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沙走向全球的預制菜:率先打造國內進出口示范,待對接標準實現國際分工1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陳夢璇 南沙報道
走進位于廣州南沙生物谷的真牛館,來自日本的和牛、澳洲的安格斯牛肉和谷飼牛肉原料,有的在這里簡單分切做成即烹類牛肉粒、牛肉片零售;有的經過首創的真空慢煮技術,變成營養保留全面、口感軟嫩的牛排;還有的通過潮汕牛肉丸工藝的捶打,變成別具風味的和牛牛肉丸……
2022年,真牛館大灣區中心南沙大型生產基地投產,利用供應鏈優勢引入國外高端牛肉食材,依托現代化基地實現工業化、批量化生產,為餐飲行業注入新質力量。與此同時,另一家同在南沙的專注預制菜出口的代表性企業廣州雪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雪印”),正忙著助力將更多的中餐預制菜推向海外。
引進優質全球化食材、輸出標準預制菜產品,在一進一出之間,2023年,廣州南沙預制菜產值超30億元,其中收入超億元企業9家,同比增長135%。當前,南沙抓住預制菜產業發展機遇,通過積極建設預制菜產業園、掛牌運營大灣區預制菜(南沙)出口基地、成立廣州市南沙區預制菜產業協會等舉措,全力打造預制菜進出口貿易區。
在8月30日舉行的廣州(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高質量發展路徑推介會(以下簡稱“推介會”)上, “預制菜”這一關鍵詞被反復提及。近期發布的《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廣州(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發展的意見》就打造RCEP農業合作交匯區,明確了南沙“買全球、賣全球”,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精準發力打造預制菜進出口貿易區的要求。為什么預制菜能夠成為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載體?依托預制菜產業,廣州南沙農業如何更好地實現對外開放合作?
建設預制菜集聚區,搶灘國際市場
《2023年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經達到5165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2026年達到10720億元,迎來過萬億級的市場機遇。
南沙是最早嗅到預制菜產業商機、在風口到來前搶先積極推動預制菜產業集群式發展的區域。在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發布后,2022年5月廣州市南沙區預制菜產業園(以下簡稱“預制菜產業園”)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成為廣東省唯一以預制菜進出口為核心的產業園。2023年廣州市南沙區發布《關于支持南沙區預制菜產業園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預制菜產業園實施主體16條扶持措施。
經過兩年發展,預制菜產業園總產值超17億元,打造了“優品南沙” “一號私廚”等農業品牌,形成“一帶、兩核、三心”的空間功能布局框架,重點打造成集聚水產加工、肉類屠宰加工、國際貿易、產業融合等功能的預制菜現代農業產業園。
今年年初,廣州南沙雪印預制進出口有限公司與新西蘭天天食品有限公司簽署了預制菜出口新西蘭3000萬元訂單。作為預制菜產業園的出口實施主體,雪印承接“全球預制菜產業貿易投資展示中心”項目,打造全國首家預制菜一站式出口服務平臺,緊抓RCEP機遇,幫助中國八大菜系預制菜企業出口海外。截至目前,雪印已服務超20家中國預制菜企業出口了超過20批次預制菜到美國、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等國家。
除了上述國家,不少企業將港澳作為預制菜出口的首發站。預制菜產業園的另外兩家實施主體,廣州綠成餐飲供應鏈有限公司協助餐飲連鎖客戶出海布局,相關產品已獲得出口資質,產品出口香港;深耕牛肉供應鏈領域的廣州尚好菜食品有限公司正加快建設大灣區高端預制食材生產及電商新零售產業總部基地,謀劃布局將經典牛肉類即烹預制食品與牛肉熟食預制菜產品出口澳門,積極參加境外展會,拓展海外業務。
出海的便利背后,是靠世界級海港資源和互聯暢通的國際航運網絡等硬件基礎“撐腰”。目前,南沙已建成華南最大、功能齊全的綜合性樞紐港,累計開通國際班輪航線161條,打造了臨港冷鏈倉儲群和綜合型冷鏈分撥基地,南沙港國際冷鏈成為進境水果、進境肉類及進境種苗指定監管場地,已落實多項通關便利化措施支持拓展進口冷鏈商品業務,成為全國重要的水果進境口岸。南沙綜合保稅區打造了粵港澳大灣區大宗原料、美食美酒、全球優品等國際供應鏈平臺,獲評全省唯一A類。
