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奈雪不斷拉低“下限”1
來源 | 新品牌研究所
作者 | 易婷
喜茶最終還是“眼紅”蜜雪冰城了。
11月3日,“喜茶疑似開展加盟”的傳言一經傳出,討論熱度一路高漲。喜茶方面回復北京商報稱:“將推出事業合伙業務。不過,該業務僅在非一線市場展開,并且喜茶不想完全從零開始,要求相關人員具備三年以上知名連鎖行業加盟商管理經驗。”
這在喜茶的發展史上,極為罕見。成立十年,800多家門店始終是直營模式,這次為什么就松口了呢?
早在今年開春之際,被劃分在“高端”梯隊的新茶飲品牌開啟了一波降價潮。喜茶下調部分產品價格,并宣布年內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飲品;奈雪推出9-19元/杯的“輕松系列”;樂樂茶宣布推出20元以下產品,最低價位至8元。
直降價格、開放加盟,這系列動作是高端茶飲品牌向市場低頭的信號么?直營、高端的茶飲路線,基本要宣告失敗了嗎?
喜茶下沉
開放加盟,加盟費成了備受關注的點。在社交網絡平臺,大家競相猜測,有的稱至少60萬的加盟費,有的說會超過一百萬。直到喜茶將事業合伙細則發布,加盟金額才有了一個確定的區間。
前期投入大概在42元左右,門店運營期間會收取一定的管理費,這項費用是門店月總收金額滿6萬元的情況下抽取1%的提成。
40多萬的啟動資金,讓業界不少人刮目相看。畢竟以奈雪作為參考,其單店的投資平均額需要185萬元,因此很多人在估算喜茶加盟費時不會估太低。
現在這個費用水平顯然是要與中低端新式茶飲品牌對標。因為它們的加盟費大致分布在30-40萬之間,比如一點點在38萬元左右,茶百道在35萬元左右。
“它瞄準的是二三線及以下的城市,需要更多考慮到加盟商的利益。現在大家手上的錢并沒有多寬裕,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加盟商,他們會更重視投資回報周期,會猶豫要不要加盟。但如果落地之后確實貴得并不多,還是很可能撬走其他品牌不少加盟商的。”一位擁有多家茶飲品牌加盟店的老板告訴新品牌研究所。
新品牌研究所認為喜茶開放加盟并“自降身價”,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搶占下沉市場。因為一線城市市場趨于飽和,下沉市場便成為它們新的著力點。實際上,為了在下沉市場有一席之地,喜茶曾推出“喜小茶”向下沉市場進軍。
喜小茶選址和開店速度都相對保守,喜小茶沒有往北上進軍,而是在廣東省內的非核心商圈開店。開業一年多,在深圳、廣州、東莞、中山、福山、惠州六個城市落成22家門店。據2021年《喜小茶一周年小報告》顯示,開業一年,共賣出超289萬杯飲品。
在價格上,喜小茶和喜茶也有明顯的差距。當時喜茶的均價在30元/杯左右,喜小茶則在6-12元/杯,不到喜茶均價的一半。
但是喜茶策劃的這一場向下沉擴張的活動,兩年時間就被“戰略性”喊卡了。
在社交平臺上,有博主發文稱陸續看到從今年開始喜小茶悄然在閉店,喜小茶最后一則公眾號推送文章也停留在七月,大眾點評上,它所有的門店均顯示“歇業關閉”,據界面新聞報道,喜茶方面回應稱喜小茶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
喜小茶的故事結束了,但喜茶下沉的故事還得繼續。
自今年年初以來,喜茶開始降價了。在1月,喜茶宣布下調部分產品價格,其中純茶類降價3-5元、5款水果茶降價2-3元、芝士茶降價1元。2月喜茶又宣布不再推出29元以上飲品。到今年6月,喜茶19元以下的產品占到了80%,這么看來,喜小茶確實沒有太多存在的必要了。
除了喜茶以外,奈雪、樂樂茶等品牌都在集體退出30元/杯的新茶飲時代,與中低端品牌開始直面競爭。
對手太多
人有富貴美丑之分,奶茶也分三六九等。這些年新式茶飲行業內卷到極致,明爭暗斗也是常有的劇情,去年喜茶還和樂樂茶上演了一出拒絕收購的“甄嬛”大戲。
激烈斗爭下,新式茶飲行業曾形成了清晰的“鄙視鏈”:
“處于頂端的是:喜茶、奈雪、樂樂茶為代表的單價在20-30元一杯的品牌;
夾在中間的是:一點點、CoCo、茶顏悅色為代表的單價在10-20元一杯的品牌;
處在底端的是:蜜雪冰城為代表的單價在4-10元一杯的品牌。”
來源:艾瑞咨詢
在這樣的市場格局中,喜茶的競爭對手很清晰,就是和它同處頂端的玩家們。在這一梯隊,喜茶得益于自己完善的供應鏈和品牌影響力,在一線城市混的風生水起,曾經還有排隊3小時才能買到的盛況。即便是現在,節假日在一線城市商場買一杯喜茶需要等1小時的現象依然存在。
