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茶征服歐洲簡史 3個月,超4700億元資金外流!這一巨頭,屢曝金融丑聞→債市震蕩走暖,遠洋債券反彈,“18遠洋01”漲超6%潤和軟件全年增收降利,Q4扣非歸母凈利潤“變臉”,創新業務尚未成氣候寧
作者 | 李小天
編輯 | 宋函
" 山茶葉經采摘加工可沖泡飲用,通稱為茶。一直以來,中華帝國幾乎完全壟斷了這種‘清澄碧玉’的所有產銷環節:種植、采摘、加工、炒制及其他加工方式、批發、出口……一切一切,皆由此一國獨享。"
美國作家 Sarah Rose 在她所著《改變世界史的中國茶葉》一書中,如是形容在 18 世紀,中國茶葉在全球貿易鏈條上的關鍵地位。它不僅改變了世界風尚,還造成了大英帝國年復一年遞增的貿易赤字。隨后,英國人發現,憑借鴉片和武力可以翻轉始終有利于中國的貿易天平。在他們付諸實施后,世界格局改變了。
三百多年過去了,而今,在茶葉基底中加入牛奶、芝士、珍珠、椰果等各式配料的中國奶茶,重新開啟征服世界之旅。
" 巴塞的奢侈品一條街感恩大道附近有一家 CoCo,我們去逛街的時候都會順便買一杯,經常要排很久的隊。" 今年 2 月底,霞光社到訪西班牙名城巴塞羅那,生活在當地的留學生 Fiona 告訴我們,來自中國的奶茶品牌 CoCo 在西班牙備受歡迎。
西班牙巴塞羅那 CoCo 門店。圖源:李小天 攝在 Fiona 的指引下,我們實地探訪了這家位于感恩大道附近的 CoCo 門店。和中國主要是年輕消費者喝奶茶的情況不同,這家門店里排隊的外國消費者來自各個年齡層,其中不乏白發蒼蒼的老年人。" 因為西方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喝咖啡,他們把奶茶理解為中國的咖啡,都想試試看為什么中國咖啡賣得比歐洲咖啡貴這么多。"Fiona 說。
霞光社注意到,西班牙 CoCo 單品價格在 5-7 歐元之間(1 歐元約等于 7.55 人民幣),也就是一杯需要四十多塊人民幣,而巴塞羅那一家普通咖啡店的拿鐵價格在 2.5 歐元左右。漂洋過海的中國奶茶,比當地咖啡貴了一倍多,在異國他鄉成為了 " 高奢飲品 "。
西班牙 CoCo 定價。圖源:李小天 攝事實上,不僅是西班牙的奶茶店門庭若市,在歐洲多個國家和城市,中國奶茶都蔚然成風。2017 年,意大利媒體 ANSA 在網站上發布了一篇關于中國奶茶的報道," 我們西方人用了七年的時間才發現這種飲料,芝士茶,中文叫 zh ì sh ì ch á,早在 2010 年就在中國臺灣市場首次亮相,然后來到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逐漸擴展到整個亞洲,最后終于到達美國和歐洲。" 霞光社發現,截至目前,在 Tiktok 上,#BubbleTea(珍珠奶茶)主題標簽的瀏覽量超過 67 億次。
中國奶茶已經占領歐洲了嗎?
