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飲企業利潤下滑89%、上海虧7.7億元,美團卻賺了167個億1
國內餐飲行業狀況如何?夫妻老婆店這樣的小本經營或許還過得去,但大型餐飲企業的日子是真不好過,北京和上海今年上半年限額以上企業的利潤數據便是最好的證明。
先來看近期在網上炒得比較火的北京餐飲行業情況。根據北京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6月北京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利潤總額為1.8億元,同比下降88.8%。
北京有大量的大型餐飲企業,加一起半年才賺了1.8億元,去年同期的利潤總額則是16億元左右,下滑幅度驚人。
另一座超一線城市上海的情況如何呢?用四個字來形容,便是更加糟糕。
上海向來是消費水平最高的地區,人均消費支出遙遙領先其他省份,這與上海的經濟水平以及上海人注重生活質量的特性是分不開的。
不過,今年以來上海居民也有點買不動了,今年1-7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8%,逼得上海的商家們不得不加入降價促銷保銷量的行列。降價的直接結果便是企業利潤的崩塌。
上海統計局是將住宿和餐飲企業放在一起統計的,今年上半年兩大行業限額以上企業的營業利潤是負的7.7億元。
沒錯,不僅一分錢沒賺還虧了將近8億元。
從北京的細分數據基本能夠推斷出若將住宿企業剔除出來只看餐飲企業,那么虧損規模將更大,由此可見上海限額以上餐飲企業今年上半年的日子有多難過。
需要科普一下,網上很多人說限額以上企業統計的是年營收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其實并非如此,北京和上海統計局給限額以上企業的定的標準都是年營收超過200萬元,大家不要以訛傳訛了。
北京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半年利潤下降89%,上海忙活了半年一分不賺還虧了好多個億,餐飲行業的錢都被誰賺去了呢?我們來看一家上市公司的半年財報。
8月28日,國內最大的外賣配送平臺美團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業績。在今年的前六個月里美團實現1555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9%;凈利潤則為167億元,同比增長107.8%。
凈利潤增速超過營收說明美團不僅賺得多而且利潤率也有了不小的提高。事實確實如此,美團2024年上半年的凈利率為10.75%,高出去年同期4個百分點以上。
今年很多行業不景氣,“內卷”加劇導致大量企業增收不增利,一些企業甚至出現了虧損,餐飲行業企業無疑是典型代表之一。
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平臺企業的日子卻過得越來越好。負責將做好的食物送到顧客手里的美團半年凈利潤創歷史新高,167億元的數字讓餐飲企業老板們欲哭無淚。你以為就只有美團在賺錢嗎?
東方甄選在最近一個財年里(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實現17.2億元的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現已完全屬于董宇輝個人所有的與輝同行創立于去年12月22日,截至今年6月的純利為1.41億元;與老羅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交個朋友剛發布了中期財務報告,今年前六個月主要靠著賣貨提傭也賺了8508萬元。
體量更大的電商平臺就更夸張了。以近兩年發展迅猛的拼多多為例,上半年的凈利潤高達600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183%。
平臺經濟在當今社會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獨特的運作模式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極大地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例如,電商平臺讓消費者能夠足不出戶就能輕松選購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外賣平臺讓人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夠迅速享用美食。
與此同時,平臺經濟憑借其強大的網絡效應和規模優勢,積累了令人矚目的大量財富,證明了創業和創新是能發家致富的。
然而,這些平臺企業往往只提供服務,并不直接參與商品的制造環節。這就導致了上游生產企業面臨著諸多困境,其利潤率被嚴重擠壓,因為平臺在交易中掌握了較大的話語權和定價權,生產企業為了能在平臺上獲得更多的曝光和銷售機會,不得不接受較為苛刻的條件,從而使得自身的利潤空間不斷縮小。
財富越來越向超大型平臺企業集中,這種集中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市場的平衡,造成了資源分配的不均,幾乎壟斷了所在領域的市場份額,使得其他中小企業難以與之競爭。從社會公平的層面而言,財富過度集中在少數超大型平臺企業手中會加劇社會的貧富差距,并不是好事。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