但是僅在一二線城市城市發展,擴張很快就遇到天花板了。此外,高端茶飲品牌的市場份額一直不高,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式茶飲中高端品牌(即單價高于20元)的市場份額只有14.7%,余下的市場都由中低端茶飲品牌(單價20元以下)占領。
下沉市場的潛力巨大喜茶是看在眼里的,從人口上來看,三線及以下城市人口接近10億,占全國總人口的75%。此外小鎮青年的消費力并不弱,可支配收入可能高于一線城市的年輕人。而且登錄資本市場的兩家茶飲品牌的現狀可謂是冰火兩重天,專著直營的奈雪是冰,加盟為主的蜜雪冰城則是火。
基于此,喜茶開放加盟走向下沉似乎是一個必然且明智的選擇,不過現實并不是那么理想化的,下沉后的喜茶面對的不僅是第一梯隊競爭者的擠壓,而是要挑戰整個龐大的新茶飲市場。
從目前來看,下沉市場消費頻次較高的新茶飲品牌仍以蜜雪冰城、茶百道、CoCo、書亦燒仙草等為主。
其中蜜雪冰城是喜茶要面臨的最強勁對手,其用了近25年的時間走向資本市場。以“土里刨金”的方式自建“研發生產、倉儲物流、運營管理”完整的產業鏈,實現了品質和價格的雙贏。目前在國內外擁有兩萬多家門店,盈利能力上也是吊打多家新式茶飲品牌,去年實現營收105.51億元,凈利19.1億元。
身處中端的茶百道、益禾堂、書亦燒仙草等品牌在下沉市場的發展勢頭同樣很猛,據窄門餐眼顯示,茶百道目前門店6110家,書亦燒仙草6642家,益禾堂4567家,規模均在喜茶的5倍以上。
一位在下沉市場加盟某新茶飲品牌的加盟商告訴新品牌研究所:“開了3個牌子關了2個了,你往商場看過去,至少十家連鎖茶飲品牌店,競爭非常激烈的。喜茶來了,或許能帶起一陣風,但這股風我們都有過,但是能吹多久就保不齊了。”
更何況,如今經濟下行,有多少人愿意加盟?是全國開放加盟還是區域性開放?供應鏈能否跟上?加盟后會不會變形?這些對喜茶來說,都是挑戰。
不斷往“下”
過去幾年,新式茶飲講出了不少資本故事,奈雪搶先一步登錄港股市場,蜜雪冰城今年也在A股上市。喜茶、古茗、滬上阿姨等都獲得資本方的支持,其中不乏紅杉資本、高瓴資本、黑蟻資本等頭部機構的加持。
據企查查顯示,我國新式茶飲賽道中,有100多個品牌曾產生超200多起融資事件。在各大品牌的拼命“廝殺”中,新茶飲逐漸陷入同質化的“重災區”。根據第一財經調查顯示:2021年全國數量活過1年的奶產店僅占18.8%,近8成的新品牌茶飲門店倒閉。
奈雪的遭遇就是現實的寫照。去年6月30日,奈雪盯著“新式茶飲第一股”的名號登錄港交所。當日開盤價為17.04港元/股,市值為292.2億港元。過去一年多,奈雪的股價一瀉千里,跌至5港元每股左右,市值也不到100億。
奈雪為了“生存”,在今年3月全面降價,降幅達10元,并承諾每月上新一款低價產品。告別高價的奈雪,多了一點優勢:在同等價位下消費者或許更愿意選擇材料新鮮的果茶。
下調價格的方式喜茶也用過,這樣確實給喜茶和奈雪帶來一批新的用戶,但是要爭取更多的存量用戶,遠遠不夠。
當下新式茶飲玩的花樣也是越來越多,從IP聯名到元宇宙,能插一腳的新式茶飲都想試試。為了“做大做強”,喜茶和奈雪也都沒有放過任何一次機會。
奈雪想跟潮流,推出了虛擬股票和虛擬偶像。喜茶前段時間就和電視劇《夢華錄》退出聯名款,甚至還與威猛先生和多芬沐浴露玩跨界營銷。有消費者發問:“曾高端的姿態哪去了?”
除了在價格和營銷上頻頻刷新“下限”外,暴露出來的其他問題也讓大家并不太看好它們。今年2月,新浪財經報道顯示,喜茶內部正在實施裁員,涉及30%員工。在脈脈上也有自稱喜茶的老員工爆料喜茶高管之間拉幫結派。
這些消息一度讓喜茶登上熱搜,品牌形象被下拉。盡管后面有媒體報道稱喜茶相關部門沒有聽說過此事,也未能改變很多人對其的抨擊。
奈雪上市之后的表現,也一直成為其他新式茶飲品牌想要登錄資本市場的“警示牌”。放眼整個新式茶飲賽道,“元氣”已受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新茶飲委員會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新茶飲增速增速為26.1%,2021-2022年增速下降為19%左右,新茶飲市場正在經歷階段性放緩。
群雄角逐,疊加疫情、消費者需求等變化下,新式茶飲到了十字路口,曾位居高端的品牌都在“向下”求索,尋求自救。
喜茶率先打開高端茶飲加盟的第一扇門,意味著新式茶飲的“直營高端”故事或將成為歷史。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