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價”不再是便宜的代名詞,以后吃火鍋只能涮肉了?龍珠:原來除了龍珠和阿拉蕾,鳥山明還畫過這么多作品?111
圖片系AI生成
“菠菜8元/斤、青椒7元/斤、菜花7元/斤、黃瓜7元/斤、白菜3元/斤……現在菜價漲得厲害,比過去的菜價翻倍還要多。剛買了2根黃瓜就花了6塊多,現在的家常便菜都要吃不起了。不過該買還是得買,這些也算是日常餐桌上的必需品了。”一位在便民菜市場的消費者對鈦媒體APP說道。
原本應是瓜果蔬菜豐收的盛夏時節,卻意外迎來了菜價的“升溫”現象。近期,多地媒體紛紛報道了蔬菜價格攀升的消息,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作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綠色”食物,讓不少消費者直呼“快吃不起了”。甚至有消費者幽默地說道:“這樣下去,以后的火鍋只能涮肉了。”
白菜不再是“白菜價”實際上,早在6月19日,蔬菜價格就開始上漲。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6月19日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平均價格為4.31元/公斤。
到了7月份,28種蔬菜的全國平均批發價每公斤為4.79元,環比上漲9.6%,較近三年同期平均高5.1%。其中,黃瓜漲幅最大,上漲69.4%、大蔥上漲45.5%、菠菜上漲34.7%、菜花上漲30.6%,漲幅均超過30%。
8月份以來,菜價保持了這種季節性上行的趨勢。8月20日,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平均價格為每公斤6.09元。到了8月21日,這一價格已經飆升至6.13元/公斤,漲幅達42%。
8月28日,鈦媒體APP來到了天津的一家便民市場詢問商家蔬菜的市場情況,有商家甚至還開玩笑道:“以前都說便宜的東西是白菜價,現在白菜也不便宜了。”
便民市場的商家對鈦媒體APP表示:“這個月菜價確實漲得厲害,不少蔬菜價格都翻倍了,有的甚至是過去的好幾倍。尤其是黃瓜和一些綠葉蔬菜,以油菜為例,從一斤2元漲到了6元,不少人問了價格就扭頭走人了。黃瓜原來一斤只要2元,前幾天直接翻了4倍,漲到一斤8元,這兩天稍微降了點,降到一斤7元了。小蔥更夸張,從之前的5元/斤一路漲到了10-12元/斤,自己賣菜十幾年也從未見過小蔥如此高的價格。“
而菜價上漲的同時對銷量也有影響,商家也表示很無奈,甚至賺的也沒以前多了。商家對鈦媒體APP表示:“拿貨的批發價就高,也不敢加太多價錢去賣,再高一點大家真的都去吃肉了。雖然有些蔬菜都是飯桌上不可或缺的,大家該買還是會買,但很多人覺得貴也就相對以前明顯買的少了。”
其實除蔬菜以外,豬肉、雞蛋等食材的價格也在上漲。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從今年3月開始,豬肉的批發價就一路上揚。截至8月22日,豬肉批發價已經上漲至27.77元/公斤的高位,對比3月初的20.14元,今年內豬肉漲幅已經超過30%。同期,雞蛋的批發價格已從每公斤8塊多漲到10.58元。
如此程度的蔬菜漲價,甚至拉動了7月居民消費價格(CPI)的上漲。8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5%。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2.1%轉為持平,結束了此前連續12個月的同比下降態勢。在食品項中,鮮菜價格漲幅最高,上漲9.3%,影響CPI上漲約0.18個百分點。
Wind數據顯示,蔬菜價格在CPI構成中的權重約為2.12%。按此計算,7月份蔬菜對CPI的拉動率約為40%。
高溫多雨帶動蔬菜價格上漲然而,蔬菜價格的“升溫”并非偶然現象,而是由多重復雜因素交織而成的結果。當被問到菜價上漲的原因時,商家表示:“最近不少地方溫度高,雨水又大,很多蔬菜的收成不是很好,產量少自然就貴了。而且很多菜都不是本地的,是從南方等很遠的地方運過來的,運費成本也不低。疊加在一起都算在菜價上了。自然就貴了。”