作為連接RCEP成員國(地區)的重要樞紐性節點,南沙正在打造綜合保稅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讓食材原料進得來,加工好,產品賣得遠。
“我們是生產出口家禽類預制菜的企業,有燒鵝、脆皮乳鴿、鹽焗雞等等,產品主要出口香港、澳門。香港的10只鴿子當中,有9只都是我們的!” 在推介會上,來自惠州的港資企業,惠州順心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辦經理朱德娜毫不吝惜地分享了自己對南沙發展預制菜產業的政策環境的感受,“我們一直關注著南沙。南沙的營商環境和政府政策感覺都特別好,我們希望讓更多的華人華僑以及全世界的人民能嘗到廣東的特色美食,爭取讓廣東的特色農產品出口到全世界。”
如今,越來越多的預制菜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銜接和市場合作,他們也將在這里“抱團”出海,通過預制菜進出口貿易拓寬農業領域對外開放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探索面向全球合作的標準對接
物流通則商流通、信息流通。信息交匯的地方,便是高產合作機遇的富礦。今年以來,廣東預制菜企業先后組團訪問考察澳洲、新西蘭、美國當地的餐飲市場,與當地的餐飲企業、工廠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預制菜最大的出海市場是北美地區,這里消費能力強,且華人華僑眾多,僅美國中餐市場規模就有約480億美元;其次是RCEP國家,包括東南亞國家、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這里有超過2500萬華人生活。”在廣州雪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煌看來,正宗的家鄉餐品是海外華人的剛需,但海外工廠產能與產品配方與國內相比存在較大空缺,因此預制菜產業將促進國際的分工合作,中國制造的預制菜也會成為海外中餐快速發展的主推動力。
廣州尚好菜食品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鄧金華觀察到,海外預制菜市場的門檻在提高,具有全球化布局、產品創新研發、重視產品高質量的生產企業更容易脫穎而出。“作為企業,一方面要修煉內功,不斷對產品體系更新迭代,另一方面,要向外發力,把優質的中國預制產品賣向世界。”
為了讓預制菜企業更好地“走出去”,今年5月28日,預制菜領域內首個由中國機構發布的國際性標準(非強制)《中國預制菜工廠出口評級標準》在廣州南沙發布,從一星到五星,將預制菜企業分為五個等級,按照其出口國家地區和安全出口時長,通過企業自評、委托第三機構核對的方式,每年更新一次等級,便于海外買家找到對應的國內工廠。
無論是出口標準還是生產加工標準,建立標準對接,正是為了將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利于增強南沙預制菜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提升海外市場的信任度。
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副總編輯,21世紀報系黨委書記、總編輯鄧紅輝看來,南沙要繼續發揮在標準制定方面的先行者作用,和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等國際機構合作,率先打造和國際接軌的預制菜產品標準,并與RCEP成員國和其他貿易伙伴共享標準制定的經驗和技術成果。同時利用南沙的區位優勢和物流網絡,牽頭打造海外共享工廠,完善海內外供應鏈,并通過南沙的農產品溯源體系追溯原材料的來源、生產過程和物流信息,確保食品安全滿足國際市場的高標準要求。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李鐵立建議,后續南沙可定位為“農業服務貿易中心”。通過科技和制度標準兩條路徑,將數字農業服務貿易平臺型的大型企業作為抓手, 利用數字技術解決中國農業企業當下在走出去時面臨的企業規模小、融資難度大等問題,后續可以通過培育或者引進數字貿易的大型平臺性企業,帶動南沙的農業功能提升、實現要素的集聚。
下一步,南沙將在中國企業走出去服務基地基礎上,謀劃搭建中國涉農企業走出去服務基地,圍繞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提供法律、金融、產能落地等全方面服務支撐。
(通訊員: 周佩嬌 姚日媛 邱海玲 實習生: 黃敏詩 陳文彩 朱丞章 視頻:章啟良 甘俊 朱景輝 梁智馥)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