首輪熱潮:橫空出世,爭議四起中國奶茶出海歐洲的鼻祖,當屬中國臺灣商人賴明錦在德國創辦的奶茶品牌 BoBoQ。1984 年隨親戚來德國工作并移民此地的賴明錦,由于無比想念家鄉的珍珠奶茶,便萌生了在德國開一家奶茶店的想法。2005 年,賴明錦回中國臺灣學習奶茶制作工藝,2010 年,他在德國柏林開出第一家門店。
彼時奶茶風暴還未席卷全球,德國人偏好濃郁的飲品,對味道相對清淡的中式奶茶接受度不高。賴明錦便主攻 15-25 歲的青年消費群體,匠心獨運地想出自助 DIY 式奶茶飲用方法,用色彩繽紛、選擇多元的各式小料吸引年輕消費者;并且把耐嚼有韌性的木薯粉圓(珍珠)替換成了 Q 彈易吸的果凍粒,來適應德國消費者的飲食習慣。
賴明錦還試著調低以綠茶、紅茶為底的傳統臺式奶茶比例,提高以牛奶、酸奶和果汁為底的飲品數量;在奶茶調制過程中,調高糖和冰的比例,迎合歐洲人喜甜嗜冰的習慣。
改良后的 BoBoQ,徹底在柏林風靡起來。到 2012 年 12 月,BoBoQ 在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西班牙、捷克、波蘭、以色列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共有 106 家加盟店,是歐洲第一的連鎖珍奶餐飲品牌,也是全歐洲最大的珍奶原物料供應商,提供全歐洲珍珠奶茶 75% 的供應鏈需求。
但好景不長," 奶茶致癌 " 事件出現了。2012 年 8 月 22 日,亞琛工業大學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 Dr. Wolfgang Dott 在接受德國之聲電話采訪時稱,珍珠奶茶中的珍珠中有致癌物質:" 我們是在研究一個新的檢驗方式時,用珍珠奶茶來做試驗,無意中發現奶茶中有苯乙酮、苯乙烯及臭化物。含量雖然不多,但都是致癌物,不應該加在里面。"
" 奶茶致癌 " 事件愈演愈烈,德國主流媒體爭相報道。受此影響,德國奶茶店下降幅度近 80%。作為回應,賴明錦也在德國之聲中駁斥了他們的產品有問題的說法:" 我們在奶茶中添加的珍珠有 6 種口味,我們將 6 種一起送給德國 T V 萊茵公司和另一家叫做 Sophia 的檢驗公司檢驗,結果完全沒有問題。"
經過漫長的自證與調查,雖然爭議最終平息,但這件事對奶茶業的負面影響已經覆水難收。至今,BoBoQ 的官方網站上仍記錄著這一爭議:" 很多媒體把這個消息不經研究就傳播出去,這些假新聞仍深植于許多人的腦海中。這段時間對所有珍珠奶茶愛好者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時期,尤其是對各地開張的店鋪來說。BoBoQ 當時也不得不關閉許多店鋪。最終,創始人賴先生和他的員工、商業伙伴和店主們表現出堅韌的毅力,通過了嚴峻的考驗。"
爭議雖然過去,但對珍珠奶茶不夠健康的報道在歐洲媒體中仍時常可見。BoBoQ 的創始人愈發低調謹慎,他關閉了大部分線下門店,轉型成為珍珠奶茶的上游供應商。因此,雖然 BoBoQ 扎根歐洲市場時間較長,但知名度不及后來者。
" 現在在歐洲知名度最高的奶茶品牌是鹿角巷和日出茶太,他們的店面也鋪得最多;BoBoQ 的品牌認知度不是特別高,聽過的人更多會覺得它是奶茶供應商。" 在芬蘭經營連鎖茶飲店的 Susan 對霞光社說。
值得注意的是,BoBoQ 首創的自助式調配珍奶方法,至今還風靡歐洲。霞光社在走訪西班牙巴塞羅那某奶茶店時發現,店面里陳列著五顏六色的自助小料,顧客中還有包著頭巾的中東女性。BoBoQ 對歐洲奶茶市場進行的前期教育,可謂影響深遠。
西班牙一家奶茶店五彩繽紛的珍珠小料圖源:李小天 攝
再度風靡:奶茶升級,海外內卷就在 BoBoQ 陷入污名的同一年,在廣東江門的一條巷子里,引領中國奶茶進入 " 奶茶 3.0 時代 " 的喜茶問世了。區別于奶茶粉勾兌的 1.0 時代、連鎖街邊店的 2.0 時代,3.0 時代的奶茶品牌以萃取天然優質茶葉的冷萃茶、冰滴茶為主,突破了傳統熱茶概念;加入新鮮時令水果、芝士奶蓋等配料;銷售覆蓋線下線上,門店分布在大型商圈,更為注重品牌 IP 的打造。
