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淄博燒烤走紅的背后:大眾到底在期盼什么?
鳳凰網原創|在淄博政府的這些措施背后,更基礎,更底層,也更本質的,是一種容忍。容忍燒烤的煙霧、容忍城市街道某種程度上的混亂。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作者|劉遠舉
知名財經專欄作家,多家智庫研究員
憑借燒烤出圈的淄博再成頂流,每一天,無數人坐著高鐵趕赴這座北方老工業城市,只為打卡當地的燒烤。
美團數據顯示,14日火車票訂單量已達今年春運峰值2倍。火車票搜索增幅位居全國第一,五一假期首日“北京南-淄博”火車票開售1分鐘即售罄。有網友調侃稱,“上次淄博這么熱鬧還是在齊國”。
淄博燒烤一直是當地的著名美食。這一次的爆發,最開始是在3月8日,“大學生組團坐高鐵去淄博擼串”登上抖音同城熱搜,搜索量高達525.3萬次,引爆了第一波淄博燒烤熱潮。
隨后,淄博市政府的措施,推波助瀾,起到了很大作用。就在第一個熱點后,淄博政府快速地策劃了一整套打造“淄博燒烤”美食品牌的行動,舉全市之力吆喝燒烤:宣布將于“五一”前后舉辦淄博燒烤節;發放25萬元的燒烤消費券;重新摸排途經燒烤店的公交線路、新增了21條燒烤公交專線,新增從濟南到淄博的“周末燒烤專列”;在高鐵站安排了專門的“燒烤志愿者”;嚴格質量檢測,成立淄博市燒烤協會、發布燒烤地圖,設立了燒烤名店“金爐獎”,相當于給游客一個官方排行榜;景區門票減免等等一系列措施。
這些舉措,接力網紅熱點,成功掀起淄博燒烤第二波熱潮。
這一波燒烤熱,給淄博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根據美團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0日,淄博五一住宿預訂量較2019年上漲800%,增幅位居山東第一。另外,根據淄博商務局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3月份以來,全市1288家燒烤經營業戶日均接待人數13.58萬人,主城區張店重點燒烤店營業額同比增長35%左右;主城區周邊區縣周村、臨淄重點燒烤店營業額同比增長20%以上。
這種好處不僅是宏觀的,也是微觀到個體的。
三月份之前,淄博一個熟練的串肉工人,一小時的工費是13元,如今短短一個月就漲到了20塊錢。燒烤師傅的工資也漲到8000多元。
以燒烤為引流點,這一波熱潮還能帶動博山酥鍋、豆腐箱、鹵汁羊肉、周村煮鍋等當地美食。還把游客導向周村古商城、原山國家森林公園、博山開元溶洞、涌泉齊長城、牛記庵古村落、聊齋城等當地著名景點。
就業、共同富裕、城市發展,這些問題,就在這些煙火氣中,被不知不覺地得到了推進。
淄博是中國唯一一個資源枯竭型、獨立工礦區、老工業基地三者共存的城市。新的熱點,對于這座城市,城市中的市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歷史底蘊必然與網紅熱點的偶然,民間熱點與政府合力,共同造就了現象級的成功的城市營銷,乃至城市形象再塑造。
其實,在我看來,在淄博政府的這些措施背后,更基礎,更底層,也更本質的,是一種容忍。容忍燒烤的煙霧、容忍城市街道某種程度上的混亂。
傳統的中國城市審美,對于城市秩序的理解是整齊、統一、干凈。很多地方要求店鋪招牌要統一;還有地方城管會撕掉店鋪的春聯;至于對攤販、夜市,很多城市持嚴厲禁止的態度。
攤販、夜市往往在人口流動密集的地方營業,哪里人多,他們就出現在哪里。甚至攤販為了生意更好,還會逼近人流,妨礙到行人通行。
如果沒有管制,攤販對人流量的謀取亦會變成“公地悲劇”:小販均會來搶占這個資源,直到把這個資源耗盡,行人躲開這條道路。所以,必然需要管制。
有一種管制辦法是,制止這種對秩序的侵占,劃定專門區域供攤販、夜市使用。這看起來兩全其美,但往往是無效的。
因為攤販、夜市經營所需并不僅是一個擺攤空間,而是免費的獲取蘊含在人流量中的購買力。
地鐵口不讓擺攤,然后下指示,叫攤販都轉移到離地鐵口200米的一棟高樓后面的空地上,美其名曰,某某攤販市場。有人去嗎?沒有。
攤販、夜市等業態,一定是與行人共生,與城市共生的。因此要做的是,定量的施策,把對秩序的侵犯控制在一定程度。
其實,失掉一些秩序,反而可能獲得一種更高級的秩序。
走在巴黎街頭,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露天咖啡座。市民可以約上三五好友,可以在那里放松身心,曬著太陽,享受一杯咖啡或一杯酒,與朋友聊天或者獨自閱讀。
這些咖啡館會占道嗎?當然會。但對道路的使用,并非僅僅是行走。
街道對于城市而言,具有多種功能,同時發揮多種功能,對城市、市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對路人來說,稍微占道造成的困擾并不大,這是一個很小的成本,但市民的生活方式,城市文化、經濟發展,勞動力就業都可以獲得好處。這是一件顯而易見很劃算的安排。
更奇妙的是,巴黎還獲得了美。從18世紀起,巴黎就限定了道路的寬度和建筑的高度,1724年起新建道路要得到國王的批準,1783年又有關于新建街道寬度的規定。這些規定保持著巴黎城市面貌的統一與和諧,整個城市看起來猶如切割過的蛋糕般整齊。
但正是這些咖啡館的不整齊、不規整、占道,讓巴黎更富有生機,更有煙火氣。它雖然侵蝕了秩序,但獲得了生機,也獲得了更高層次上的一種秩序。
這種市場的、自發演化出來的秩序,是一種比人為規劃的秩序,更精妙、更高級。
巴黎也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巴黎。對游客來說,這里是坐下來慢慢欣賞巴黎街景人文的好地方,是每一個來巴黎的人都想去體驗的標志性旅游方式。街邊的咖啡館已經是巴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不必把秩序狹義地限制為整齊的、統一的,用更開放、更客觀,也更理性的態度,去看待秩序的多樣性,就能學會欣賞自發秩序中的美,然后才能獲得這種新秩序帶來的城市發展,人民幸福。
本文系鳳凰網評論部特約原創稿件,僅代表作者立場。
編輯 | 張豐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