押注價格將繼續上漲。分析師指出,這種罕見的價格同步上漲,反映了市場對未來極度緊缺的普遍預期。
2025年鯖魚配額本已削減22%,加上前期庫存消耗殆盡,導致市場價格在秋季快速飆升。業內預測,若2026年配額削減70%成為現實,全球可流通鯖魚供應量將跌至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以下。分析師指出,盡管高價可能令部分價格敏感型買家退場,但“只要供給減少的速度快于消費萎縮,鯖魚價格就不會回落”。
當前出口報價需維持在每噸約5,000美元,才能保證產業鏈利潤,但多數觀察者認為,這一價格水平能否長期維持仍有待市場驗證。
亞洲市場支撐高價格局
在需求端,亞洲市場正成為維系全球鯖魚價格的關鍵力量。特別是日本,其零售端對去骨鯖魚魚片、鹽烤片及即食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分析顯示,日本消費者偏好高脂肪、高油潤度的挪威鯖魚品種,對價格上漲的敏感度較低。與此同時,中國和韓國市場的餐飲需求同樣旺盛,尤其是在日本料理與韓餐在全球范圍擴張的背景下,高品質鯖魚被視為“餐桌必備”。
一位東京進口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鯖魚不再是廉價魚,而是中高端蛋白消費品。市場愿意為穩定供應和高脂魚體支付溢價。”
歐洲加工產業面臨沖擊
在歐洲,配額削減引發了嚴重的產業連鎖反應。歐盟漁業加工協會(AIPCE)近日發出公開警告稱,如果70%的配額削減方案落地,將對歐洲鯖魚加工業造成“毀滅性打擊”。目前,波蘭、荷蘭等國的中型加工廠高度依賴挪威原料,配額銳減將迫使部分企業停產甚至破產。
協會指出,這一危機的根源在于北大西洋沿海國家多年未能就共同管理計劃達成一致,導致實際捕撈量長期超標。歐盟方面強調,自己一直是國際上最嚴格的規則遵守者,卻因他國超捕而被迫承擔配額后果,“這對守規者是不公的懲罰”。
此外,AIPCE批評部分非政府組織和零售商發起的“鯖魚抵制運動”,認為此舉“懲罰合法漁業,卻無法解決過捕問題”。協會呼吁即將召開的沿海國談判必須達成新的可持續協議,確保“合法捕撈的歐盟鯖魚仍是負責任的選擇”。
產業進入高成本周期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鯖魚產業正步入一個“高成本、低配額”的新周期。對于亞洲進口商而言,價格上升雖帶來壓力,但供應安全已成為更核心的考量;而對歐洲而言,配額削減將重塑加工與出口結構,迫使企業加速轉向多元原料。
市場共識正在形成:鯖魚價格高位運行將成為未來數年的常態。從漁船到超市,從北海到東京灣,這場“鯖魚風暴”不僅改變全球水產貿易的格局,也揭示了過度捕撈與氣候變化下的資源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