奶茶品牌與其他新消費產品的跨界聯名也是奶茶 3.0 時代的一個顯著特點。食品分析師朱丹蓬告訴霞光社,新茶飲不同品牌的產品之間技術壁壘差距不大,更需要獨特調性的品牌文化持續輸出,而新茶飲品牌通過聯名可以更好地貼合年輕消費者的興趣點,由于聯名涉及到產品和配方的創新,也使得品牌創新升級。比如喜茶和熱播劇《甄嬛傳》《夢華錄》的聯名合作,就是其經典營銷案例。最近,奈雪的茶和經典國劇《武林外傳》合作推出聯名周邊,讓印有 " 佟湘玉 "" 白展堂 " 的白瓷杯一杯難求、溢價嚴重。
奈雪的茶和武林外傳的聯名茶杯圖源:奈雪的茶官方微博
2018 年 5 月,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在一篇聚焦中國新茶飲的報道中,將喜茶形容為星巴克在中國的強勁對手," 喜茶正在掀起泡沫芝士茶的浪潮,新加坡是其第一家海外門店選址的候選地之一,它可能會帶來全球茶葉行業的重生。"
但不同于喜茶在國內的飛速發展,它在海外市場的探索分外謹慎。成立十一年以來,喜茶僅在華人聚集的新加坡開出了 5 家門店。直到 2023 年 3 月 9 日,喜茶才宣布開放多個海外城市的事業合伙人申請,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
喜茶等頭部品牌在出海之路上的謹慎無疑給二三線品牌讓出巨大的海外市場。在新消費浪潮中通過原料升級和產品革新完成品牌重塑的茶飲品牌,紛紛涌向潛力巨大的歐洲市場。
2012 年,中國臺灣奶茶品牌日出茶太在英國倫敦 SOHO 區開出第一家線下門店。截至 2020 年,日出茶太在英國已經擁有 26 家門店,是英國門店數量最多的奶茶品牌。2018 年 7 月,日出茶太開進法國巴黎盧浮宮廣場,成為繼星巴克、麥當勞后,第三個進駐盧浮宮的餐飲品牌。
日出茶太歐洲門店。圖源:日出茶太官網將英國作為歐洲市場首站的還有同樣來自臺灣的快樂檸檬、CoCo 和一芳。2014 年,快樂檸檬在倫敦開出第一家門店,如今在英國各大城市已經擁有 8 間門店。2017 年,CoCo 進駐倫敦,如今其歐洲門店已擴張到法國的巴黎,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馬德里。另一家頭部品牌鹿角巷,除了布局英國、法國、德國這三個出海重鎮外,還將奶茶店開到了意大利米蘭。
眾多茶飲品牌之所以將倫敦選為其出海歐洲的第一站,與英國悠久的奶茶飲用歷史有關。17 世紀末,在戰勝了西班牙之后,新興的海洋強國英國開始與昔日戰友荷蘭刀兵相向,與此同時,英國開始全面學習荷蘭的先進體制與生活習慣,其中之一就是奶茶。1946 年,著名英國作家喬治 · 奧威爾曾在倫敦的一份雜志 Evening Standard 中發表他對如何泡好一杯英式奶茶的若干看法:" 往杯子里先倒奶還是先倒茶這件事,簡直把全英國的家庭分成了兩個派別。"
奶茶品牌蜂擁歐洲,在海外市場的內卷愈發激烈,也造成產品同質化愈發嚴重。僅在巴塞羅那凱旋門附近,就有對標茶顏悅色的奶茶品牌 Here,和 Here 不相上下的 BoBa,國內連鎖品牌新時沏,對標奈雪的茶的 " 有茶 Youcha" 等數家品牌,而它們的招牌產品基本都是 " 芋泥波波奶茶 "。
" 在歐洲,喜茶、樂樂茶、一點點這些知名奶茶品牌都有本土山寨版,口味喝起來也不錯。只能說奶茶的產品研發都大同小異,更多的是規模和品牌上的差距。" 在巴塞羅那經營奶茶店的 Anni 對霞光社說。
西班牙一家奶茶店招牌。圖源:李小天 攝出海生意經:因地制宜,長期主義目前歐洲市場對中國奶茶的歡迎當然值得歡欣鼓舞,但類似 BoBoQ 那樣的爭議性事件未必不會再度發生。2019 年 6 月,法國時尚雜志《marie claire》上刊登報道稱,一位癡迷奶茶的 14 歲女孩因胃部劇痛住進醫院,醫生從她的胃里發現了未被消化的 " 珍珠 "。
