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我們有了更多愛你的理由
9月19日
光明區迎來了
三周歲的生日
自2018年誕生之初
光明區就被賦予了建設
“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
歷史使命
立足新起點
順應新變化
光明區迅速轉換角色
肩負起新的發展重任
乘勢而上
澎湃動力競相迸發,美好藍圖已徐徐展開,一座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開放創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綠色智慧之城”呼之欲出。
GUANGMING開放創新之城改革開放與創新
是深圳發展的立城之本
亦是發展向前的第一動力
在光明
開放創新有了更為生動的實踐
光明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產業基礎扎實、區位優勢明顯、發展空間巨大。光明科學城,規劃面積99平方公里,設有光明中心區、裝置集聚區、產業轉化區三個組成部分。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光明科學城致力于應用基礎研究,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點創新平臺、大灣區科技創新的“主引擎”。
有謀略,有規劃,光明更有強大的行動力。
2019年1月,腦解析和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個大科學裝置配套土建工程項目正式動工建設以來,光明科學城的建設進入了“快車道”。
2020年6月,深圳灣實驗室正式入駐光明。
2020年12月,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代表光明科學城高端科研機構“國家隊”進一步壯大。
2020年12月,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21年1月,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順利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2021年4月,光明科學城科研機構平臺集中入駐光明,標志著光明科學城已經進入了科技平臺大集聚和創新能力大提升的新階段。
2021年8月,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總進度完成約78%。
光明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光明科學城不僅給光明區乃至
深圳市提升源頭創新能級
添加重要砝碼
更是光明區走向國際共享與合作的
一個重大契機
光明區將堅持開放協同發展,依托軌道交通和高快速路網,加強與周邊產業大區、科技強區的對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強化區域協同,攜手國際先進城市和兄弟城區,努力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
如今,在光明科學城,塔吊林立,機器轟鳴,這里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原始創新動能在這積蓄,科技創新的生機活力在這涌動,光明正在一點一滴積累量變。
GUANGMING人文宜居之城光明不僅大刀闊斧繪制
改革創新的“大藍圖”
也用心編織居民居住的
幸福“小目標”
最能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當數日益完善的交通網。縱橫交錯的寬闊大道,以及不斷修建的地鐵線路,仿若光明的“血管網”,賦予區域持續旺盛生命力,牽引著城市的發展方向。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林凱攝
去年8月18日,地鐵6號線正式開通運營,光明半個小時可直達福田,光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未來,軌道13號線、6號線支線、贛深高鐵等多條線路,將助推光明與其他區域互聯互通。
文化、教育、醫療等民生福祉也持續增進。
在光明區圖書館
明媚的陽光透過高大的落地窗灑進來
幾位市民坐在書桌前靜靜閱讀
抬頭即見窗外新城公園
綠意盎然的風景
光明區形成“1個總館+6個分館+19個社區服務點+5個企業合作館+67個書香亭”的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全區閱讀服務覆蓋更加全面,書香氛圍愈發濃郁。
隨著光明文化藝術中心開館,市民可在周末下午逛完藝術展,晚上再看一場音樂會、歌舞劇。
圖片來源:光明文化藝術中心
該中心集“文化、演藝、展覽、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以“在光明,看世界”的文化擔當為光明的文化藝術發展注入新動力,提升公共文化水平,為公眾打造一流文化場館。
圖片來源:深圳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光明優質教育版圖也在日益擴大。光明區近三年累計教育投入93億元,是同期GDP增速的三倍多,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近3萬個,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深圳實驗光明學校、深圳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相繼落地。
今年7月,光明區人民政府還與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牽手”合作辦學,夯實基礎教育,光明教育的“朋友圈”和“名校陣容”進一步擴大,實現量質齊飛。
衛生醫療更加健全。光明有深圳規模最大的公立醫院——中山大學第七附屬醫院,光明區婦幼保健院投入使用,深圳市中醫院光明院區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光明區人民醫院新院工程正有序推動建設中。全區社康中心總數達到47家。
圖片來源:光明文化藝術中心
生活在光明,聆聽名師課堂,浸潤著書香,享受著文化盛宴,是一種真正的幸福。
GUANGMING綠色智慧之城城,因綠色而美好
光明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區域內山、水、林、田、湖等立體自然景觀一應俱全。有深圳最大的水庫——光明湖水庫,有深圳最長的河流——茅洲河,還有6萬畝山地林地四面環繞城區,素有深圳“綠肺”之美譽。
·2020年,光明區以“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為總體目標,統籌推進公園之區建設,打造“自然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全區建成公園260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2018年的16.92平方米提升到30.85平方米,位居全市前列,公園之區初具規模。
春天,從空中俯瞰,薄霧游走,雨絲朦朦,虹橋猶如一條“紅緞帶”,飄蕩在光明科學城藍綠為底的青山綠水間。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虹橋公園正式迎客后,僅大年初一、初二兩天,便吸引了八萬多名游客入園參觀,入選2021年春節期間全國十大熱門景點,可謂是公園界的“頂流”。
距離虹橋公園5公里的地方,光明小鎮花香遠溢,綠樹環繞,鳥兒幽鳴,奏響著一首現代田園都市牧歌。
城,因水而靈動
在鵝頸水濕地公園,這里已成為水清岸綠、居民休閑親水的好去處,更是“人水和諧”的典范。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近年來,光明區系統開展治水攻堅戰,15條主要河流,河口斷面水質地表水Ⅴ類達標率達到99.55%,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的16個斷面中,水質均達到地表水Ⅳ類及以上。
清晨,人們在茅洲河畔散步
花草豐茂,隨風搖曳
河水從大小石頭的縫隙間汩汩流動
水光瀲滟,綠樹成蔭
魚兒游動,鷺鳥翱翔
仿若行走在一幅山水畫中
呈現出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
和諧共處的美麗圖景
這里還有道不盡的光明故事
回首過去,前進的腳步氣勢如虹,歡欣鼓舞;展望未來,激昂的樂章催人奮進,希望無限。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當下,旭日東升
光芒萬丈
奮斗的號角響徹天際
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
宏偉藍圖
正逐漸變為現實
內容來源 |綠色光明網
編輯 |林秋穎
校審 |賴飛揚 陳圓圓 洪俊佳
如需轉載,請注明以上內容
END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光明區在行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推薦閱讀愛我請給我好看!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光明日報等你來!
下一篇:王慧敏出任光明日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