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看看傳統村落,上茶山去喝一杯紫陽茶吧
在紫陽,我聽到最牛的話就是——“我家有茶山,到我家來喝茶”。這是赤裸裸的炫富,顯擺你家里有礦嗎?
不過說實話,他們說“我家有茶山”,應該和說“我家有苞谷地”是一個意思,在紫陽,誰家還沒有個幾畝茶園?
上篇寫道北五省會館,其實從旁邊的路一直往上繞,就是茶山,這上去的第一個村就是營梁村,這個村子大大有名——中國第三批傳統村落,要知道,我們西安市掛牌的才有倆。
位置
到營梁村,就是看茶山,喝新茶。每年清明過后,這里就熱鬧起來,第一次到這里的時候,從下面北五省旁邊的紫燎路拐上來,“我那個親娘呀”,繞過來繞過去,不過后來的時候,這路就越來越寬。
營梁村位于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向陽鎮,距縣城十二公里,襄渝鐵路、包茂高速、省道臨境而過,漢江最大的支流任河和任河最大的支流渚河在這里交匯。
營梁村就在河旁邊營盤梁的一道梁二道梁上,村子旁邊就是瓦房店碼頭,自然要靠水運,村民祖先分別來自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地。早在明清時期,以朱家、楊家、程家為營梁村三大姓。
據說當年洪秀全的太平營駐扎在這里北五省會館旁的一片空地,“營梁壩”“營梁村”以此得名。背靠的山巒稱為“營盤梁”,而營梁村就在營盤梁上,營盤梁一頭探入到任河,從風水上這就叫做“龍吸水”。
這就是說營梁村的風水好風水好。
茶山
前面文章我說過,茶就是紫陽的精氣神,那么茶山就是營梁村的靈魂。
營梁村最為夸耀的就是幾百畝連片的茶園,“自昔關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
新華社客戶端
《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土植五谷……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枝,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這是史書關于秦巴茶區的最早記載。
唐宋至清,紫陽茶葉年年入貢。《新唐書》記載的“金州土貢”有麩金、茶芽、椒、干漆、麝香、杜仲等,國家檔案館珍藏的《大清征茶令》是記錄紫陽茶的歷史物證。“男廢耕,女廢織”在這里是常態,大家都圍繞著茶園打轉轉。每年清明到谷雨這兩個節氣的時候,茶山游人擠擠挨挨,原本寬闊的路卻經常堵車。
游人們觀茶園后就進茶廠,看著正在制成的新茶,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清香。
中國傳統村落
這幾年我對中國傳統村落產生了興趣,沒有想到營梁村是中國第三批傳統村落。
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傳統村落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農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
營梁村入選,第一個原因就是這里保留著種茶制茶的傳統。
每個茶園都有路,每條路都通往一個茶廠;到了茶廠,你都能喝到一杯清香的綠茶。茶山沒有懶人,耽誤了產茶季,就把一年耽擱了。
買不買無所謂,坐在茶廠的小院子里,望著漫山遍野的茶園,喝上一杯茶還是可以的。
采茶很辛苦的,“早采三天是寶,晚采三天是草”,這是和時間賽跑。現在人工貴,茶葉的價格也在不停地漲,能喝到一泡好茶,真是福氣。
茶山旅游
茶山環境好,空氣好,自然就有游客來了。
茶山這幾年的交通是越來越好,農家樂是越來越多,甚至于這里還有一個高檔的酒店出現。要是到清明后的采茶季,茶山的路都是要堵的,重要路段沒有交警是不行的。
在山梁上的觀景臺,一些茶廠入駐,特別設置了品茶區,茶好不好,您喝了算。
上萬畝的茶山層層堆積如錦緞,采茶女唱著“郎在對門唱山歌”的民歌,吃吃陜南特有的風味菜,高興了坐著游船從漢江到任河飄蕩,就是神仙的日子。
村落的石板房
紫陽除了盛產茶葉,其實還有一種非常獨有的礦物——“紫陽藍黑板石”,這是成為首個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建材產品。
到紫陽,最有意思的是看石板房,石墻石地石板房,和其他的房屋建設宛然不同,別具特色。
不過現在天然的石板很多都出口到海外,紫陽的石板房是越來越少。這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很多人認為石板房土氣,這種材料在紫陽民居中現在沒有很好地利用,我在營梁村里轉悠,看到的石板房是越來越少,大多都蓋成了小洋樓。
其實,如果政府主導設計出漂亮的結構,在這里推廣,不出幾年,石板房就會以新的姿態重新出現在外面的眼前。
春天到了,到紫陽營梁村喝一杯紫陽茶。
作者:云水終南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