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內卷加劇,利潤去哪兒了?
本文源自:金融界
近日,餐飲行業的兩則數據引發了廣泛關注: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飲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了驚人的88.8%,而上海餐飲業更是面臨營業利潤為負的困境。這一系列數據不僅揭示了餐飲行業的嚴峻現狀,也引發了業內外對餐飲市場未來走向的深思。
去年餐飲行業的報復性增長勢頭并未能在今年延續,多家老牌京滬餐廳紛紛宣布停業或倒閉,如上海的綠地萬豪酒店、KOR Shanghai、Osteria生蠔海鮮餐廳,以及北京的長城飯店、意大利餐廳Opera Bombana、老牌西餐廳TIAGO等,高端餐飲品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
數據背后,餐飲行業的內卷現象愈發明顯。不僅僅是高端餐飲,外賣和快餐品類也未能幸免。今年上半年,北京的外賣和快餐品類同樣出現了利潤下滑,從業者普遍將原因歸結為補貼和價格戰。大量餐飲品牌的倒下與新興品牌的涌入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餐飲市場的新常態。
北京和上海作為一線城市的代表,其餐飲市場的表現尤為引人關注。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二季度年收入大于200萬元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不僅收入同比減少2.6%,還整體虧損7.7億元。而北京的數據則顯示,年營收200萬以上的餐飲企業,雖然營收總額同比下降2.9%,但利潤總額的降幅卻高達88.8%。
具體到不同餐飲品類,正餐服務成為了唯一收入出現負增長的品類,一季度虧損高達2.58億元,顯示出用戶聚餐頻次和消費客單價的雙重下降。與此同時,快餐服務和外賣送餐服務雖然收入同比增速較高,但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反映出市場競爭的激烈和補貼的壓力。
餐飲行業的內卷現象,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房地產、金融等行業的變動導致商務活動和商務出差減少,核心客群流失;另一方面,中產階層的消費理性化趨勢明顯,對高端餐飲的噱頭和服務“祛魅”,更注重聚餐的私密性和飲食的健康化。此外,外賣平臺的崛起也進一步切分了餐飲市場的份額,商家不得不在平臺上投入更多成本以獲取流量。
面對困境,餐飲企業開始主動求變。一些品牌選擇關店、砍品牌進行止損,如九毛九集團上半年轉讓了“那未大叔是大廚”和“賴美麗酸湯烤魚”兩個低收入品牌;而另一些品牌則通過推出子品牌、發力外賣場景等方式尋找新的增長點。例如,海底撈上半年在營創業項目共5個,包括烤肉品牌“焰請烤肉鋪子”、平價火鍋品牌“小嗨火鍋”等;同時,其外賣業務收入也實現了23.3%的增長。
然而,內卷之下,餐飲企業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團購、降價、補貼等促銷手段雖然能短期內吸引消費者,但長期來看卻增加了企業的經營壓力。全聚德、九毛九等企業均出現了毛利率下降、同店銷售額下滑的情況。
對于餐飲行業而言,如何在內卷中尋求出路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精細化運營、營銷宣傳和產品迭代將是未來餐飲企業競爭的關鍵。同時,也有專家建議餐飲企業應關注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趨勢,積極調整經營策略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肇慶餐飲節約地方標準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