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是怎么發展為中國人的國民食物的?
之前一個熱搜引起熱議:網友說火鍋只能和親近的人一起吃,看著自己丟進鍋里的肉,最終被不熟悉的人夾起,好生氣。此話一出瞬間引起人們的熱議,有人附和,有人反對,可見人們對火鍋的喜愛程度有多火熱,連鍋里的肉該不該被人夾起都能討論的如火朝天,可為什么火鍋能夠榮膺人們最喜愛的食物榜首,甚至乾隆還將它當做御宴大宴來賓呢?
火鍋的起源
火鍋,顧名思義就是用火將放在容器中的食物煮熟食用。而它更是早在商周時候就已經出現,古人重視祭祀,特別是商周時期更是為了祭祀設置了許多的禮器和規定,比如祭祀前幾天不允許食用葷食,而這個葷食和現在的肉菜意思不一樣,是指有氣味的食物,比如"香菜"。
當時人們在準備祭祀或慶典時,會鳴鐘列鼎,將上貢給上天和神明的食物放到禮器——鼎中,這就是最初火鍋的前身,但是畢竟不是日常食用的食物。而現在的東漢出土文物中,有一種叫做"鑊斗"的器皿,和中國傳統的火鍋器皿很像,更是可見人們日常食用火鍋最起碼已經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如《魏書》記載,三國時代,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并不流行。
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使用方式逐漸傳到當時的北方少數民族中去,在明朝時期,火鍋流傳到蒙古,因為游牧民族以牛羊肉為主食,當地的百姓就用這種方式來煮牛羊肉,也就是"涮羊肉"的前身。到了清朝乾隆年間,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相傳就連乾隆皇帝也愛吃火鍋,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肴,甚至在亞洲也成為一種極為普遍的料理。
火鍋之名來源
那火鍋之名究竟是如何而來的呢?火鍋字商周時期產生,東漢時期開始成為日常食用的食物后,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開始煮常見的家禽肉食,如:豬、牛、羊、雞、魚。但是火鍋之隨意叫做火鍋和它的食用方式有關,中國其他的食物,如果做成以后多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可是火鍋不一樣,需要吃飯的人自己將食物放進煮開的水中,而食材進水時會有"咕咚"的聲音,所以,火鍋最初的名字叫做"古董羹"。
火鍋在古代的食用情況
火鍋正式在民間傳開,在文學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來,比如唐朝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用清新自然的語言記載了在當時火鍋的普遍,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中出現的季節,也是冬天,沒看倆喜歡在冷冷的冬季吃暖洋洋的火鍋一事,是中國人從古至今都喜愛做的。
而火鍋之所以在北宋時期可以得到普及,和北宋的經濟大發展有關,因為經濟決定了民眾的幸福指數,只有社會富足才會追求美食,如果是戰亂災年,人民考慮的只會是充饑,宋朝是古代封建王朝最富足的朝代,對外貿易的發展為宋王朝提供了大大的經濟來源。
即便是后來宋朝南遷,而"澶淵之盟"的簽訂,更是讓南宋更加的注重海外貿易,每年對遼賠償三十萬,只是當時南宋全年賦稅的百分之1.25,可見宋朝的經濟有多發達,而且南宋和遼國因"澶淵之盟"的簽訂,邊境貿易得到良好發展,遼國優質的牛羊肉得以進入到內陸,豐富了食材。加上,宋朝已經出現了"炒"這一烹飪技術,歲食材的加工更加的成熟,食物也更加的美味,經濟和烹飪技術的多重發展,導致火鍋成為喜愛的食物。南宋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
而火鍋被完全普及還是和統治者有關,元朝,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因此游牧民族開始食用火鍋,至清朝,滿族完全統治了中國,就使得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清宮食譜上有"",用料是山雉等野味。比如:皇帝吃火鍋成癖,相傳,他于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嘗者達5000余人,成了歷史上最大一次火鍋盛宴。秉著上行下效的原則,皇帝的喜愛將火鍋的傳播度完全推行到了中國各地。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元旦》:"至供饌。"
火鍋的味道
一般火鍋的味道分為"辣"和"清湯",清湯鍋是中國最初的火鍋的形式,因為古人講究"以食代療",在吃中治病,也是中醫中典型的"食療",比如將一直常見的中藥材放入鍋中熬煮成湯,最后加入各種藥性相輔相成的食材,既美味,又養生,雙管齊下,比如:菌菇湯、牛羊肉湯、雞湯等等,都是常見的火鍋湯底,用酒、醬、椒、桂做成調味汁,等湯開了夾著著食材片在湯中涮熟,蘸著調味料吃。
而"辣鍋"的由來,還是因為鄭和下西洋帶回了辣椒和花椒,并在南方普及種植,后來逐漸被應用食物中,也豐富了火鍋的口味。
火鍋文化
火鍋不僅是美食,而且蘊含著飲食文化的內涵。而中國人之所以喜歡吃火鍋,還是和中國人千年來愛熱鬧的民族特點有關。試想一下,三五好友或者親眷,在隆冬時節,圍著火爐吃著美食,聊著人生,蕩漾著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洋溢著的更是熱熱鬧鬧的文化氛圍,體現的則是中國大團圓的傳統文化。
連火鍋食材的豐富多樣,都是蘊含著南北東西祖國各地的食材,南方人可以點到找自己喜愛的食物,如:魚蝦,北方人也可以點到自己喜愛的食物,如:菜面,一張菜單就蘊含著祖國各地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味覺是喚醒人記憶的最好方式,人在異地,吃上一口家鄉的食材,一口下去喚醒的是自己熟悉的味道,既享用了美食,還懷念了故鄉。一道美食,背后蘊含的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