鱈魚價格“有價無市”,市場陷入觀望
據行業監測數據,2025年第42周,俄羅斯與挪威產去頭去臟大西洋真鱈(Atlantic cod)價格繼續維持在紀錄高位,但市場成交量驟降。挪威國內拍賣市場成交量僅約 30噸,遠低于常規水平,反映市場普遍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
一位中國采購商指出:“配額談判是當前市場的‘房間里的大象’,沒人敢貿然下單。”
黑線鱈價差仍大
美國政策推升市場預期
黑線鱈(Haddock)價格在連續數周上漲后趨穩。挪威產H&G黑線鱈CIF均價約 7,150美元/噸,俄羅斯同類產品約 6,150美元/噸,價差仍達 900美元/噸。
分析認為,美國將于 2026年1月 啟動的《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MMPA)禁令,是推動近期黑線鱈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該法案禁止俄羅斯原料經第三國(尤其是中國)加工后銷往美國。
此外,中國出口美國的相關魚產品仍面臨 30%關稅,豁免期將于 11月29日 到期,市場預期進一步趨緊。
俄挪配額會議前景不明
合作機制面臨考驗
2025年10月原定召開的 俄挪聯合漁業委員會(JNRFC) 年度會議前景未明。挪威在俄方設定的期限前未解除對 Norebo Holding 與 Murman SeaFood 的制裁,導致會議能否舉行成疑。
消息人士稱,10月6日的特別會議未能就下一步安排達成共識。若俄羅斯單方面制定配額,可能危及巴倫支海鱈魚漁業的 MSC認證 地位,而該認證是進入英國及歐盟市場的“入場券”。
配額分歧加劇
鱈魚供應或進一步緊縮
俄挪雙方在配額建議上分歧明顯:
· JNRFC建議2026年 巴倫支海真鱈配額下調至269,440噸(較2025年減少21%);
· 而俄羅斯方面則主張 上調至315,033噸。與此同時,俄羅斯延長了對“非友好國家”(包括挪威)的進口限制,使合作關系更加緊張。
高價鎖定下的“冷市場”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鱈魚價格短期內仍將維持高位,但成交受政策不確定性壓制。挪威與俄羅斯若未能恢復聯合配額機制,巴倫支海漁業將面臨國際認證風險與貿易障礙。
“目前的價格穩定更像是一種緊張的平衡,”一位歐洲進口商表示,“一旦談判破裂,全球鱈魚供應鏈可能重新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