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顏觀色”敗訴,“茶顏觀色”們和“茶顏悅色”們的糾葛會結束嗎?
隨著近幾年新式茶飲日漸火爆,商標糾紛等問題也隨之而來。
廣州“茶顏觀色”商標持有方洛旗公司在2019年將長沙網紅奶茶品牌“茶顏悅色”告上法庭,訴其商標侵權。今年4月8日,該案由長沙市岳麓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茶顏悅色”勝訴,原告“茶顏觀色”方的全部訴訟請求被駁回。
“茶顏悅色”所遭遇的商標糾紛并不是個案,不少茶飲品牌都面臨著商標困擾。業內人士指出,茶飲品牌火爆周期短,商標侵權現象時有發生。茶飲企業要多建立企業品牌和知識產權的護城河。
“茶顏觀色”敗訴
根據岳麓區人民法院信息顯示,“茶顏觀色”注冊商標專用權人廣州洛旗公司以長沙“茶顏悅色”商標侵權為由,2019年向長沙市岳麓區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判令“茶顏悅色”商標注冊人湖南茶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及授權使用人等賠償其各項損失21萬元,并在微信公眾號、微博、大眾點評及美團外賣平臺上發表致歉聲明,消除不利影響。
原告洛旗公司聲稱,旗下的“茶顏觀色”在特調茶飲服務領域具有極高的行業聲名以及廣泛的消費者基礎。而長沙的“茶顏悅色”店鋪在其門頭、店內裝飾、茶杯、包裝、小票、紙巾、服務員的服裝、坐墊等多處,使用了與其注冊商標相似的字樣,構成侵權。
不過,在2020年4月8日下午,岳麓區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并當庭宣判:“茶顏悅色”勝訴,駁回原告“茶顏觀色”的全部訴訟請求。
據岳麓區人民法院信息顯示,“茶顏觀色”商標最早由案外人柴某于2008年3月注冊,經北京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代購轉讓給另一人,后轉讓給了洛旗公司。該商標首次轉讓之前,無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商標的實際使用情況,消費者知曉度不高,市場知名度亦不高。
對于該事件,有微博網友表示,“‘茶顏觀色’竟然把‘茶顏悅色’給告了?太神奇了,明顯打不贏的官司,最后也確實沒打贏。不過,感覺對方也不在乎贏,可能只是為了捆綁營銷一番罷了。”
“茶顏悅色”商標使用在先
資料顯示,洛旗公司自2017年3月開始推廣“茶顏觀色”品牌,并于2018年8月經受讓取得該注冊商標。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類別為第43類,包括咖啡館、自助餐廳、飯店、酒吧、茶館等,目前尚在有效使用期限內。2019年5月,洛旗公司在長沙開設了一家“茶顏觀色”奶茶店。除在門頭使用以外,其在店內裝潢、飲品單、杯子、包裝袋等物品上使用的商標標識均為“茶顏觀色”。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當時的“茶顏觀色”商標則在注冊人處閑置。單論商標注冊時間,是“茶顏觀色”在前(無任何經營行為),而真實發生的經營行為,是“茶顏悅色”在先。
在岳麓區人民法院發文當天,“茶顏悅色”的創始人呂良在朋友圈寫道:“天理昭昭,嘔了很久,終于出口氣,未來加油”。
4月10日,勝訴者“茶顏悅色”又在其官方微信發布的文章稱,“茶顏悅色”成立于2013年,在長沙初具名氣,慢慢成了外地游客到長沙必打卡的特色美食。創立之初,“茶顏悅色”就提交了商標注冊申請,并于2015年拿到了“茶顏悅色”35類及4302類圖文商標,后又在2017年取得了“茶顏悅色”30類文字商標。
新京報記者在中國商標網查詢發現,申請商標名稱為“茶顏悅色”的商標,有75個。其中奶茶品牌“茶顏悅色”母公司湖南茶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申請的商標有23個,“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申請的商標有2個,而廣州洛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申請的商標也有11個。
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表示,下一步會向商標局就對方惡意搶注的第43類茶顏悅色提無效宣告或者可能的行政訴訟,茶顏悅色的反訴也會找機會進行。
4月12日,新京報記者嘗試通過多個方式聯系“茶顏觀色”方面,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多家茶飲企業面臨商標困擾
“茶顏悅色”遭遇的商標問題并非個案,悄然興起的新中式茶飲品牌中,不少都曾受到商標問題的困擾。
以喜茶為例,其原名“皇茶”,由聶云宸在廣東江門創立,但由于“皇茶”商標始終無法注冊成功,在不受法律保護的情況下面臨大批山寨門店困擾,因此在2016年更名為“喜茶”并持續維權。
此外,通過抖音走紅的“答案茶”也由于商標搶注范圍不同,涉及商標授權轉讓等問題,出現了多家主體爭搶商標的情況。河南盟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美西西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河南答案茶餐飲有限公司、廣州鼎瑞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均聲稱自己擁有“答案茶”唯一合法商標。
2019年底,“鹿角巷”在大陸市場拿下了涉及餐飲、咖啡廳等業務的第43類商標。這意味著這個聲稱自己遭遇7000家山寨店鋪圍攻的新茶飲品牌,終于能夠理直氣壯地展開維權了。
事實上,根據美團點評此前發布的《2019中國飲品行業趨勢發展報告》,2018年我國茶飲市場全面爆發,一年內增長74%。與此同時,商標侵權現象時有發生,但有效的維權很難。業內人士表示,即使部分品牌經歷1-2年維權最終勝訴,也不排除敗訴方在訴訟期間繼續開展加盟等侵權活動,權利方的市場份額已經無法彌補。更甚者,敗訴方也可能早已做空公司或轉換其他公司繼續開放加盟。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商標糾紛問題在茶飲企業中比較常見,很多餐飲類型的企業在創立之時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過于薄弱,等到功成名就再對商標進行保護已經為時已晚。出現如此多的商標案件,也應當給了茶飲企業經驗教訓,未來茶飲企業還是要多建立企業品牌的護城河。
新京報記者 / 王子揚
編輯 / 祝鳳嵐 張明璇
圖片來源 / 官網、官方微信截圖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下一篇:茶顏悅色會復制喜茶的成功道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