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農業與環境部近日召開2025年農林水產品出口促進會議,來自多個部委、行業協會、出口企業及地方政府的領導與代表出席會議。與會代表集中討論如何把握機遇、應對國際市場挑戰,力爭實現4%以上的增長目標,全年出口額達650億至700億美元。
困難中孕育新機遇
越共中央委員、農業與環境部代理部長陳德勝表示,盡管地區和世界形勢復雜多變,但農林水產品進出口仍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并取得全面成果。然而,雖然越南每年出口近1億噸農林水產品,但附加值仍相對較低,主要原因在于對進口原料的依賴。如果能夠掌握這一環節,將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質量。農業與環境部已指示質量、加工與市場發展局建立定期資訊簡報,及時更新生產與進出口數據,分析潛在市場,幫助企業與農民科學規劃生產方向。
當前的一項突出挑戰是美國對多種農林水產品征收20%的對等關稅。外交部副部長阮明姮指出,在各國實現供應鏈、原材料來源多元化及糧食價格波動的背景下,美國征稅將帶來困難,但若越南能及時適應,也蘊藏新的機遇。外交部提出三項應對方向:保持在主要市場的增長勢頭并開拓歐盟市場潛力,評估關稅影響并提出應對方案,加強與外交部、工貿部及農業與環境部的跨部門合作,推進新市場的高層次經貿活動與推介。
工貿部進出口局局長阮英山表示,工貿部正在強化打擊走私、貿易欺詐和原產地造假,鞏固貿易防御力量,并積極談判開拓包括海灣地區、清真(Halal)市場和埃及在內的新出口市場,為越南農產品創造更多出口渠道。
穩步實現650億美元出口目標
越南稻米行業協會(VIETRISA)主席裴伯棒介紹了“超級原料區”項目——在九龍江三角洲建立100萬公頃高質量、低排放稻田基地,并打造“綠色低排放越南稻米”品牌,首批產品已出口日本。但他指出,企業難以單獨建設原料區,必須通過合作社模式,動員農民、地方政府與農業推廣系統共同參與,這是形成可持續原料區的關鍵。
裴伯棒先生建議于2026年舉辦第二屆國際稻米節,推動商業合同簽署,并為農民提供學習先進生產模式的機會。
會議報告顯示,與2024年相比,2025年農林水產品出口前景亮眼:農產品出口額達215億美元(增長17%),林產品104億美元(增長8.6%),水產品61億美元(增長13.8%),畜產品3.392億美元(增長22.1%)。美國、中國、日本三大市場保持增長,對歐洲出口增長49%,中東增長10.9%,非洲增長8.9%。2025年前7個月,越南出口大米550萬噸,創匯28億美元。
盡管多國稻米出口量下滑,越南產量仍增長3.1%,預計全年可達880萬噸,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國地位。與此同時,水產品出口達62.2億美元,同比增長17.2%。
農業與環境部明確提出,要穩定傳統市場、拓展新市場,從追求產量轉向提升附加值,重點發展深加工產品,為受美國關稅影響的產品開拓新銷路,完善匯率、信貸和物流機制,加快與美國的談判,增加高附加值產品,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集約型原料區,應用高新技術、更新包裝設計,并根據各市場特點制定差異化方案。
農業與環境部代理部長陳德勝強調,在越共中央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部委、地方和企業界齊心協力,2025年實現農林水產品出口額650億美元的目標完全可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