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明前綠茶的正確打開方式 “喜迎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著名非遺傳承人——王芝意作品展
都說 " 明前茶,貴如金 ",又到了品茗春茶的好時節。清明前采摘的綠茶,芽葉細嫩,無病蟲危害,往往是一年中茶葉品質最佳的時刻。在嘗 " 鮮 " 之前,不妨對綠茶多一些了解。
綠茶大家族綠茶為不發酵茶,清湯綠葉。《綠茶 第 1 部分 : 基本要求》(GB/T 14456.1-2017)將其定義為,以茶樹的芽、葉、嫩莖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的綠茶。
依據標準,按加工工藝的不同,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
GB/T 14456.1-2017 中 4 種綠茶的理化指標正確的沖泡姿勢
沖泡綠茶,人們通常會選擇透明玻璃,看茶葉在杯中漸漸散開,曼妙起舞。另外也會用蓋碗沖泡,關鍵是控制好水溫和出湯時間。
不同的綠茶有不同的沖泡方法。早在明代張源所著《茶錄》中就有記載:" 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湯曰下投。湯半下茶,復以湯滿,曰中投。先湯后茶曰上投。
上投法
先倒水,再放茶,讓茶慢慢沉下去
上投法適合碧螺春、蒙頂甘露、信陽毛尖一類的綠茶。茶葉投入水中后會自行慢慢下沉,逐漸釋放內含物質,表面上附著的茶毫也緩慢地在水中散開,這樣泡出來的茶湯口感鮮活,茶湯也不會因為茶毫過多而顯得渾濁。中投法
先倒水,大概注滿容器三分之一,然后放茶,
等茶浸潤一會兒,再注水。
中投法一般適合泡龍井、竹葉青、蒲江雀舌一類的綠茶。注水的時候注意水柱高細些,還可以控制水溫。采用這樣的泡法,不用擔心鮮嫩的綠茶因水溫過高而出現澀味。下投法
先放茶,再倒水
像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一類的綠茶適用于下投法,它們的葉片不是特別嫩,而且葉片面積較大,如果想要滋味更飽滿,最好先放茶再倒水。依據推薦性國家標準《茶葉感官審評方法》(GB/T 23776-2018),分別從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這 5 個方面來判斷一杯綠茶的品質。
GB/T 23776-2018 中的綠茶品質評語與各品質因子評分表綠茶如何儲藏?
由于綠茶拆封后不易保存,儲藏時間過長會導致茶葉失去原有的特征性風味,建議消費者拆封后盡早飲完。
儲藏茶葉時,短時間保存可使用沒有異味的鐵罐密封,長時間儲藏以冰箱低溫冷藏為宜。儲藏時可采用鋁箔等隔絕性能好的材料進行包裝,以防串味或霉變。
《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規范》(NY/T 3913-2021)規定,預包裝食品綠茶適合儲藏在溫度 0 ℃ ~5 ℃,相對濕度在 50% 以下環境中。
選購注意事項
看顏色
綠茶并不是越綠越好,外觀過于鮮翠明亮的可能為添加人工色素的產品,顏色灰暗的則是陳茶的可能性較大。綠茶茶湯均以碧綠而清澄鮮明,且水色濃厚者為上;黃濁淡暗,或有游離物、沉淀物者,均非良品。
看標識
查看茶葉的包裝標識,例如茶葉包裝上的產品信息是否標注規范,凈含量、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企業等要素是否齊全;再看有無產品認證標志,茶葉的產品認證標志主要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茶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志等。
聞香氣聞一聞沖泡后的茶葉香氣,主要從茶葉香氣類型、濃度、純度和持久性等方面來辨別茶葉香氣的好壞。綠茶的香型主要有嫩香、清香、嫩栗香、栗香和花香等。
嘗味道
主要是品嘗茶湯中的滋味。從厚薄、濃淡、醇澀等方面區分好壞。好的綠茶滋味鮮醇爽口,嫩鮮、帶甜味。
小憩一下,不妨來杯綠茶吧。
來源:江蘇市場監管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