如何讓奶茶熱潮在歐洲不是曇花一現,而成為深深嵌入歐洲人日常生活的飲食文化呢?這是每一個出海歐洲的茶飲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在芬蘭經營連鎖奶茶品牌的 Eva 告訴霞光社,在歐洲經營奶茶店,首先選擇在華人聚集的城市和地域比較重要。" 因為奶茶肯定還是華人或者受華人文化影響較深的亞洲人消費較多,先突破這個群體,然后再輻射到歐洲本國人。"Eva 說。
比如在芬蘭,Eva 觀察到,亞洲族裔除了華人外,越南人也很多。" 有很多越南人在越戰期間來到歐洲,在這里落地生根,如今已經發展到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們都是愛喝奶茶的群體,所以我有幾間門店,是開在赫爾辛基的越南裔聚居地。"
Eva 告訴霞光社,這不是她第一次做奶茶品類的創業。2012 年,她就曾經創辦過自己的奶茶品牌,但當時還未革新的中國奶茶在全球知名度不高,當地人接受度比較低;并且當時正是 BoBoQ 食品安全事件甚囂塵上的時間,有很多歐洲人對奶茶帶有偏見。" 那個時候我們做了三年,感覺不太行,然后就去做了別的行業;2020 年的時候,奶茶又重新風靡起來,之前有很多顧客也在問我要不要繼續做奶茶,所以我想再試試看。
因此,食品安全問題是奶茶品牌需要注意的重中之重。Eva 告訴霞光社,很多歐洲人是素食主義者或者對奶制品過敏,需要根據他們的需求把牛奶換成燕麥奶或者是豆奶、椰奶;一些配料可能由動物膠質成分,素食主義者無法飲用,可以建議他們更換成木薯粉熬制的粉圓珍珠或者紅豆這樣的全素配料。
" 歐洲人比較注重健康,所以在冰度、糖量、配料等方面都要給消費者多元的選擇,讓他們可以定制出自己心目中比較健康的一杯奶茶。另外目前奶茶店的原料生產都來自于亞洲,在簽加盟協議前,最好確保品牌商的原料價格跟供貨量在合約期能保持穩定。"Eva 說。
除了食品安全與選址外,如何在異國他鄉塑造品牌知名度與認可度也是一個關鍵問題,這考驗的是奶茶品牌因地制宜的本土化能力。Eva 告訴霞光社,雖然歐洲各國都使用英語,但具體到各個國家,在做線上營銷時一定要采用本國有知名度的 KOL 用本國語言進行宣傳;另外在店面裝潢方面,也要適應本國的審美偏好。" 比如芬蘭就是北歐‘性冷淡極簡’風格,我的店面就主要用藍、白兩種顏色做搭配。"
而用中國元素打造異域空間,也是歐洲奶茶品牌的一種裝修風格。比如在英國、法國、瑞典設有店面的水果茶品牌一芳,用民國初期的懷舊裝潢搭配日本簡約風,給消費者一種身在古老東方的沉浸式感受,在歐洲市場也大受歡迎。
一芳店面形象。圖源:一芳官網口味的本土化也是出海品牌需要注意的問題。巴塞羅那 CoCo 門店的店員告訴霞光社,歐洲人喜歡高甜度飲料,在點單時基本都要全糖;另外因為國外和國內的奶茶業發展存在時差,歐洲人更鐘愛的奶茶類型還是珍珠奶茶,現在在國內大行其道的冷萃茶 + 鮮果果肉 + 奶蓋的新式茶飲,在歐洲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市場教育。從這個維度上來講,中國奶茶,無疑成為歐美茶飲口味的引領者和塑造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西敏司在他的著作《甜與權力》中分析了飲食文化背后的權力結構問題。對社會而言,每一種飲食習慣和口味偏好都有它形成的歷史原因,而這一形成過程往往有幾十年、上百年這樣漫長。在這漫長的背后,是政治力量、軍事力量以及經濟利益等各方面力量的博弈,最終形成了社會普遍認可的一種飲食文化。而這種飲食文化既是經濟、政治、軍事等權力運作的結果,也是權力產生和形成的過程。食物將人與人、人與世界連接起來,并由此開啟了近代世界歷史的進程。
而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與日俱增,中國的餐飲文化也在東南亞、歐洲、北美、中東等各地廣泛傳播、深入人心,席卷全球的奶茶無疑是這個時代浪潮的一個例證與縮影。
參考資料:
[ 1 ] 《奶茶出海歐洲,一場漫長征途》,BBB 研究所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