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餐飲火出圈 真養生還是智商稅1
中藥茶飲、中藥咖啡、中藥面包、中藥冰淇淋……最近,一股“萬物皆可入中藥”的風潮在餐飲行業大火。
當年輕人喜歡的食品飲品加入中藥成分后,似乎增加了一重養生元素,因此大受歡迎,銷售火爆。
伴隨中藥餐飲逐漸“火出圈”,也有消費者表達了自己的質疑:喝中藥都要按劑量服用,奶茶、面包里的一點點中藥成分有用嗎?中醫忌寒,罔顧食物相生相克的中藥冰淇淋,真的可以起到養生作用嗎?
還有消費者反映,號稱添加了中藥成分的食品飲品,價格往往較高。市面上,38元一個的中藥冰淇淋、52元一個的中藥面包,售價遠超同品類商品。
中藥餐飲是真有養生效果,還是一種營銷噱頭?
北京中醫醫院營養科副主任佟麗認為,中藥養生餐飲受追捧,反映出大家越來越重視健康和養生,但目前中藥餐飲更多是滿足口味,僅僅通過幾頓“藥膳”來養生不現實。
“從安全性來看,只有列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中的中藥材,才能安全添加到食品中,這類中藥材也叫‘食藥物質’,且需符合特定要求,比如苦杏仁需經過炮制方可使用,否則可能有毒性。”佟麗表示。
目前,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共發布三批次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名單,共計101種物質。
“將不在名單上的中藥加入食品中,是有安全風險的,中藥材的使用,必須由中醫藥專業人員進行指導,消費者需要注意甄別。”佟麗提醒。
“不考慮中醫理論,僅將中藥材或食藥物質添加至食品中進行養生,有效性有待考量。”佟麗解釋,食物和食藥物質的搭配,需考慮其四氣五味,盲目將性質相反的食物和食藥物質搭配,可能會起到相反效果,也可能降低食材本身的營養價值。
食品級與藥品級的食藥物質不同,前者偏重于口感而后者調理作用更強,作為中藥材,其用量也有嚴格限制;且養生需科學搭配才能獲效。
“因此,中藥食養不可盲目追風,應依據自身特點量身定制,確保安全性、營養性、功能性的食品,才能達到食養作用,患病或有特殊需求人群,應在醫師或臨床營養師指導下,方可進行中醫食養。”佟麗提醒。
據健康時報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18元烤鴨加盟費用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