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觀察丨深圳首創集中監管倉 斬斷“進口冷鏈”疫情風險
最近國人談“進口海鮮”色變,唯恐毒從口入。
盡管世衛組織和鐘南山院士先后表態,沒有證據表明食用食物會導致感染新冠病毒,但人們對冷鏈食品的戒心卻仍然放不下來。
畢竟,最近出現一系列跟“生鮮”有關的疫情事件。
8月20日,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市長陳如桂專門調研檢查海關的冷鏈進口、抽查檢測情況,要求相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充分運用科技手段,保證疫情防線固若金湯。
北京、廣東、上海和江蘇是我國進口生鮮最多的省份。而在我國各大口岸生鮮進口量來看,深圳口岸位居第三,份額不小。
目前,深圳海關已經專門開辟區域,常態化對進口生鮮實施抽樣檢測。由于大宗商品進口,特別是疫情檢測結果,涉及我國外交外貿,值此時期很多國家都非常敏感。所以,深圳海關檢疫人員實施專業化作業,四人一組,全程錄像,確保結果和過程經得起檢驗和倒查。
從已經公開的情況看,“中招”的進口食品大多來自南美洲,且以海鮮為主。而此前檢出陽性的,并非食品本身,而是食品的外包裝和貨柜車內側。
值得注意,使用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管理較為規范的歐美企業檢出陽性率很低,而大量使用人工的部分國家進口食品出問題幾率較高。所以這里要提醒市民,選購進口生鮮食品,包括水果,盡量不要直接用手碰觸外包裝,或者拆除食材包裝袋后要洗手,并避免觸碰眼口鼻。這一點在近期要特別留意。
為了化被動為主動。深圳早已啟動應對計劃,興建了冷鏈食品的集中監管倉,冷鏈食品全部進倉管理,進倉檢測,出倉安全。8月18日,容量8萬噸的深圳集中監管倉已啟動運行,對于每天進入深圳的160個冷柜實施納管。
深圳市場監管部門還在集中監管倉旁邊興建了檢測實驗室,大幅度提升檢測效率。目前,該做法已經開始被國內一些地區吸收借鑒,逐步推廣。目前,深圳全市3000個冷庫,已經全部落實屬地的網絡化管理。
王偉中特別要求,要確保全覆蓋,落實最嚴格的檢測標準,并切實提升檢測效率,把對居民和企業生活生產影響降到最低。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 余治國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