對于菜價上漲的原因,不少專家也表示與近期高溫暴雨天氣因素有關。進入七月份以來,多種蔬菜價格顯著飆升,這一現象恰好與“七下八上”的傳統汛期時段相吻合。今年6月至7月,傳統的夏秋季蔬菜產區黃淮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經歷了一次明顯干旱到內澇過程,導致這些產區的蔬菜產量明顯下滑,最終促使菜價上漲。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晶介紹:七八月份處于蔬菜生產供應的“夏淡”期,夏季的高溫多雨不利于蔬菜生長,一般每年這個時候菜價都將轉入季節性上行。今年7月初,湖南、山東、安徽和四川等地遭遇了強降雨和雷暴等對流天氣,部分地區還有洪澇災害,對當地的蔬菜生產、采收和外運都有影響。
同時,運輸成本的增加也間接推高了蔬菜的市場價格。在“七下八上”的傳統汛期,不僅影響了蔬菜的生長和采收,還極大地增加了運輸的難度和成本,7月零擔重貨指數較前月提升1.1%。道路可能因積水而中斷,運輸車輛需要繞行更遠的路程,或者采取更昂貴的防護措施以確保蔬菜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和新鮮。這些額外的運輸費用和時間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蔬菜市場價格的上漲。
除此之外,菜農前期預期收入偏低影響生產積極性。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孔繁濤認為,今年5月-6月上旬,由于蔬菜面積擴大、產量過剩以及異常天氣、重疊上市等因素,個別品種蔬菜出現區域性、階段性的滯銷賣難等現象,嚴重挫傷了菜農積極性,導致個別地方出現提前拔秧、棄管、棄收等現象。由此,降低了菜農預期收益,導致7月、8月蔬菜產量下降、上市量不足。
蔬菜價格有望在9月上旬后回落目前,我國蔬菜產業形成了供需大范圍、長距離的產銷相對分離模式,同時蔬菜產業具有顯著的季節性和區域性特征。為解決產銷信息不對稱、市場供需不匹配的問題,各地應有效推進產銷銜接,并完善流通體系,以實現蔬菜市場的有效供給,保障其平穩運行。
各地政府也在積極采取措施,全力保障市民的“菜籃子”穩定供應。例如,上海動員生產基地,強化田間管理,調整種植結構,種雞毛菜、米莧等耐高溫速生蔬菜。北京則協調新發地等主要批發市場進一步拓寬供貨渠道,鼓勵直接從源頭采購,減少中間環節,確保蔬菜新鮮直達,緩解價格壓力。
那么此番漲價過后,蔬菜價格后續走勢如何?什么時候才能回落企穩?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蔬菜在田面積1.06億畝,同比增加90萬畝,仍處于年內較高水平,穩產保供有基礎。同時,天氣因素也傳來利好消息。國家氣候中心預測,9月除部分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有利于蔬菜生長和產量提升。隨著短期沖擊性影響消退,前期受災地區的蔬菜生產正逐步恢復,市場供應量有望持續增加,蔬菜價格將逐步趨于穩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目前部分蔬菜價格已在回調,將在兩三周之內會全面回歸。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孔繁濤分析認為,按照我國蔬菜季節性波動規律來看,預計后市蔬菜價格仍將保持上行趨勢,但持續時間、上行空間都會有限;上行至9月上旬后,將進入季節性下行區間。
但孔繁濤也提醒,極端天氣等不利條件仍存在,蔬菜生長、存儲、保鮮和運輸都會受影響,蔬菜價格波動情況或在所難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理性看待蔬菜等鮮活農產品的價格波動,這是經濟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趙晨含,編輯|房煜)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海報時評丨火鍋店內溫暖傳遞,山東勇士的仗義與擔當永流傳薛寶釵最大的“污點”,自己犯的錯卻讓黛玉背鍋,永遠都洗不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