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42周(10月13日至19日),全球狹鱈(Alaska pollock)市場延續高位運行。阿拉斯加東白令海漁業季接近尾聲,美國官方初步數據顯示,近岸加工部門預計將有約10%的配額(約2.5萬至3萬噸)無法完成捕撈。這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此類缺口,也是自2020年以來白令海狹鱈漁業首次未能用盡配額。與此同時,俄羅斯原料價格繼續堅挺,25cm以上去頭去臟(H&G)狹鱈CFR中國港口報價維持1,630美元/噸上下。
阿拉斯加漁業的捕撈不足主要受惡劣天氣和資源保護政策影響。9月下旬以來的多次強風暴迫使漁船停航,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OAA)為保護鯡魚種群,于9月25日提前關閉部分拖網漁區,實質上壓縮了捕撈窗口。相對而言,機動性更高的海上加工船預計可基本完成配額,但整體供應收緊已成定局。阿拉斯加灣B季狹鱈漁業同樣進展緩慢,截至9月底捕撈量明顯低于去年同期,預計年底仍將出現更大缺口。
供給端趨緊直接推高全球價格結構。俄羅斯狹鱈在歐亞市場需求強勁,根據俄羅斯出口統計數據2025年第42周,當前25cm+ H&G原料CFR價格較上月上漲約0.6%,延續年內穩步上行態勢。雖然單周漲幅僅10美元/噸,但在當前高位基準下,這反映的是持續性的市場緊張,而非短期波動。
來自中國加工廠的持續采購是支撐價格的重要力量。多家出口企業反映,現階段國內H&G原料庫存偏低,而此前與歐洲買家簽訂的大宗二次冷凍魚片訂單(簽訂于2025年5月左右)需在年末前完成。由于原料緊張,小額現貨采購的成交價普遍高于大額長單,推高了現貨市場整體價格水平。
據業內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加工廠普遍在等待下周即將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底層魚論壇”(Groundfish Forum)年度會議結果。會議將重點討論一次與二次冷凍狹鱈價格走勢,市場普遍預期若阿拉斯加配額缺口得到確認,二次凍產品價格將迎來新一輪上漲。
除了美國和俄羅斯的供應動態,政策因素也在影響全球貿易格局。自2026年1月1日起,美國將全面實施《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MMPA),禁止進口任何含俄羅斯狹鱈原料的制成品,這意味著經中國加工的俄產半成品將無法再銷往美國。受此預期影響,中國加工商正提前備貨,以應對后續市場變化。
在歐洲市場,13.7%的歐盟進口關稅繼續限制俄產魚塊競爭力,但由于現貨短缺,俄、美產品價差已明顯縮小。根據歐盟進口統計局數據,俄產去刺魚塊價格同比上漲約35%,美國產品同比上漲約11%,兩者價位已趨同。
當前,全球狹鱈產業鏈正進入一個結構性緊平衡階段:美國供應減少、俄羅斯維持強勢、中國加工產能承壓。第42周的輕微波動雖不顯眼,卻揭示了更深層的趨勢——狹鱈正在進入一個高價、低庫存的新周期,任何主產區的捕撈波動都可能觸發連鎖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